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1954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1.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考 点 集 训【P171】一、选择题1(2016雅礼)史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或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B)A汲取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B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C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D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解析】材料反映了塞尔维乌斯改革扩大了公民的范围,B项符合题意。2(2017长郡)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

2、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D)A彻底否定宗教和神学B注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D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解析】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故A、B项错误。相比较而言,材料反映的罗马法的制定不是根据神的旨意而是根据罗马社会当时的需要制定的,故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D项正确,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3(2017附中)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

3、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C)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被告提出“抗辩”的理由是基于胁迫或欺诈、与事实不符的抗辩,因此它有利于保障被告的基本权利,用法律维护正义或社会秩序,体现了司法公正的原则。4(2017一中)共和晚期,罗马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法律才把占有区分为适法占有和违法占有,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遵守了客观诚信。罗马历史上的商业时代也发生于这一时期,社会安定,交易频繁。罗马法的重心由物权法向契约法转移。这种变化反映了(C)A物权私有制开始遭

4、受侵蚀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商业社会下契约诚信要求D形式主义日渐取代意思主义【解析】“是否遵守了客观诚信”和“向契约法转移”体现了对诚信、契约的追求。这两种转移都反映出:法律制度由以农业社会的要求为基础改为以商业社会的要求为基础,意思主义(契约)日渐取代形式主义。5(2016雅礼)历史学家蒂托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C)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规定未获赔偿

5、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法律有利于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但材料不能体现“首要目的”,A项排除;B项说法无法从材料中找到信息来支撑“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C项说法符合材料“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用躯体来偿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D项说法提及追债期间问题,排除。故选C项。6(2017雅礼)“罗马人也完全是根据私人权利的准则来看待君主权利的,换句话说,他们把私人权利看成是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是(B)A罗马法已经明确了天赋人权的理念B罗马法其中包含了平等公正的思想C罗马法规定人权与国家权利相等同D罗马法保护罗马境内的民众的

6、权利【解析】材料“罗马人也完全是根据私人权利的准则来看待君主权利的”表明罗马法认为社会成员权利是一致的,包含了平等公正的思想,故选B。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排除A;材料是突出国家要保护私有财产,并没有把人权与国家权利相等同,排除C;民众不等于公民,所以D表述错误,排除D。7(2016一中)“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C)A保留习惯旧俗 B强调法官至上C重视法律程序 D体现人人平等【解析】材料强调法官受理案件的条

7、件,体现出对法律程序的重视。8(2016长郡)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B)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解析】题干中的国际法给出了概念“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意

8、思是国际法是指自然法理念。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有普适性,故选B。C、D两项只涉及罗马帝国,所以排除。A项包含在B项里。9(2016附中)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B)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解析】A项中,“完全”说法错误;从“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可知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

9、;D项说法错误。10(2016长郡)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在全球化的时代,它在更大范围内保护人民的权利,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代罗马的(B)A自然法 B万民法C习惯法 D公民法【解析】题干信息的关键是“涉外”。古罗马时期,随着对外扩张,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诞生了万民法。其他备选项均未体现出“国际”性和“涉外”特征。二、非选择题11(2016长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

10、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荀子材料二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

11、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参考答案】(1)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2)关于法律的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

12、响很大;而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关于法律的主体:中华法系侧重刑法,而罗马法侧重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民法。(3)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罗马法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法,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

13、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他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原因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诉讼种类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参考答案】(1)变化: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后又发展为万民法。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原有法律无法解决帝国扩张带来的民族矛盾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2)诉讼由区分人和物,到对物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影响:罗马法对后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有利于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法律社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