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1390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解三角形文(含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0 解三角形专题 10 解三角形 1【2019 年高考全国卷文数】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sinAbsinB=4csinC, cosA= ,则= 1 4 b c A6B5 C4D3 【答案】A 【解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 222 4abc 由余弦定理推论可得 22222 14131 cos, 422424 bcaccc A bcbcb ,故选 A 3 46 2 b 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推论的应用先利用余弦定理推论得出a,b,c关系,再 结合正弦定理边角互换列出方程,解出结果. 2 【2019 年高考北京卷文数】 如图,A,B是半

2、径为 2 的圆周上的定点,P为圆周上的动点,是锐角,APB 大小为.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A4+4cosB4+4sin C2+2cosD2+2sin 【答案】B 【解析】设圆心为O,如图 1,连接OA,OB,AB,OP,则,22AOBAPB 所以, 2 22 4 2 OAB S 扇形 因为,且都已确定, ABPAOBOAB SSSS 阴影扇形AOBOAB SS 扇形 , 所以当最大时,阴影部分面积最大. ABP S 观察图象可知,当P为弧AB的中点时(如图 2) ,阴影部分的面积S取最大值, 此时BOP=AOP=, 面积S的最大值为=4+SPOB+ SPOA=4+ ABPAOBOAB

3、SSSS 阴影扇形 |OP|OB|sin()+|OP|OA|sin()=4+2sin+2sin=4+4 sin,故选 B. 1 2 1 2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及数学式子变形和运算求解 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观察分析区域面积最大时的状态,并将面积用边角等表示. 3【2018 年高考全国文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ABCABC a b c ABC ,则 222 4 abc C AB 2 3 CD 4 6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所以, 222 1 sin 24 ABC abc SabC 222 2sinCabcab 由余弦定理,得,

4、因为,所以, 222 2cosabcabCsincosCC 0,C 4 C 故选 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 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运算.解三角形的题型一般有两类 : 一是边角关系的转化,考生需对所给的边 角关系进行恒等变形;二是有几何背景的题型,难点在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解决此类问题 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求解,同时要重视三角函数的知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4 【2018 年高考全国文数】在中,则ABC 5 cos 25 C 1BC 5AC AB AB 4 230 CD292 5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

5、 cosC=21=21=. 5 cos 25 C 2 cos 2 C 2 5 () 5 3 5 于是,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 BCcosC=52+12251()=32, 3 5 所以AB=.故选 A. 4 2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余弦定理,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力,考查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 学运算.解三角形是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者点, 将解三角形与其他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既体现了试题 设计的亮点,又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交汇考查. 5 【2017年高考全国文数】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sinsin(sincos)0BACC ,a

6、=2,c=,则C= 2 AB 12 6 CD 4 3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sin()sin(sincos)0ACACC ,sincoscossinsinsinsincos0ACACACAC 即,所以 sin(sincos)2sinsin()0 4 CAACA 3 4 A 由正弦定理得,即, sinsin ac AC 22 3 sin sin 4 C 1 sin 2 C 因为c90时,在中,. 1 PPB 1 15PBPB 由上可知,d15. 再讨论点Q的位置. 由 ( 2) 知 , 要 使 得QA15, 点Q只 有 位 于 点C的 右 侧 , 才 能 符 合 规 划 要 求 .当QA=

7、15时 , .此时,线段QA上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 2222 1563 21CQQAAC 综上, 当PBAB, 点Q位于点C右侧, 且CQ=时,d最小, 此时P,Q两点间的距离PQ=PD+CD+CQ=17+. 3 213 21 因此,d最小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7+(百米). 3 21 解法二:解法二: (1)如图,过O作OHl,垂足为H. 以O为坐标原点,直线OH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BD=12,AC=6,所以OH=9,直线l的方程为y=9,点A,B的纵坐标分别为3,3. 因为AB为圆O的直径,AB=10,所以圆O的方程为x2+y2=25. 从而A(4,3)

8、,B(4,3),直线AB的斜率为. 3 4 因为PBAB,所以直线PB的斜率为, 4 3 直线PB的方程为. 425 33 yx 所以P(13,9),. 22 ( 134)(93)15PB 因此道路PB的长为15(百米). (2)若P在D处,取线段BD上一点E(4,0),则EO=490时,在中,. 1 PPB 1 15PBPB 由上可知,d15. 再讨论点Q的位置. 由(2)知,要使得QA15,点Q只有位于点C的右侧,才能符合规划要求.当QA=15时,设Q(a,9),由 ,得a=,所以Q(,9),此时,线段QA上所 22 (4)(93)15(4)AQaa43 2143 21 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

9、不小于圆O的半径. 综上,当P(13,9),Q(,9)时,d最小,此时P,Q两点间的距离 43 21 .43 21( 13)173 21PQ 因此,d最小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百米). 173 21 【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解方程、直线与圆等基础知识,考查直观想象和数学 建模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18 年高考天津卷文数】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sinA=acos(B ) 6 (1)求角B的大小; (2)设a=2,c=3,求b和 sin(2AB)的值 【答案】(1);(2)b=;sin(2AB)= 3 7 3 3

