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1625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强化练(四) 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单元提升强化练(四)一、选择题1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析: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强调了依靠的革命力量不同,不涉及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

2、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2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见

3、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不明确,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答案:D3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

4、响解析:A项与材料“机敏地选择了历史”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不符,故C项错误;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材料“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并没有夸大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4共产党宣言中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原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与

5、国情相结合的道理。与此理论相符的革命实践有()俄国二月革命中两大阶级联合斗争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展开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巴黎公社运动中无产阶级联合农民一起战斗ABC D解析:巴黎公社运动中无产阶级没有联合广大农民一起战斗,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答案:A5“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C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D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解析: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提及的“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主要侧重于强调其世界意义,十月革命是人

6、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6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B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C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解析: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

7、的实现 但不能说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故B项错误,C项正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结论正确,但不符合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C7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A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解析: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开始于1930年,故A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B项

8、错误;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8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这两种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各阶级平等,人民当家做主,解放战争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且人民翻身做主,因此解放战争时期离这两个目标最近。国民革命时

9、期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符合题意,故D 项正确。 答案:D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曾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是一种自己的拿手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文中的“这种拿手戏”主要指的是()A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C“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D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解析:从材料中的“红军”可知当时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尚未完全实现。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虽然不能在“决战”上起决定作用,但可以凭借在十年对峙时期积累的作战经验,用自己的“拿手戏”对付日

10、本侵略者并起到决定作用。十年对峙时期积累的作战经验即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故选D项;A项与中共在抗战时期的作战方针不符,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10“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C奔赴抗日前线 D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苏维埃工厂”“瑞金”等信息。苏维埃工厂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材料中“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可知该事件是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故选B项。答案:B1120世纪20年代,中国

11、共产党曾做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解析:材料中“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为旗帜进行斗争的策略,“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斗争的策略,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前半部分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故排除

12、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故C项错误。答案:D12.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解析:从材料信息“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该失误是指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

13、区实行重点进攻。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二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

14、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14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答案:(1)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

15、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主义”,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

16、之发展”。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解析:根据材料“1923年”“1929年”“1936年”“1940年”“1948年”等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答案: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受到关注。1927年后,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国共对峙,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政治敏感词汇,故为“工业革命的影响”取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工业革命影响的落足为“帝国主义之发展”。民国时期教科书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描述受到时代背景(国内政治背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