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129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6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 1 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人口总数的比率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解析: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 界自然环境条件,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等。 答案:C 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

2、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答案:A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A 4.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

3、和农药 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 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 C. D.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 于优势地位。 答案:B 6.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改造地球,人口可以不断增长 B.人口剧增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C

4、.如果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 D.为了使人类与社会和谐发展,要使人口成为负增长 答案:B 7.据下图判断,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中最主要的是 ( ) 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 解析:题图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需要控制人口增长,防止人口过度膨胀。 答案:A 8.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为了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

5、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答案:D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都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但是 对于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来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应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答案:C 10.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生的问题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 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请阅读表中资料,回答下列

6、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0.52.4 少年儿童比重/%21.039.0 老年人口比重/%12.04.0 (1)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 解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膨胀分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答案:(1)人口老龄化 提高社会福利、保险 (2)人口出生率过高 计划生育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建立自然保护区 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农村发展沼气燃料 以蓄电池为交通工具的动力 自备购物袋 A. B. C. D. 答案:B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

7、成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决定的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人

8、口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化。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决定,还要看 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 答案:D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出生率没有影响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C 5.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

9、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由题目可以看出,西部的问题在于“生态环境较差”,所以在开发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善其生态 环境。 答案:A 6.每年的 7 月 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 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 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 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

10、,该曲线与 a 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是 。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 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11 调整为 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 效率按 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解析:(1)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剧增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短缺,反过来, 这些变化又会限制人口的增长,如果环境持续恶化下去,人口甚至会减少。 (2)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生物种群,符合种群的变化规律,如果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其增长应呈 “J”型曲线,如果在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应呈“S”型曲线。 (3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按照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会越少,种 群数量的多少与获得的能量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定平均每人需要的能量为 X,在能量传递效率 为 10%的情况下,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11 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 55X, 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14 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 28X,故食物比例发生 变化后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约是原来的 1.96 倍(按要求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存在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

12、1.96 7.下页左上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 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 。 (2)箭头 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 输出到环境中。 (3)箭头 C表示人类对 产生的影响。 (4)箭头 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6)据图分析,要使 A、B、C、D 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有: ; 。 答案:(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 (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 一的有机整体 (6)控制人口数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 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