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097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章末综合测评章末综合测评(二二) (第第 34 章章) (满分:满分:100 分 时间:分 时间:90 分钟分钟)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25 题,共题,共 50 分分)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 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 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D鲍森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

2、母片传递给下部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A 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A 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 无光的环境中进行, 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 无光的环境中进行,B 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 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 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 错误;鲍森错误;鲍森詹森 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詹森 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

3、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 错误。错误。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A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 非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 非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 B 错误 ;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输

4、到侧芽, 错误 ;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输到侧芽,C 错误;植物的向光性能说明生长 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错误;植物的向光性能说明生长 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错误。错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 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 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胚

5、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 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 同一侧 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 同一侧 C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 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 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

6、外,其 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 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 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 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A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 B乙烯生成物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赤霉素类物质 D生长素类物质生长素类物质 D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 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打顶后的伤口处,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

7、似物,从而提 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 人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打顶后的伤口处,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从而提 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5研究表明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现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 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 研究表明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现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 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 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 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 B 由于根和茎

8、均受重力影响,在重力刺激下茎背向重力生长,根向重力生 长。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的茎向光生长,由“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 特性;综合分析可知根斜向下生长,茎斜向上生长, 由于根和茎均受重力影响,在重力刺激下茎背向重力生长,根向重力生 长。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的茎向光生长,由“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 特性;综合分析可知根斜向下生长,茎斜向上生长,B 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 X、 Y、 Z 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 A三种浓

9、度的大小关系应为: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X BY 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 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D X、Y、Z 三个浓度中,三个浓度中,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 用的两重性,说明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根据生长素作 用的两重性,说明 X 浓度最大,但是浓度最大,但是 Y 和和 Z 浓度大小不能确定,浓度大小不能确定,A 项错误;项错误;Y 浓 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 浓 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10、,杨树侧芽生长量大,说明 Y 浓度生长可促进杨树侧浓度生长可促进杨树侧 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芽的生长,但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 项错误; 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在 项错误; 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太少,只能确定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在 Z 左右,左右,C 项错误 ; 据图可知, 项错误 ; 据图可知,X 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清水组清水组)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相比,杨树侧芽生长量小,说明 X 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D 项正确。项正确。

11、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 实的发育;脱落酸在果实将要脱落的阶段含量最高;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 性原理,不同浓度的生

12、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 实的发育;脱落酸在果实将要脱落的阶段含量最高;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 性原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8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茎的向光性 茎的背地性 根的向地性 顶端优势 用除草剂去 除杂草 茎的向光性 茎的背地性 根的向地性 顶端优势 用除草剂去 除杂草 A不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是不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是 B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C实例均在一定

13、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D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A 生长素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实例和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实例和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实例 能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生长素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实例和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实例和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实例 能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9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下列生产或实验过

14、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B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果实的发育而培育无子 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方面;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果实的发育而培育无子 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方面;B 项是乙烯的生理作用。项是乙烯的生理作用。 10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

15、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 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横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 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横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 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二中的图二中的 c 处细胞对应图一的处细胞对应图一的 a 部位部位 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 C图二中的图二中的 d 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

16、e 部位部位 D图二中的图二中的 c 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 g 部位部位 C 在单侧光下, 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故在单侧光下, 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故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侧, a 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二的 d 侧,侧,A 项错误 ; 由图一、图二可知,生长素通过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 项错误 ; 由图一、图二可知,生长素通过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B 项错误,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运输到 近地侧, 图三中 项错误,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运输到 近地侧, 图三中 e 侧生长素多于

17、侧生长素多于 f 侧,侧, e 侧生长较快, 对应图二的侧生长较快, 对应图二的 d 侧,侧, C 项正确 ;项正确 ; g 侧生长素多于侧生长素多于 h 侧,侧, g 侧生长受到抑制, 图二中侧生长受到抑制, 图二中 c 部位、部位、 d 部位生长均受到促进,部位生长均受到促进, D 项错误。项错误。 11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如 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如 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 样方编号样方编号1234

18、5 数量数量(株株)10010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改变计数方法 A 表格中只有两个样方获取了植物的数量, 其余样方的数量都是表格中只有两个样方获取了植物的数量, 其余样方的数量都是 0, 说明样 方中植物个体的数量太少, 应该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而与计数方法无关, , 说明样 方中植物个体的数量太少, 应该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而与计数方法无关, A 正确。正确。 1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 群的年龄组成为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

19、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 群的年龄组成为( ) A增长型增长型 B稳定型稳定型 C衰退型衰退型 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 A 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 成增长型, 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 成增长型,A 正确。正确。 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数量为某种群数量为 10 万,一年内出生了万,一年内出生了 1862 个,则年出生率为个,则年出生率为 1. .862%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C群