10、 14 【解析】(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sin ab AB sinsinbAaB 又由,得,即,可得 sincos() 6 bAaB sincos() 6 aBaB sincos() 6 BB tan3B 又因为,可得B=(0)B, 3 (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及a=2,c=3,B=,有,故b= 3 222 2cos7bacacB7 由,可得 sincos() 6 bAaB 3 sin 7 A 因为ac,故 2 cos 7 A 因此, 4 3 sin22sincos 7 AAA 2 1 cos22cos1 7 AA 所以,sin(2)sin2coscos2 sinABA

11、BAB 4 31133 3 727214 【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差的正弦与余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与 余弦公式,以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在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时, 一般全部化为角的关系,或全部化为边的关系题中若出现边的一次式一般采用到正弦定理,出现边 的二次式一般采用到余弦定理应用正、余弦定理时,注意公式变式的应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注 意角的限制范围 21 【2017 年高考天津卷文数】 在中, 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ABC, ,A B C, ,a b csin4 sinaAbB 222 5()acabc (1)求的值;cos A

12、(2)求的值sin(2)BA 【答案】(1);(2) 5 5 2 5 5 【解析】(1)由及,得sin4 sinaAbB sinsin ab AB 2ab 由及余弦定理,得 222 5()acabc 222 5 5 5 cos 25 ac bca A bcac (2)由(1)可得,代入,得 2 5 sin 5 A sin4 sinaAbB sin5 sin 45 aA B b 由(1)知A为钝角,所以 2 2 5 cos1 sin 5 BB 于是, 4 sin22sincos 5 BBB 2 3 cos212sin 5 BB 故 4532 52 5 sin(2)sin2coscos2 sin(

13、) 55555 BABABA 【名师点睛】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转角”可寻求角的关系,利用“角转边”可寻求边的关系,利用 余弦定理借助三边关系可求角,利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可求三角函数值利用正、余 弦定理解三角形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相结合,利用正、余 弦定理进行解题解答本题时, (1)首先根据正弦定理得到,再根据余弦定理即 sinsin ab AB 2ab 可求得的值;(2)根据(1)的结论和条件,由求得,然后根据cos Acos Asin Asin4 sinaAbB 求得,再求,然后由二倍角公式求,最后代入的展开式即可sin BcosBsin2

14、,cos2BBsin(2)BA 22 【2017 年高考山东卷文数】 在中, 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b=3,ABC 6AB AC ,求A和a.3 ABC S 【答案】 3 =, = 29. 4 Aa 【解析】因为,所以, 6AB AC cos6bcA 又,所以,3 ABC S sin6bcA 因此,又,tan1A 0A 所以, 3 4 A 又,所以.3b 2 2c 由余弦定理, 222 2cosabcbcA 得, 2 2 982 3 2 2()=29 2 a 所以.29a 【名师点睛】正、余弦定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 使三角与几何

15、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提供了理论 依据,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其主要方法有:化角法,化边法, 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注意体会其中蕴涵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23 【2017 年高考江苏卷】 如图, 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和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的高均为 32cm, 容器的底面对角线AC的长为 10cm,容器的两底面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14cm 和 7 EG 11 E G 62cm分别在容器和容器中注入水,水深均为 12cm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 40cm(容器 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不计)

16、(1)将 放在容器中, 的一端置于点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上,求 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ll 1 CCl (2)将 放在容器中, 的一端置于点E处,另一端置于侧棱上,求 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ll 1 GGl 【答案】(1)16cm(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 24cm);(2) 20cm(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 20cm) 【解析】(1)由正棱柱的定义,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1 CCABCD 11 A ACCABCD 1 CCAC 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上点处 1 CC M 因为,所以,从而,10 7,40ACAM 22 40(10 7)30

17、MC 3 sin 4 MAC 记与水面的交点为,过作P1Q1AC,Q1为垂足,AM 1 P 1 P 则P1Q1平面ABCD,故P1Q1=12,从而AP1= 11 16 sin P MAC Q 答: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 16cm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 24cm) (2)如图,O,O1是正棱台的两底面中心 由正棱台的定义,OO1平面EFGH,所以平面E1EGG1平面EFGH,O1OEG 同理,平面E1EGG1平面E1F1G1H1,O1OE1G1 记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GG1上点N处 过G作GKE1G1,K为垂足,则GK =OO1=32 因为EG = 14,

18、E1G1= 62, 所以KG1=,从而 62 14 24 2 2222 11 243240GGKGGK 设则 1 ,EGGENG 11 4 sinsin()cos 25 KGGKGG 因为,所以 2 3 cos 5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解得ENG 4014 sinsin 7 sin 25 因为,所以0 2 24 cos 25 于是 42473 sinsin()sin()sinco 3 scossin() 5252555 NEG 记EN与水面的交点为P2,过P2作P2Q2EG,Q2为垂足,则P2Q2平面EFGH, 故P2Q2=12,从而EP2= 22 20 sin P NEG Q 答:玻璃棒l

19、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 20cm (如果将“没入水中部分”理解为“水面以上部分”,则结果为 20cm)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时,(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ACM中,利用相似性质求解AP1;(2)转化到三角 形EGN中,先利用直角梯形性质求角,再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求 1 EGGENG 高,即为 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l 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 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