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07925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2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 .ppt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编 静悟反思 考前增分,-2-,一,二,三,四,一、必备知识串一串(高频主干知识清单) 经济生活 1.外汇和汇率;2.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变动;3.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企业的经营与发展;6.效率与公平;7.财政、税收的作用;8.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9.新发展理念;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的意义;2.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作用、宗旨、工作原则;3.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意义;4.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措施;5.政府怎样树立权威;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

2、、作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领导方式、执政方式;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0.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一,二,三,四,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与综合国力;3.文化塑造人生;4.尊重文化多样性;5.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6.文化创新的措施和作用;7.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和措施;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3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一,二,三,四,生活与哲学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3.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其方法论;6.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7.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8.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9.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0.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1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4.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6.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7.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其方法论;20.价值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5-,一,二,三,四,二、关键词句翻一翻(常用关键词句清单) 经济生活 (一)基础、基点、根本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5、 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5.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一,二,三,四,7.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8.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9.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10.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1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

6、础。 13.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7-,一,二,三,四,1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 1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二)主线、主导、主体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4.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5.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

7、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8-,一,二,三,四,(三)支柱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2.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四)决定 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3.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9-,一,二,三,四,(五)原则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8、分配的基本原则。 2.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10-,一,二,三,四,(六)特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股票价格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2.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公有制、共同富裕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特征。 (七)中心、核心 1.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9、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11-,一,二,三,四,政治生活 (一)本质、实质、核心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12-,一,二,三,四,(二)保证、保障、要求 1.中国共产党领导

10、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4.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6.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13-,一,二,三,四,(三)基础、基石、关键、焦点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4.民族的团结

11、、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一,二,三,四,8.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9.单级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四)途径 1.实现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15-,一,二,三,四,(五)标志 1.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

12、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3.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16-,一,二,三,四,(六)决定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4.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5.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17-,一,二,三,

13、四,(七)灵魂 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18-,一,二,三,四,(八)其他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制度的主力军。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14、 5.实现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19-,一,二,三,四,文化生活 (一)精神力量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0-,一,二,三,四,5.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15、带。 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9.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10.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1-,一,二,三,四,(二)标志、标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4.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6、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6.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2-,一,二,三,四,(三)根本、基本、基础、根基、内在要求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7.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17、求。 8.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23-,一,二,三,四,(四)决定、取决、保证 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3.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4.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5.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7.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4-,一,二,三,四,(五)体现、表现、特征、尺度

18、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3.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5.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6.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六)其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5-,一,二,三,四,生活与哲学 (一)灵魂、精髓、实质、本质、先导 1.哲学是现

19、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4.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6.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1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6-,一,二,三,四,(二)基础、基本、根本、前提 1.

20、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7.矛盾分析法是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8.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7-,一,二,三,四,9.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积极投身

21、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1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3.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的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8-,一,二,三,四,(三)决定 1.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和面貌。 5.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6.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29-,一,二,

22、三,四,(四)统一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发展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0.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一,二,三,四,(五)客观 1.物质的

23、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规律具有客观性。 4.联系具有客观性。 5.真理是客观的。 6.矛盾具有客观性。 (六)寓于 1.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31-,一,二,三,四,(七)动力 1.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2-,一,二,三,四,(八)其他 1.哲学的任务,是指

24、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5.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6.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7.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8.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33-,一,二,三,四,三、易混

25、易错辨一辨(纠错笔记清单) 经济生活 1.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2.政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3.增加金融供给,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防止经济发展脱实向虚。 4.应该关注最大民生,将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5.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国家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经济手段,是保证股民顺利退股的有效举措。 6.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说明我国走出去战略步伐在加快。,-34-,一,二,三,四,7.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8.鼓励土地经营权入股可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9.实体经济为经

26、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10.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使国有资本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 11.政府简政放权的诸多举措旨在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 12.我国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5-,一,二,三,四,13.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4.充分利用外资,增强外资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5.债券融资风险低于股票融资风险。 16.下调企业所得税有利于增加财政税收。 17.财政直接补贴消费者是促进文明消费的根本途径。 18.打开当地销售渠道决定着产品全球化的进程。 19.经济政策的调整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27、。 20.居民收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21.坚持以政府调控为基础来推动消费升级的经济活动。 22.经济增长必须依靠赤字财政政策。,-36-,一,二,三,四,政治生活 1.中国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积极发展全球结盟关系。 2.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要积极汇聚力量和资源,团结协作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5.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多边体制,形成多极化发展的国际格局。 6.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推动各民族地方大发展。 7.村务公开、村村通等工作的实施,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8

2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9.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37-,一,二,三,四,10.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11.国务院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 12.地方政府充分行使自治权,合理制定税费政策。 13.村委会建成的智能服务平台,扩大了自治组织权力,增强了服务村民的能力。 14.“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中国主张,有利于实现以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合作共赢。 15.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38-,一,二,三,四,文化生活 1.新发展理念直接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 2.弘

29、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元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3.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4.文化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的行为。 5.文化创作要坚守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6.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7.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39-,一,二,三,四,9.思想意识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10.把培养道德素质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11.技术创新决定了文化产品的品质优劣。 12.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13.文艺创

30、作应该以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作为创造的根本目的。,-40-,一,二,三,四,生活与哲学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2.社会基本矛盾在改革中得不到解决。 3.劳动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特性,创造出新的价值。 5.劳动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7.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8.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活动的无限性。 9.能动地认识世界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10.发展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代替旧事物。 11.对事物价值的真理性认识是实现其价值的前提。,-41

31、-,一,二,三,四,1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立场不同而不同。 13.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解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15.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科学上的预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8.读书的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不断追求真理。 19.认识具有上升性,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2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应当由法律来判断。 21.科学技术创新了意识的产生方式。 22.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自然属性的改变而不具有客观性。 23.突破事物自身属性的限制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

32、。 24.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25.要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42-,一,二,三,四,四、年度时政看一看(时政术语凝练清单) 1.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2.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3.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4.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5.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 6.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7.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持

33、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43-,一,二,三,四,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聚焦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9.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 10.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11.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增强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1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

34、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13.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44-,一,二,三,四,14.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5.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16.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

35、,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45-,一,二,三,四,17.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 18.必须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9.在追求

36、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0.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46-,一,二,三,四,21.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22.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3.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发展。没有守正,宣传思想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没

37、有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就会固步自封。守正与创新,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更好地守正。 2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5.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醒目旗帜。,-47-,一,二,三,四,26.继续秉持公平正义,坚持责任道义,体现担当仗义,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建设更加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世界,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27.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28.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8-,一,二,三,四,2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0.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