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

上传人:雪山飞狐 文档编号:4798033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与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一、创新成效与经验做法(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风尚1.领导高度

2、重视,压紧压实责任。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我市成立了领导组办公室,召开了推进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都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纳入重点任务,进一步压紧压实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宁陵县研究出台政策,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实行典型带动,擦亮“商丘好人”品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引领民风的抓手,弘扬“商丘好人”道德品牌。“商丘好人”库总数2万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0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2人,荣登“河南好人榜”34人,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各

3、10人。3.强化督查考核,倒逼落实责任。我市制定关于在全市开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意识形态责任制专项巡视、督查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农村宗教场所管理,依法取缔违法违规场所、非法宗教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快乐星期天”、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形式送进百姓身边。(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移风易俗光荣户等典型评选活动,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4、2.创新敬老模式,用活孝善基金。建立村级“孝善理事会”,创新推广“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孝善敬老模式。全市有164个乡镇、2894个行政村推进孝善敬老工作,受益老人达6.4万名。睢县、柘城、虞城、睢阳设立县乡村三级孝善敬老基金。3.谱写新时代舞曲,丰富群众生活。我市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我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场舞曲融合起来,谱写成30多首广场舞曲,组织基层群众跳广场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柘城县实行以城带乡开展送舞曲、送音响、送教员,免费教授广场舞的“三送一免”活动。(三)推进

5、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志愿者服务“三个中心”建设向农村延伸。创新实施“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实践所1031所、实践站2087所,配备实践员6216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柘城县、睢县、夏邑县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2.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创作“三农”文艺作品。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活动、“七进”文艺演出活动1500余场次,“舞台

6、艺术送农民”活动200余场次,电影放映活动500余场次,“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70余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建立市级名录164项、县级名录433项,其中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3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公布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0人,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人。编印四部市级非遗项目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四)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1.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基层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市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已建成1

7、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99个农家书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5万场。永城、宁陵、虞城等各县(市、区)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配套齐全,全市各类文化场馆实现了“零门槛、零收费”进入。2.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剧目。浣纱记天下清德等连续五届获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彰显商丘特色文化的文艺精品。乡村女支书等12个剧目和市宋城豫剧院、宁陵葛天大剧院等4个剧场获全省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剧目和剧场。全市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3.发挥媒体作用,宣传文化资源。我市举办集体婚礼、建村级史馆等活动,被中宣部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配合中央电视台科教

8、频道拍摄商丘古城山城集中国影像方志,参与“老家河南”等对外文化宣传活动。举办第七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3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河南商丘)现场交流活动等新闻发布会。电影李学生成功在全国公映。(五)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现代消费需求对接1.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大力挖掘“商”文化的内涵,叫响“商”品牌,打造好商文化、汉梁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在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乡村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备、效益明显的文化专业村,近年规划了夏邑火店宫灯文化产业园区等六大重点产业园区。培育和扶持一批如商丘演艺集团等重点文化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

9、之间有机联系,实施文化招商和项目带动,商丘豫剧院等10余个文化专业项目已相继投入运营。据统计,商丘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8.93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26.04%,增速居全省第1位,文化产品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亮点。2.大力培植文化专业村。商丘市已发展工艺品加工类、艺术作品生产类、艺术表演类等三大类18个特色文化专业村,从业人员近10万人。建立网上销售渠道,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宫灯、陀螺、藤编等加工类产品均由公司订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供、销”一条龙。唢呐、杂技、舞蹈等按订单演出,集绘画、创作、展览、销售、培训为一体的绘画产业

10、链条。民权县王公庄村获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和中国特色村,永城市茴村获中国书法之乡,夏邑县火店乡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全域旅游深入推进。全力推介商文化、永城汉梁文化、睢阳区古城文化、民权申甘林带、梁园区黄河故道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仅永城芒砀山5A旅游景区在2018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2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六)激发蕴藏文化创造活力,培育壮大农村文化干部人才队伍1.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村文化本土人才、民间文艺团体艺人,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支持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在经费、

