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90561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遗传物质的发现一、选择题1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细菌?()A有毒性的R型细菌B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有毒性的S型细菌C只发现有毒性的S型细菌D无毒性的S型细菌2 (2011江苏卷)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2、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取出大肠杆菌并用噬菌体侵染,当大肠杆菌解体后,32P的去向是()。A随大肠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子中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中5 (2010海南卷)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

3、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 B1、4 C2、3 D2、46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7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35

4、S和32P标记的具体部位依次为下图中的()。 A B C D8 (2011江苏南通一模)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小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9 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下列哪种同位素标记方案?()A用14C或3H标记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15N标记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2S标记D一组噬菌体用32P标记其DNA,另一组用35S

5、标记其蛋白质外壳二、非选择题10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细胞形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2)为验证实验的正确性,如何设计实验?_。(3)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如何进一步实验?_。(4)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_;_。11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

6、,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其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有误差的来源呢?_。简述理由:_。(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参考答案1 解析: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无毒性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毒性的S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有无毒性的R型细菌和有毒性的S型细菌存在。答案:B2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首先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

7、养大肠杆菌,然后再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带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这样就得到了蛋白质含有35S和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再让带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带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3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不是含量的多少,而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D4 解析: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内的只是其DN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所需的原料都来源于大肠杆菌,而32P只存在于大肠杆菌的核苷酸中,故当大肠杆菌解体后,32P仅存在于噬菌体的DNA分子中。答案:C5 解析:DNA是这两种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决定噬菌体的遗传性状

8、。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组成的“杂合”噬菌体,其子代表现型与甲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组成的“杂合”噬菌体,其子代表现型与乙一致。答案:B6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做T2噬菌体侵染实验时,分别用含32P标记的DNA的T2噬菌体和含35S标记的蛋白质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7 解析:S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所以35S标记的是;P位于核苷酸的磷酸基上,所以32P标记的是。答案:B8 解析: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既有S型菌也有活的R型菌。答案:C9 答案:D10 解析:把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DNA用DNA酶水解后再与R型细菌混

9、合培养,则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进一步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答案:(1)DNA(2)用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DNA、DNA酶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R型细菌是否发生转化(3)提取S型细菌的蛋白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是否转化为S型细菌(4)若R型细菌没有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11 解析:(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其DNA注入,蛋白质未注入,由于P几乎都在DNA中,因此从理论上分析,上清液中应无32P。(2)实验中,如果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的时间过长,就会有大肠杆菌裂解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如有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离心后这部分噬菌体就分布在上清液中而使其带有放射性。(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因此要制备大量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其宿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2)a升高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有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3)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可大量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