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1628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5课热点(二)(教案1) 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5课热点(二)长效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封建制度,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一 些统治者实行的开明政策,促进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如贞观之治。2中国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如工矿企业开展的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治建设,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如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同时,政治思想建设保障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如四项基本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2、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3世界史: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或创造条件。如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着政治建设的发展。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主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重视道德教育,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区域协调发展1城乡协调发展:古代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农村市镇兴起、农业种植专业区域形成的关系。近代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迅速。而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为这些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乡镇企业的兴起。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

3、义工业发展与农来的关系,及工业革命后近代城市的兴起。2区域协调发展:涉及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问题。明确西部落后、老工业基地形成与衰退、中部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相关事实,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西部开发。3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相互促进。古代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近代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格局、成就等。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崛起,与相关的对外经济战略。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种趋势,使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发与继承发展1中国古代,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

4、矛盾,及所造成的环境问题。2“大跃进”运动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3近代以来,以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情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一些资源利用所还来的环境问题。4当今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5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行动。长效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大”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秋收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华北事变后,面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现实,瓦窑堡会议上

5、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延安整风,把反对主观主义、党八股(教条主义)作为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路。“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实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党的历史上所犯的一些“左”的或“右”的错误,其根源就是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着手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党把

6、领导工农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得的人民战争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并在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农村的土地改革,与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等措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1年“三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都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整风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靠人民群众探索经济体

7、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视自已的错误与过失,多次纠正“左”的或“右”的错误,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许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一切脱离党的原则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如“二月抗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整风的基本方法。1957年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公式。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11949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提出了“两个务必”。2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

8、三反”运动。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4近年来,把反腐倡廉摆到突出位置,严肃查处一批又一批的大案要案。5当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两个务必”。长效热点问题: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一、古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1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亮直率军至夷州(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2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大大密切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行政管辖的开始。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9、,收复台湾。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泫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41683年,清廷命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之战后,郑克 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5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二、近代台湾与祖国共命运1第一次鸦片战期间,英国侵略者曾进犯台湾。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台湾的淡水、台湾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41895年,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回台湾主权。6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71950年,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

10、涉中国内政。三、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与努力1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为实行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条件。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同时,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4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在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5海峡两岸的交流:1980年以

11、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6影响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四、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

12、恢复行使主权。六、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4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长效热点问题:国共两党重要会议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起。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浙江嘉兴南湖。代表:出席13人,列席2人。

13、内容:党纲党名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意义:“一大”宣告中共诞生,与以往政党都不相同,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背景:“一大”目标不合实际,军阀混战人民困苦,九国公约宰割中国,远东会议做出指示。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依据: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内容:提出两种纲领最低、最高,指出革命动力工、农、小、民,明确隶属关系加入共产国际。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广州。内容:正式决定国共合作,确定“党内合作”方针。评价:功绩正式确

14、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局限没有提出党内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概况: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内容:纠正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土革武反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提出“枪杆政权”思想。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了巨大贡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遵义会议的意义(背景:干部、红军要改领导,转兵贵州避免覆灭。内容: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

15、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瓦窑堡会议的方针(时间:1935年12月。成果: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依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时间:1935年底。内容: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归纳形势特点;指出主要矛盾;明确党的任务;指明党的地位。意义: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3)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时间、地点:1937年,陕北。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内容:毛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选举中央委员毛泽东为首

16、。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4)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背景: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内容: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提出全胜方针;规定党的任务农变工,新变社;警惕“糖衣炮弹”两个“务必”。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5)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中共八大(时间、地点:1956年秋,北京。内容:指出主要矛盾表面是工业与农业、需要与现状的矛盾,实质是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

17、盾;提出两个任务主要任务农业国变工业国,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坚持正确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八大二次会议(时间: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反映迫切改变愿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北戴河会议(时间:1958年8月。内容:钢翻番,粮三亿,人民公社的决议。作用: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了高潮。)庐山会议(含八届八中全会。时间:1959年夏。意图:本意纠左进一步纠正已经发

18、觉的“左”倾错误。结果:其实更左错误开展“反右倾”斗争。消极影响: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左”倾错误持续的时间更长。)七千人大会(时间:1962年初。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老毛带头自批评,“右倾”错批多平反。)1966年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地:1978年底,北京。内容:思想确定指导方针;高度评价讨论;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重评功过是非。意义:天时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十二大

1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十七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中国国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1)中国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1924年1月,广州。中心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行动方案;共产党员个人加入。意义:两个“标志”一个“促进”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

20、命运动的蓬勃开展。)(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时间、地点:1939年初,重庆。内容: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影响:标志着国民政府政策重心由对外积极抗日转向对内积极反共。)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1)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54年秋,北京。中心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2)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时间:1984年。成果: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一国两制”

21、伟大构想。)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原因:全国人民的压力;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力。政协协议内容:改组政府开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整编军队定宪法。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体现了平等协商精神。)(2)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特点:广泛的代表性。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主要内容:决定成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选举国家主席;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5重要的国际会议:(1)国际关系相关会议:巴黎和会(会议目的:

22、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会议实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各战胜国意图:英国有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攫取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按与英法原订密约扩大领土;日本企图使它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中国希望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凡尔赛和会的中心议题:签署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的目的:惩罚和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使美日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英利益;为缓和列强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有必要召开新的国际会议。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会外签订的日中协定。影

23、响:调整利益冲突;制约相关国家;隐含不少矛盾。)开罗会议(1943年,中美英。内容: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投降;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德黑兰会议(1943年,苏美英。内容: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决定开辟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内容: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有损害中国权益的秘密议定书。)波茨坦会议(1945年,苏美英。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处理德国的精神“炒冷饭”的国际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中美英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周恩来在会议第二阶段就印度支那停止

24、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使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中国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相同历史、相同任务、相同愿望;“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江泽民在讲话中说,摆在亚太经合组织面前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局面;二是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会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关

25、会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1847年底,在伦敦召开,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1889年7月14日,巴黎。标志着第二国际成立。)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1919年3月,莫斯科。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规定: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莫斯科。季米特洛夫作重要报告。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决定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3)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相关会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会议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26、1917年4月至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4月会议通过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0月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从此,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1922年底,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12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联共(布)“十五大”(1927年12月,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既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和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会后在苏联全国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