11、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陈新琴等被评为全省“四个一批”知名专家。2.加大城乡文化互动的力度。积极探索文化、科技、卫生“四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示范区、虞城举办农民“村晚”活动,提升了乡村文化自信,让乡村文化振兴真正得到落实。3.实施文化人才激励工程。创办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的,给予项目和资金补助;对业绩突出的乡村文化人才优先给予选拔任用。(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农村文化振兴作用1.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带头作用

12、,组织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与乡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村400个。同时,全面启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整顿和后进村党组织工作提升行动。2.大力实施文化设施工程。争取国家、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全市各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党建大喇叭等,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3.大力实施文化保障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全面落实乡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经费;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按一定比例将其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使乡村文化设施物尽其用,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存在问题(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意识薄弱。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会受到农村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个别贫困

13、村群众缺乏足够的道德支撑力。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和认定上存在一定难度,取缔非法宗教场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二)自治组织参与管理难度较大。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虽然各村设有“红白理事会”,但农民的攀比观念的依然存在,在农村导致缺乏对农民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让原有的群众自治组织工作难度较大。(三)宣传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不够。乡村文化宣地建设滞后,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导致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发挥效果较小,参与意识不足。(四)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基层公共文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场所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场所应有的作用。(五)挖掘特色乡村文化不够。商丘文化

14、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地方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不够,部分干部群众思想的观念淡薄。(六)基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薄弱。部分基层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而且不够专业,兼职人员较多,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经营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七)基层文化建设运行经费短缺。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的重视程度,对其投入也在逐年增加,部分农村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三、对策建议(一)抓住关键少数带头担当责任是核心。实践证明,强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大对基层群众学习教育力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意识形态高地,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是关

15、键。用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宣传力度是途径。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导村民群众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婚丧简办的新风尚。加强孝善教育,建立孝善理事会,推动建立孝善基金,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评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三)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是形式。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16、。组织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推进“百姓文化云”、实体书店进农村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采取红色文艺轻骑兵、舞台艺术送农民、戏曲进乡村、“快乐星期天”及推广普及新时代广场舞活动等形式,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四)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根本。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中原文化大舞台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活动。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明村镇、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17、活动。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六)加强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保障。事实证明,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工作。对基层文化队伍要实现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要采取不同的岗位责任、目标管理、评价考核和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形式,开展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吸引社会上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充实到各个乡镇文化站。(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一个好支部和整体素质高、带头示范作用好的农村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民思

18、想解放的关键。实践证明,抓住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龙头,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依托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党建“大喇叭”等公共设施集中利用,加大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使各行政村全部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2019年统战工作总结5篇【篇一】2019年,在市委的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统战方针,深入推进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积极营造各界群众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现将我局一年来的统战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大民

19、族宗教政策学习力度。局党组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由局长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统战工作。局党组切实落实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人员学习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战政策理论知识、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把握民族宗教的方针政策,以指导体育部门民族宗教工作实践。(二)加大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市体育局按照市政府要求督促少数民族地方公示户外运动线路,所有公示的户外运动线路均征求了当地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环保局、旅游局、博物馆的意见建议并得到认可

20、,涉及文物遗址、环境、植被需要警示的路段,均设立了指示牌,确保了各项户外运动赛事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民族地方支持建设生态公园、水上乐园、体育公园,开辟户外运动线路,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民族地方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让民族县更具魅力。(三)加大实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xx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组织实施全市第1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战略任务,突出体育主题,动员广大体育干部关心支持民族团结,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及体育赛事活动,我市举办了xx市川陕渝羽毛球大赛、xx市川陕渝五人

21、制足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通过体育赛事活动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体育赛事成为民族之间联系、沟通、交流和凝聚的纽带。在体育社会组织中推进党建工作,让体育社团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从而缓解社会压力,提升社会凝聚力。2019年xx市体育局被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体育局表彰为“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加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沟通力度。积极参加市统战部单位全体会议、联系员会议等,协调配合市民宗局开展与民宗委委员单位带刺相关的民族宗教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宗教工作成功举办了“达州市第十四届老年人运动会”、“达州市第四届会员杯门球联赛”。二、下一步打算(一)深入开展习近

