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140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限时规范训练27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241113.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训练 27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限时规范训练 27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基础题组】 1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2040 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D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 2000 多万 解析:选 B。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属于种群的性别比例特征失调,A 正确;某森 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杨树可能有很多种,不是一个种群,B 错误 ; 2040 年,我国将进入超 老龄社会,说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正确;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 2000 多万,说 明种群的出生率较高,D 正确。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査方法的叙述,不

2、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 解析:选 C。出生率和迁入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 正确;环境容 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 K 值, 可见,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B 正确;土壤动物中许多有较强的活动能 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用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 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采集、调查,C 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可

3、避免 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实验误差,D 正确。 3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 c 的水平 Cab 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解析 : 选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实验中,空间与资源是有限的, 则酵母菌种群数量应为先增加后减少,A 错误;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 持在 a 的水平,因为 a 时期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 错误 ; a

4、b 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 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C 正确 ; 理想条件下测得的曲线为“J”型曲线, 人工培养可以得出“S”型曲线,D 错误。 420 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歇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 1915 年到 1960 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 数量 (只) 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B驼鹿种群在 19171921 年间增长速率最大 C19

5、301934 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天敌数量增加 D岛上驼鹿种群的 K 值是可以变化的 解析 : 选 C。 降低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A 正确 ;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种群在 1915 到 1930 年之间数量一直在增长,其中在 19171921 年间增长率最大,B 正确; 19301934 年之间,环境容纳量的改变使得数量急剧下降,C 错误 ; 岛上驼鹿种群的 K 值是 可以变化的,D 正确。 5 20 世纪 30 年代, 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 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实线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査环颈雉的种群密度 B实线呈

6、“Z”型的原因可能是环颈雉越冬时死亡率上升 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tN0t),其中 1 D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捕获其种群数量的 1/2 解析:选 D。环颈雉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 捕法,A 正确;环颈雉的越冬死亡率降低了每年春季观察到的种群数量,结果使种群的增长 呈“Z”型,B 正确;据图可知,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tN0t),其 中1,C 正确;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超过 K/2 时捕获,且捕获后使其剩余量保 持在 K/2 水平,D 错误。 6 下图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图 1)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

7、(图 2)的数量增长曲线, 下 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1 中 A 点和 B 点时的增长速率相等 B图 2 中 D 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 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 2 中 E 点对应的时刻进行 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 1 表示 解析:选 C。图 1 为“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始终不变,其中 A 点和 B 点时的增长率 相等, A 正确 ; 图 2 为 “S” 型增长曲线, D 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 K/2, 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快, B 正确 ; 防治蝗灾最好在图 2 中 C 点对应的时刻进行, 可以有效地将蝗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C 错误;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

8、的初期,若环境适宜,资源丰富、空间充裕,会经历 J 型增 长,因此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 1 表示,D 正确。 7某科研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 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 解析:选 D。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测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 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提供依据,A 正确 ; 用标志重捕法

9、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 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 标记的个体数, 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 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 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B 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 因素,C 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 使田鼠种群数量下降,进而维持相对稳定,D 错误。 8如图所示为鲈鱼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Q 时,鲈鱼的种群增长倍数 为 0 BN 时,是捕获鲈鱼的最为适宜时期 CN 时,该区域的鲈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10、值 DPQ 时段,鲈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选 D。Q 时,鲈鱼处于稳定型,则种群增长倍数 为 1,A 错误。捕获鲈鱼的最 为适宜时期是超过 K/2 时, 而 N 时为 K/2,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不利于捕获鲈鱼, B 错误。 该区域的鲈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为 K 值, 而 N 时为 K/2,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错误。 PQ 时段,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但其数量还在增加, 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正确。 9油松是我国北方常见树种,高度可达 30 米,胸径可达 1 米,在建筑、造船、家具制 造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合理保护、开发林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油

11、松林进行了 调查,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是研究人员调查的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_图。据图推断,该地 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_(填“增加”或“减少”)。 (2)图 2 是研究人员绘制的油松死亡率曲线。据图分析,油松阴坡比阳坡整体死亡率 _(填“高”或“低”),可能与阴坡、阳坡的_条件差异大有关。 (3)图 2 中, 阳坡油松以 15 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 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 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_(填“种内”或“种间”)斗争加剧,引起植株大量死亡。 这给我们合理利用油松带来什么启发? _。 解析:(1)图 1 表示该地区阴坡与阳坡不同树龄油松的株数,即

12、阴坡与阳坡油松的年龄 组成图。据图可知,幼龄阶段的油松株数较多,种群属于增长型,一般情况下,该地区油松 的种群数量将会增加。 (2)据图 2 可知,油松阴坡比阳坡整体死亡率高,这一现象应主要与阴坡、阳坡的光照 条件差异大有关,阳坡光照充足,有利于油松生长。 (3)当油松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不足,种内斗争加剧,引 起植株大量死亡。 因此可定期砍伐, 使种群处于较快的增长期, 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答案 : (1)年龄组成(结构) 增加 (2)高 光照 (3)种内 确定油松砍伐的合理时期, 有效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0 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r 对策和 K 对策

