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81612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7课时 乘加 乘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选优质数学资料最新精选优质数学资料第一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 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四第14题。【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能灵活运用13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加算式。3.结合剧情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4.结合情境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乘加、乘减与生活的联系。难点:运算的法则。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读口诀,说算式。二三得六(23=6,32=6)一四得四(41=4,14=4)三四十二(43=12,34=12)2.根据图示写算式。 算式是:(33=9)或者(3+3+3=9) 算式是:(34=

2、12)或(3+3+3+3=1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点:3个3是多少?4个3是多少?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例3思路一:教师:数一数每组同学的人数,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有3个组是每组3人,有1个组是2人。教师:这些数真有特点。有3个组都是3人,有一个组却比其他组少1人,也就是2人。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你们解决“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了吗?哪个组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想法和解决办法?学生1:我们用加法做:3+3+3+2=11(人)。学生2:我们先算出3个3人一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用33=9(人),再加上2人,是11人。教师:能列出一

3、个算式吗?学生2:33+2=11(人)。学生3:我想如果把2人组增加1人,这样每组都是3人,一共有4个组,用34=12(人),再减去多算的1人,是11人。教师:怎样列算式呢?学生3:34-1=11(人)。教师:真不错,用了假设这种方法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指33+2)这个算式是先算33,还是先算3+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言,最后教师小结:因为33+2表示3个3人一组再加上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即先把3人一组的这3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所以,33+2应先算33,再用33的积加2。教师:你们想一想34-1先算什么呢?教师:(指33+2,34-1这两个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

4、生:乘加、乘减。教师:一个算式中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你知道先算什么吗?学生:先算乘,再算加或减。思路二:1.提出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预设:用加法计算3+3+3+2。点数的方法挨个数。点数的方法先数前三组,再接着点数。)2.情境导学教师引导: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33)然后再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33+2)强化理解,抓3个要点:(1)33表示什么?学生: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2)为什么要“+2”?学生:比3组小朋友要多出两人。(3)3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3个3多2。3.方案选优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

5、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4.同类对比还可以乘减34-1。对比分析理解,抓3个要点:(1)为什么不加要减?为什么要“-1”?(结合图示)学生: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2)为什么“4”?学生:把这些同学看成4组。(3)34-1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4个3少1。5.结论验证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三、课堂小结1.先算乘,再算加减法。2.乘加(或乘减)比连加简便。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

6、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版,可修改)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 乘加 乘减例3方法1 逐一数方法2 3+3+3+2=11(人)方法3 33+2=11(人)方法4 34-1=11(人)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想。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索解法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最新精选优质数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