22、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精神实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增进政治意识,凝聚各方力量。(二)加强调查研究和统战宣传工作。广泛开展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宣传,切实把统战理论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加强统战宣传。进一步拓宽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统一战线的社会宣传,不断扩人统一战线的影响力。(三)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水平。结合“三大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全而提高统战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努力做到学在深处,谋在

23、新处,干在实处,切实提高统战干部履行统战工作职责的能力。(四)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好市委统战工作精神及少数民族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按步骤地抓好体育惠民工程及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二】2019年,xx县档案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统战工作“三项制度”,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思路,做到了凝聚力量、团结人心,为全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统战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

24、十九大精神作为加强统一战线思想建设的主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作为统一战线首要政治任务,局党组认真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省、市统战工作的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为档案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二、加强领导,落实人员负责制局党组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局党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统一战线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认真贯彻落实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增强全局的统一战线意识,加强同统战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由局党组书记亲自抓统战工作,落实统战工作“一岗双责”,办公室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

25、落实统战工作。同时,领导班子实行“党建、统战双述职”,将统战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1.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局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局一名副局长为无党派人士,局党组积极支持无党派人士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并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的关心和重视,充分发挥我局统一战线人才和智力优势,充分尊重他们的建言献策。四、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我局积极培养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外人士担任中层干部职务。建立健全党外干部人员名单,加强党外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信任和支持党外干部开展工作,搞好合作共事。同时

26、进一步加强我局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篇三】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xx行政区元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坚持服务大局,聚焦“谋好民生大福祉”这一主题,突出“统一战线、底线民生、基层治理、劳动执法、党风廉政”五大领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一、2019年重点工作回顾(一)大统战工作格局基本成型、不断巩固第一、牵头统筹协调,高标准完成区政协筹备工作。一是统筹有力,筹备工作高效有序。区政协前期筹备工作由组织人事局和

27、我局牵头负责,制订筹备方案,组建工作队伍,开展各领域人选摸底和有关会务工作的准备。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委员人选推荐提名顺利开展。突出加强党委把关作用,会同区政协、组织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协委员推荐提名工作。突出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需要,向重点企业、科技企业、科教文卫领域倾斜。三是高标准严要求,筹备严谨高效。严谨做好会务准备,统筹推进会场布置、后勤服务、会议安保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认真起草大会报告和各种文件材料,共起草各种文件材料300多个,并反复进行修改完善。大力营造良好会议氛围,与区宣传部门、各媒体沟通合作,共同做好宣传工作。第二、充实三级工作网络,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步完善。一是加强工作力量。协调

28、组织部门配足配强基层统战工作力量,不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统战工作架构。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召开基层统战工作骨干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保密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全年定期召开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学习统战工作相关政策和指示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做统战工作的共识。将贯彻落实统战工作情况纳入各街道、各单位绩效考核,推动全社会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第三、凝心聚力加强协作,统战各领域工作多点开花。一是园区统战试点逐步深化。坚持“党建带统战,统战促党建”。招商局xx科技园已建立党支部,并设立统战委员;在园区中发动成立留学人员联谊组、党派联谊组、新阶层联谊组

29、等,精细化开展工作;园区内每个企业设有统战信息联络员,协助提供企业党外人士信息。园区现有党支部9个,党员138名,各类中高层管理人才226名;聚集了一批高等专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7人,深圳市“孔雀计划”14人,留创园内引入项目33个,留学人员37名。二是民主党派“同心”品牌建设成效凸显。为民主党派发展提供经费、场所保障,推荐13名代表人士担任特邀监督员,推荐民主党派成员17人、无党派人士1人担任xx区一届政协委员;推荐民主党派成员7人担任xx区一届人大代表。打造党外人才和后备干部队伍,推动成立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现有理事77名。通过课题调研、撰写提案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45条;建立民主党派

30、与区社区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活动20余场,服务400余人。积极推进致公党xx总支筹备及支部拆分工作,协调推动农工党总支筹备及九三xx基层组织成立。三是深化港澳台联谊广交基层朋友。举办居港乡亲社团新春团拜会,与香港深圳公明、xx同乡会、麦氏宗亲会100余名乡亲代表共叙乡情;组织居港乡亲代表和侨联代表40余人开展国情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居港乡亲年轻一代到西安开展寻根之旅等;走访xx台商联谊会及其会员企业10余家,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协助xx台商联谊会完成第14届会长及理监事的换届和就职典礼;邀请台湾友好社团2批次到访我区,并组织xx区基层治理考察团赴台考察,增进友谊。为台湾人士子女出具入学证明书23份等