13、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 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 Nt1Nt。K 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 即稳定平衡点(S 点)和绝灭点(X 点),当种群数量高于 X 时,种群可以回升到 S,但是种群 数量一旦低于 X 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很多珍稀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r 对策物种只有一 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请回答: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_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 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_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 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是_对策。 (2)K 对

14、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 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的增长趋 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的 e 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 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值将会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 得到的结果是 N 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解析 :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 种群增长为负值, 有

15、走向绝灭的倾向,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这种种群为 K 对策生物。r 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当种群基数较少时,r 对策种群数量会很 快增长。家鼠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这说明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没有绝灭点,因 而属于 r 对策。 (2)根据图中曲线可知, K 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达到 S 点后将会趋于相对稳定, 当种群数量低于 S 点但不低于 X 点时,种群的数量可以回升到 S 点,因此,K 对策生物的种 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S 点时, 都会趋向该平衡点 S, 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3)“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是 ,因此,应通过控制参数 来控

16、制鼠的数量。(4)若捕食鼠的蛇数量减少,则鼠的数量减少将变慢,因此,值增大。 调查草原鼠采用标志重捕法, 鼠的记忆力较强, 则第一次捕获后的鼠第二次被重捕的机会变 小,这样导致调查的结果偏大。 答案:(1)K r r (2)S 环境容纳量(K 值) (3) (4)增大 偏大 【能力题组】 11 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 研究内容之一如图 所示(图中 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鲫鱼种群在 t3后表现为“J”型增长 B鲫鱼种群在 0t3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 K 值 D鲤鱼种群在 t3时数量小于

17、t2的数量 解析:选 B。鲫鱼种群在 t3后, 一直不变,表现为“J”型增长,A 正确;鲫鱼种群 在 0t2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在 t2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错误;根据图中信 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 K 值, C 正确 ; 鲤鱼种群在 t2t3段 小于 1, 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 因此种群在 t3时数量小于 t2的数量,D 正确。 12如图所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 条件下,而曲线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 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 a 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的下

18、降趋势 C出现曲线的变化趋势,源于在 b 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若在 b 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 K1上下波动 解析:选 C。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呈现 J 型增长,增长率一直不变,不受种群密度大 小的影响,A 正确;若鳄鱼的栖息地在 a 点被严重破坏,则鳄鱼种群数量会大量减少,将出 现曲线的下降趋势,B 正确;曲线种群数量大量减少,且最后 K 值维持在较低水平,说 明环境容纳量发生了改变,而人为捕杀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C 错误;若在 b 点没有任何人 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出现曲线的趋势,即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 K1上下波动,D 正 确。 13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

19、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T2 之前的数据丢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 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出现在 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 D当种群增长速率为 m 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解析:选 B。T4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 项错误;T5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T3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 T5时对应种 群密度的一半, B 项正确 ; T5时种群数量在 K 值附近波动, C 项错误

20、 ; 当种群增长速率为 m 时, 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 项错误。 14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 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 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 4 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 5 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 4 到第 8 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8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 8 到第 16 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 16 到第 20 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解析:选 C。前 4 年,值为定值,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 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21、, 第 5 年时 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 正确;影 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 正确;第 8 到 10 年间 值1,种 群数量减少,第 10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 “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 中第 8 到第 16 年种群增长速率先减少后增加,C 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 16 到第 20 年间趋势,大于 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 长,D 正确。 1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

22、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 品, 样品滴在计数室内。 计数室由 25 个中格、 每个中格由 16 个小格、 总共 400 个小格组成, 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 mm3。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前应先将培养瓶_,滴加培养液时应先_,再滴 加培养液。 (2)制片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他统计出来的酵母菌数值比实际值 _(选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3)若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 故通常采用_法进行计数, 图 1 是计数室中一个中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该中格内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_个。 (4)现观察到图 2 中所示

23、a、b、c、d、e 5 个中格 80 个小格内有酵母菌 40 个,则 1 mL 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最接近_个。 几天后, 由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每次计数前, 需要对酵母菌样液进行_处理,以方便计数。 (5)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一段时间内呈_型曲线增长。 解析:(1)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滴加培养液时应先 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计数室被培养液充满,以减少误差。 (2)图中是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容易使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在 支持柱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使盖片不能完全落在支持柱上。 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 而未能

24、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将偏高。 (3)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多,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 计数。镜检计数方法 : 方格内细胞的计数顺序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压在方格线 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细胞若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出 芽酵母的芽体体积若超过细胞体积的 1/2, 则算出独立个体。 计数总数不少于 300 个细胞。 压在方格线上左线和上线的细胞数各 1 个, 方格内细胞数是 4 个, 因此该中格内酵母菌数量 应计为 6 个。 (4)1 mL1 cm31000 mm3,1 mL 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约为:(1000 mm3/0.1 mm3) 25(40/5)2106。几天后,由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能粘连在一起,为了方便计数, 每次计数前,需要对酵母菌样液进行稀释。 (5)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酵母菌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1)振荡 盖盖玻片 (2)偏大 (3)抽样检测 6 (4)2106 稀释 (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