20、落中只有植物有垂直结构,动物没有群落中只有植物有垂直结构,动物没有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A 出生率新产生的个体数出生率新产生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种群个体总数100%1 862/100 000100% 1. .862%,A 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平衡或 相对稳定,无法保持稳定, 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平衡或 相对稳定,无法保持稳定,B 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造多种多 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垂直结构, 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造多种多 样的栖息空

21、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 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 影响也有积极的方面,例如治理沙漠、抚育森林等, 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 影响也有积极的方面,例如治理沙漠、抚育森林等,D 错误。错误。 1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 长的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 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 上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 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种群数量最大 D环

22、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B 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将种群的数量控制在 K/2 左右,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提 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左右,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提 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B 正确。正确。 15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植物无分层现象海洋植物无分层现象 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C土壤小动物类群也有分层现象土壤小动物类群也有分层现象 D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优势种肯定是乔木从

23、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优势种肯定是乔木 C 海洋植物由于光照及含氧量而呈现分层现象,海洋植物由于光照及含氧量而呈现分层现象,A 错误。群落的结构主要 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错误。群落的结构主要 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B 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 物及栖息地分层, 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 物及栖息地分层,C 正确。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受外 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最终优势种不一定是乔木, 正确。从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受外 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最终优势种不一定是乔木,D 错误。错误。 16研究人员调

24、查了研究人员调查了 1928 年年1977 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 B灰鹭种群灰鹭种群 1964 年后呈年后呈“J”型增长型增长 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C 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 错误;灰鹭种群错误;灰鹭种群 1

25、964 年后呈年后呈“S”型增长,型增长,B 错误;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 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错误;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 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 正确;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时灰 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 正确;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时灰 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D 错误。错误。 17有关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有关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 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

26、存在寄生关系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 B 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互利共生或者种间竞争等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互利共生或者种间竞争等实现,A 错误; 鲈鱼和幼小的鲈鱼为同一物种,不存在捕食关系, 错误; 鲈鱼和幼小的鲈鱼为同一物种,不存在捕食关系,C 错误;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 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二者共同培养时存在竞争关系, 错误;大草履虫和双小

27、核草 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二者共同培养时存在竞争关系,D 错误。错误。 1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 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第一句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 及第三句中“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 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 D捕食、撒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捕食、撒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 B

28、草和豆苗之间竞争光照和营养,属于竞争关系。 “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 迹罕至,草木才长的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草和豆苗之间竞争光照和营养,属于竞争关系。 “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 迹罕至,草木才长的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19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下面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群

29、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型增长 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C 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但其生存环境并非理想条件,其数量是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但其生存环境并非理想条件,其数量是“S” 型增长,型增长,C 错误。错误。 20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 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 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在 a

30、b 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 大于大于 1 Bb 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Cbd 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 D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B 在在 ab 段种群的数量增长,说明增长的倍数段种群的数量增长,说明增长的倍数 大于大于 1,A 正确;正确;d 点后 该种群的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说明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点后 该种群的数量下降后趋于稳定,说明生存环境趋于稳定,B 错误;种群数量下降 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 错误;种群数量下降

31、 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C 正确;性别比例的变动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 正确;性别比例的变动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D 正确。正确。 2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 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 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

32、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A 正确 ;正确 ;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 变化,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

33、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 变化,B 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 正确;该种 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 正确;该种 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 错 误。 错 误。 22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 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 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单位:株/m2)。

34、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年份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 豚草豚草0. .30. .61. .11. .52. .3 狗尾草狗尾草10. .09. .286. .85. .5 龙葵龙葵3. .02. .00. .400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豚草入侵不会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豚草入侵不会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型增长 B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

35、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 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 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 烈,最终呈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 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 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 烈,最终呈“S”型增长。型增长。 23.如图为某鱼塘中一段时间内一种浮游动物与一种草食性鱼的种群数量变化 曲线 .如图为某鱼塘中一段时间内一种浮游动物与一种草食性鱼的种群数量变化 曲线(两种群所需

36、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两种群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草食性鱼在草食性鱼在 a 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此鱼塘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此鱼塘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在鱼塘中存在竞争关系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在鱼塘中存在竞争关系 D人们填鱼塘造田不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人们填鱼塘造田不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 C 草食性鱼在草食性鱼在 a 点时种群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点时种群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A 项错误;浮游动物在此 鱼塘中呈 项错误;浮游动物在此 鱼塘中呈“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增

37、长受本身密度制约,型增长,其种群数量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B 项错误;草食性鱼和浮 游动物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项错误;草食性鱼和浮 游动物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 项正确;人们填鱼 塘造田会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项正确;人们填鱼 塘造田会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项错误。项错误。 24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 农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 据分析可知 种不同类型土