31、,为台商台属在区投资经营及扎根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完成“回归亭”公园建设立项,突出公园统战、回归文化元素的设计,力争年内动工,打造成全市第一个以统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完成楼村“垒球场”升级改造项目立项,目前已动工。四是维护民宗领域平稳弘扬正能量。推动宗教场所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落实国旗、十九大精神、宗教事务条例进教堂等工作,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以中央宗教工作督查为契机,理清宗教工作台账,推进宗教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继续发挥宗教领域慈善救助功能,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弘扬正能量。第四、扶侨助侨突出特色,为侨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一是归侨侨眷基本生活保障到位。2019年春节组织慰

32、问归侨侨眷437户,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共38.2万元,回国超龄归侨老人补贴7.5万元,完成2019、2019年度省贫困归侨扶贫救助补助资金发放,为530人次发放补贴210.2万元。二是“金色朝阳”项目进一步推广。项目扩展到3个社区,服务归侨侨眷子女134名。开展亲子共读活动6场,惠及720余人次。三是关爱归侨老人群体。为50名回国超龄归侨老人发放补贴18万元,联合市侨联、xx侨联和市华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归侨老人500余名。四是侨胞依法维权意识稳步提高。开展普法侨法宣传讲座,邀请专业法律顾问现场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派发资料300余份。五是社区统战工作深入推进。打造“凤凰社区空间”“

33、归侨印巷”“绿茵追风足球俱乐部”等为侨服务阵地品牌,助力侨胞发展,有效提升为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二)民生保障工作扩面提质、稳步提升第一、困难群体帮扶行动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率先探索城市低保群体精准帮扶长效机制,今年3月启动帮扶行动,到6月底超额完成第一阶段任务27个百分点,到年底已完成帮扶376户,完成帮扶目标任务的99%;在第六届中国慈展会上,帮扶行动作为城市低保群体在新时期实现持续稳定奔小康专题参展,反响很好。市民政局组织在xx召开帮扶工作交流会,认为值得全市学习借鉴,将进一步总结提升xx经验,打造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圳样板”。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部分省和计划单列市城市贫困问题汇报座谈会上,

34、我区代表深圳市就低保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做了汇报,介绍了为城市低保困难群体解困的经验做法,得到了民政部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认为“xx针对城市低保困难群体开展的帮扶行动,与中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市委书记王伟中对帮扶工作作出专门批示,认为“xx区自加压力、主动作为,推动低保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是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体系。区领导带头挂点包户,组织各部门、各街道领导,社区干部与困难群体“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制定“政策到户、措施到人、责任到位”的“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做到排查摸底、诉求收集、帮扶措施等“三个精准”。二是推出一系列

35、叠加政策。注重综合施策,实行就业创业一批等“七个一批”,尤其是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部门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强化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形成了5大类14项叠加政策,无缝衔接精准施策。三是把就业作为帮扶核心。对就业技能不足、意愿不强的,推出激励就业7大项举措,形成系统性激励措施;对有灵活就业诉求的,通过与爱心企业共建“街坊车间”,实行弹性管理和奖励制度,帮助21名困难人员就近灵活就业;建立“爱心饭堂”,挖掘公益性岗位已安置2名帮扶对象灵活就业,为50名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助餐服务;对有劳动能力不愿就业的,开辟“困难帮扶公益坊”等社区服务项目,鼓励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回馈社会,最终走上就业岗位。四是

36、突出“志智双扶”。因人制宜做好帮扶对象的职业规划师,举办扶志沙龙,以体验式交流方式扶志;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找准就业意愿和能力的结合点;举办技能培训12期,实现既掌握技能,又考取职业证书;推出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涵盖47个工种。实施“金色朝阳新生代综合素质提升计划”等,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第二、公共就业服务更加优质化。一是促进居民更充分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分类开展就业指导20余场;开展“春风行动”、户籍人员专场等招聘会77场,提供岗位8万余个,服务求职者近4万人次,多途径帮扶户籍人员就业725人;组织双选会、职业规划讲座等活动,促进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93%;发放灵活

