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16248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2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一、选择题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反映了()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B“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解析:据材料“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尚未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故

2、D项错误。答案:A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解析: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可知中共安徽省委制定的省委六条允许生产队实行责任制,这说明这一文件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可知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3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解析:据材料“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格局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和

4、完善,不是退出历史,故A项错误;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据材料可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部调整,土地所有权不变,不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顺应了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这一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故D项正确。答案:D4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

5、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解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与材料中“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相符,故A项正确;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成为“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原因,责任制开始与材料中“1983年10月”不符,故B项错误;1

6、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与材料中“1983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不符,故C项错误;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983年10月”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 5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材料只是说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并没有

7、从法律上认可私营经济,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取消人民公社化建立乡镇,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国企改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可知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故D项正确。答案: D61984年11月4日,深圳特区报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上级批准,从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这一政策()A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B结束了深圳的计划体制C表明简政放权的开始D发挥了市场的基础作用解析:

8、据材料“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可知,取消票证制度,实行议价,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故A项正确;材料“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只是取消票证制度,不能说明计划体制被取消,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表明已经实行了简政放权,故C项错误;1984年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国家计划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7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

9、革发展的方向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解析:经济改革的方向不可能是由民间经济活动所决定,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引领而非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该意外收获是农村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而非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C项错误;“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很明显民众的积极参与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答案:D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

10、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A我国全面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D国家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故B项正确;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这些思想与开放浦东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

11、案:B9“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本质上是法治经济B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C并未与计划经济割裂D符合新自由主义特征解析:材料中关于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定出自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依法治国范畴,因而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故A项正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定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措

12、施,并非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明显区别,故D项错误。答案:A10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09年4月,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的变革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食盐价格全面放开”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

13、变革,并未触动所有制,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分配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盐业自主权扩大是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并非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A11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有制结构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

14、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是经营方式的转变,不代表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与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8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解析: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1992年,故A项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

15、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

16、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

17、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问题,材料一“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本观念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两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政府主导“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

18、,材料二“建设特区吸引”,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第二小问影响,辩证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政府主导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答案:(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原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2)特点:20世纪60年代: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

19、府主导进行。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中国迁移到国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影响: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向现代城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和交通负担,滋生了新的人口问题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73.60%17.38%35.90%198073.70%19.39%39.10%199078%26.41%43%200079.10%36.

20、22%46.70%20108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涉及的美国、中国、世界城市化发展方面提炼观点,例如“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结合相应史实对所选观点进行论述说明即可。答案:(示例1)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1、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示例2)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示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