38、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 据分析可知( ) 类群数类群数个体数个体数 样地样地 第第 1 层层第第 2 层层第第 3 层层第第 1 层层第第 2 层层第第 3 层层 人工广场绿地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 某植物园某植物园13741909218 农用地农用地11849211321 注 : 第注 : 第1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05 cm; 第; 第2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510 cm; 第; 第3层为距地表层为距地表10 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各样

39、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型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 项错误;从表中数 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项错误;从表中数 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 项正确;人类活动导 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 项正确;人类活动导 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

40、C 项错误;从 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 项错误;从 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D 项错误。项错误。 25用不同浓度的用不同浓度的 2,4D 处理未授粉的番茄子房,得到无子番茄平均重量 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处理未授粉的番茄子房,得到无子番茄平均重量 如图所示。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2,4D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适宜浓度的适宜浓度的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025 mg/L 时,随浓度升高时,随浓度升高 2,4D 的促进作用增强的促进作用增强 D利用利用 2,4D 获得无子番茄的最适浓

41、度在获得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在 2030 mg/L 之间之间 D 与与 2,4D 浓度为浓度为 0 时相比,其他浓度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时相比,其他浓度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A 错误; 图示为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与插条生根无关, 错误; 图示为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与插条生根无关, B 错误 ; 浓度在错误 ; 浓度在 2025 mg/L 之间, 也可能出现促进作用最强, 之间, 也可能出现促进作用最强,C 错误。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50 分分) 26(12 分分)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 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

42、实验: 装置 A 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 B 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 (G、E表示近地侧,表示近地侧,L、F表示远地侧表示远地侧)。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生长素的合成部位,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 (2)上述装置上述装置 A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_弯曲生长,其原因是: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_。 (3)在装置在装置 B 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 d 轴匀速转动,则

43、一 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轴匀速转动,则一 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 孔弯曲生长”或“直立生长” 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 孔弯曲生长”或“直立生长”);若固定光源位置,只让花盆绕;若固定光源位置,只让花盆绕 d 轴匀速转动,则 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轴匀速转动,则 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孔弯 曲生长”或“直立生长” 填“向右弯曲生长”“向小孔弯 曲生长”或“直立生长”)。 解析:解析:(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上述装置上述装置

44、A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下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根向下(或重力方向或重力方向)弯曲生长。 花盆侧放, 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近地侧 弯曲生长。 花盆侧放, 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近地侧(G侧侧)生长素分布多,远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远地侧(L侧侧)分布较少, 而根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根向地生长。 分布较少, 而根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根向地生长。 (3)花盆和木箱一起绕花盆和木箱一起绕 d 轴匀速转动时,只有木箱转至光源位置时,幼苗才受 到单侧光的影响。 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 生长快, 箱内幼苗会向小孔弯曲生长。 若只有花盆绕 轴匀速转动时,只有木箱

45、转至光源位置时,幼苗才受 到单侧光的影响。 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 生长快, 箱内幼苗会向小孔弯曲生长。 若只有花盆绕 d 轴匀速转动,则花盆内的幼苗受光均匀,则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轴匀速转动,则花盆内的幼苗受光均匀,则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 答案 :答案 : (1)色氨酸 色氨酸 (2)下下(重力重力) 在重力作用下, 在重力作用下,G侧侧(近地侧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 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 生长素分布多, 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 (3)向小孔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向小孔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27(15 分分)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

46、种 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 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 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 C,作出曲线如图,作出曲线如图 1 所示。请 据图回答: 所示。请 据图回答: 图图 1 图 图 2 (1)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_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 年份段是 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 年份段是_。 (2)在在 a 年的优势种是年的优势种是_,在如图,在如图 2 的虚线框中画出的虚线框中画出 d 至至 f 时期内这两 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 时期内这两 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 (3

47、)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 _ 的 取 代 , 在 演 替 过 程 中 , 某 种 群 是 否 具 有 竞 争 优 势 取 决 于的 取 代 , 在 演 替 过 程 中 , 某 种 群 是 否 具 有 竞 争 优 势 取 决 于 _。 (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 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 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 解析: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 应使用样方法,在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 应使用样方法,在 cd 段,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段,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 C 基本不变,此时两个树种 处于竞争平衡状态。 基本不变,此时两个树种 处于竞争平衡状态。(2)在在 a 年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年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 C 大于大于 1,则优势种 是马尾松。在 ,则优势种 是马尾松。在 d 至至 f 时期内,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时期内,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 C 逐渐变小,说明了马 尾松的数量减少, 山毛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