37、就业补贴52.28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117人;完成2019年随军家属安置任务,促进就业3人。二是推动居民职业技能提升。将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开办叉车、面点师等培训班47期,培训1909人,提升了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企业加强培训工作,发放岗前培训补贴101.86万元,惠及企业51家,培训员工5093人;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管理,严把资格关、审核关,办结机构业务21件。三是缓解企业招工难题。结合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摸清37家企业招用工难题;搭建招聘平台,服务企业9000余家次,缓解劳动力供需失调问题;链接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推送辖区重点企业招聘和用工需求;优化技

38、能人才输入模式,组织25家重点企业赴广西百色与22所技能院校开展校企对接交流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7份。四是推进对口扶贫劳务协作。为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2399人;开展走访慰问及“乡情暖中秋”关爱活动,增强其归属感;赴广西田林县开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工作岗位3000余个。第三、社会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两个100%”。以低保和低保边缘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临时救助、节日慰问相配套,确保社会救助政策100%落实;完善低保“年审+抽查”动态管理机制,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政策受惠对象100%覆盖。低保人数下降到154户448人,较新区成立

39、时下降89.7%。二是实施慈善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全年救助困难重病户籍居民、来深建设者、贫困学生等各类困难人员474人次,资助430.08万元。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募集善款197.36万元,同比增长17.82%。开展“慈善定捐计划”共募集善款205.5万元。三是全方位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完善由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低保救助相结合,涵盖生活救助、就业帮扶等9大类别、65个项目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由单项救助向全方位救助转变。四是应急救灾救助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完善三级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室内应急避险场所规范化建设,健全物资紧急调拨和配送制度,薯田埔等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御台风“山竹”

40、期间,及时开放40处室内应急避险场所,接收安置10931人,物资保障到位、避险群众秩序良好。第四、社会福利事业向适度普惠型迈进。一是养老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三位一体”智慧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已具雏形。公明福利院“公建民营”基本完成,积极探索xx社会福利院PPP模式。意外医疗保险从80周岁扩大到60周岁以上,惠及8154人,参保率100%。二是福利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xx社会福利院工程已完工,将提供养老床位280张、助残托养床位130张,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启动。建成社区老年人日照中心4个,服务7754人次。第五、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精准。一是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制定xx区残疾少年儿童

41、居家康复服务补助办法,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补助覆盖面,提升了残疾少年儿童保障水平。建成职康中心5家、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5家,提供日间照料床位50张,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二是分类实施精神残疾人康复服务。采取适度普惠与分类救助相结合、综合防治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社区康复与机构康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推进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服务,实现户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零发生”;提供免费服药125人,送往中途宿舍接受康复服务2人,送往第三荣军医院定点托养治疗5人。三是提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进一步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使用管理,将机动轮椅车购置费用补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为全额补助;为残

42、疾人配送辅助器具81件(套),实现基本辅助器具配送率100%,特殊辅助器具配送率达90%的目标。区残联代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参加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在深圳市第八届残疾人康复知识竞赛中,我区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四是传承非遗文化创造残疾人就业机会。组织烙画、皮影等非遗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同时也为残疾人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促进非遗技能与残疾人就业有机结合。在第二届深圳市特殊文化节中,我区荣获“最佳组织奖”。(三)社区治理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更加多元第一、社区基金会试点深入推进,带动社会积极参与。一是举办项目大赛,扶持公益项目。举办第四届社区基金会政府扶持培育资金

43、项目大赛,资助实施94个项目,资助金额共864万元;项目内容向困难弱势群体倾斜,约30%项目专为该群体设计;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2019年实施的76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二是完善治理机制,提升运作水平。理事会和监事会功能进一步健全,理监事会成员结构更加合理;推动建立社区基金会标准体系及项目管理规范、志愿者管理规范等制度,10月份国家标准委评估组对社区基金会标准体系子项目开展检查评估,考核结果为“优秀”。三是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深化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三社联动”背景下的社区基金会内部治理研究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第二、丰富凤凰社区营造内涵,共建幸福社区。继续资助凤凰社区开展凤凰空间营造、

