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189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 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说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画出流动镶嵌模型的模式图。 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4.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一二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一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 的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位置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膜的结构特点 膜具有流动性,因为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一二 4.特殊结构糖被 (

2、1)本质:糖被是在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由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的糖蛋白。 (2)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 面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白细胞为什么能从毛细血管里出来吞噬病菌? 提示:因为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其依靠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一二三 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包括与糖类结合成的糖脂中的脂 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有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 一二三 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 动

3、的。 2.验证实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3.证明实例: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4.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流 动性加快。 一二三 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磷脂分子是可 以运动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 膜的功能特性,即水分子、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 子、不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不能通过。 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其表现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 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如细胞膜中的部 分蛋白质充当了载体,运输物质进出

4、细胞,只有它是运动的,才能运 输物质。 题型一题型二 【例1】 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具有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题型一题型二 解析:图中是糖蛋白,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蛋白质分子。糖 蛋白主要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和识别有关,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 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是生物膜中的功能分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主要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答案:D 反思领悟反思领悟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分布于细胞 膜的外侧,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和识别有关。 题型一题型二

5、【例2】 对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 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 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这对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答案:D 题型一题型二 反思领悟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 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行使功能的基础。 探究方法能力展示 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归纳 实验结果是指观察

6、到的实验现象或测量到的实验数据,应为实验 中实际出现的情况。实验结论是根据对实验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 的分析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性结论。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 实验结果。 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思路: (1)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 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2)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 论(分结论); (3)再将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结论)”; (4)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 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探究方法能力展示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扩散叫渗透作用。已知 渗透作用发生

7、的条件为必须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必须有浓度差, 但不知pH能否影响渗透作用。某课题研究小组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假如你是研究小组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 大烧杯,带刻度管的长颈漏斗,玻璃铅笔,新鲜的牛膀胱膜,蒸馏水, 蔗糖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滴管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请你画出 一组装置的示意图。 探究方法能力展示 (2)方法步骤 取相同的大烧杯三只,用玻璃铅笔标号为A、B、C。另取相同 的带刻度管的长颈漏斗三只,用新鲜的牛膀胱膜如(1)中所画图示封 口。 在A、B、C三只大烧杯中各加入 。在A烧杯中加入 ,在B烧杯 中加入 ,在C烧杯中 加入 。 在三只用新鲜牛膀胱膜

8、封口的长颈漏斗里各加 ,并置于A、B、C三只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 。 探究方法能力展示 (3)写出其中四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若 ,说明pH低或高不影响水分子的渗透作 用。 若 ,说明pH低或高使水分子的渗透作用减 弱。 若 ,说明pH低或高使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增强。 若 ,说明pH低使水分子的渗透作用减 弱,pH高不影响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解析: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实验变量的操纵、无关变量的控制、反 应变量的检测。本题应设计不同的pH条件,如加HCl溶液、加 NaOH溶液、加蒸馏水等进行对照,以探究pH对渗透作用的影响。 探究方法能力展示 答案:(1)见右上图。 (2)适量且等量的清水 2滴HCl溶液 2滴NaOH溶液 2滴蒸 馏水 等量的蔗糖溶液 A、B、C三只烧杯中的长颈漏斗液 面高度(其他步骤设计合理也可) (3)A、B、C三只烧杯中的长颈漏斗液面高度一致 A、B 两只烧杯中的长颈漏斗液面高度一致,且均明显低于C烧杯 A、 B两只烧杯中的长颈漏斗液面高度一致,且均明显高于C烧杯 A 烧杯中的长颈漏斗液面高度明显低于C烧杯,而B烧杯中的长颈漏 斗液面高度与C烧杯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