44、社区领袖培养、社区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打造公益坊,引入专业社工开展“三来一访”工作,帮助41户困难帮扶对象解决诉求;结合侨民聚居特点,重点打造“归侨印巷”,营造越南归侨文化风情街区,为侨民搭建公共活动及创业平台;重点培育社区本土力量,孵化社会组织及团体12个,开发“归侨美食文化节”等“微经济”项目,吸纳22个本土组织组建凤凰社区营造联盟,在社区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第三、全面实施“民生微实事”,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公开征集并建立区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全年累计开展项目1100个,投入资金6584万元;修订印发“民生微实事”实施规程,健全实施制度;举办“民生微实事”项目推

45、介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在“南都街坊口碑榜点赞民生微实事”深圳市民心目中的民生微实事评选活动中,获评市民生微实事“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第四、推动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区治理主体更加多元。社会组织总数达325家,比新区成立之初增长6倍,实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个。一是突出党建引领。以增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在基础较好的6家社会组织成立基层党支部;重点打造xx医药行业党支部的“红店领航”现场组织生活创新案例,将组织生活开到为民服务第一线,并融合党员示范岗、社会公益,学与做相结合,调动党员参与的内在动力,有效提升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规范社会组

46、织孵化基地制度上墙及成果展示,完善各功能区划分,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孵化培育第一批具代表性的社会组织3家。三是开展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会同xx公安分局制定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组织召开行动部署会,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对我区专项行动充分肯定,认为贯彻落实行动迅速,工作措施全面到位,台账资料规范齐全。(四)全面依法行政推向纵深、进程加快第一、加强劳动监察优化用工环境。一是平稳完成区街劳动监察事权划分。下沉执法与调处力量,会同街道落实属地职责全面稳控劳资纠纷,保障了“春节两会”期间劳动领域的稳定;平稳下放劳动监察事权,分流执法骨干到6个街道,及

47、时编制劳动监察工作实操等业务指引用书,举办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劳动执法水平。二是重拳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治、劳资纠纷隐患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共整顿劳务派遣和职介、职培机构28家,扫除“黑”劳务派遣41家,收缴非法招工摊点52个,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划定需重点关注的八大领域用人单位,指导各街道精准排查。共检查企业2893家(次),责令整改企业67家,罚款金额75.83万元,未发生欠薪逃匿案件。三是落实分类处置办法,形成联动调处劳资纠纷有力抓手。通过专家评审及政策解读劳资纠纷分类分级处置工作办法处置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方式,统一各相关单位联调劳资纠纷做法,成功处

48、置化解4宗群体性劳资纠纷,将劳资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四是牵头整治华星光电G11项目工程劳务费纠纷。集中约谈华星光电及6家一级承包商、22家二级承包商,强化用工管理,下发整改要求993项,协助住建部门规范实名制管理;安排专班进驻G11项目组,指导做好规范用工及保障劳务报酬工作,共调处劳务费纠纷16宗,涉及662人958万元。五是全力做好治欠保支相关工作。牵头组织各街道、住房和建设局、建筑工务局等部门按照省、市2019年度考核标准落实任务,并在全区建设项目初查的基础上,加强督查,通过与建设部门联合对施工项目实名制、分账制以及工资发放情况开展复查,确保我区顺利通过省、市检查。第二、劳动仲裁调解累

49、计结案率位列全市前列。一是劳动仲裁依法推进。组成仲裁案卷评查工作小组,对各街道劳动仲裁案卷中的6个阶段逐项评查,提高整体办案质量。全年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451件,审结2416件,同比增加7.57%;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1541件,当期审结案件调解率达62.78%,累计结案率97.22%,居全市第二。二是劳动信访案件办结率100%。多形式开展劳动信访和法律法规宣传,每季度开展“仲裁直通车”活动1次,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全年受理劳动信访案件4170宗,同比增长13.59%,涉及人数8270人,同比增长23.84%。无赴省进京劳动信访案件,劳动信访案件办结率100%。第三、“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一是有序承接市级下放事权。目前承接市直部门下放事项共14项,均已实现无缝衔接。二是不断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