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43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第 1 课孔子与老子课孔子与老子 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 “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 主张中的 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 “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 主张中的( ) A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C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D“兼爱”“兼爱” 解析 :解析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是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 维护周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孔子是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 维护周礼, C 项正确 ;项正确 ; A 项与 “礼”项与 “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不符,不符, B、 D 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答案:C 2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其核心思想是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其核心思想是( ) A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B“仁”“仁” C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D仁政仁政 解析: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根据材料强调“为政以 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3、 ,根据材料强调“为政以 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 答案:答案:B 3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深奥学问)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解析: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 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这反映了孔子因材 施教的教学方法。 材料的大意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 中等资质以下

4、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这反映了孔子因材 施教的教学方法。 答案:答案:C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 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解析:解析: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着辩证 法思想,其对后世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着辩证 法思想,其对后世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答案:答案:D 5 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5、,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小国寡民主张小国寡民 B反对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 C不利社会发展不利社会发展 D主张积极革新主张积极革新 解析 :解析 : 材料体现了老子的 “无为” 思想, 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思想, 不主张积极革新, 材料体现了老子的 “无为” 思想, 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思想, 不主张积极革新,D 项错误,符合题意。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 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 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 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 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鬼?” 材料二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 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 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

7、力,在全世 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 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 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 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2)材料二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请指 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请指 出孔子思想

8、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解析:第第(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然后从生产力角 度回答变化的“根本原因” ; 第 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然后从生产力角 度回答变化的“根本原因” ; 第(2)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 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 答案:答案:(1)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原因: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原因: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2)进步因素:提倡“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 张“以德治民” ;

9、 提出可以“损益”旧章法 进步因素:提倡“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 张“以德治民” ; 提出可以“损益”旧章法(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 提出“有教无类” ; 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主张教育公平)。 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 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 萌生、发展。 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 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 萌生、发展。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

10、的是( ) A “仁”和“礼” “仁”和“礼” B “仁”和“为政以德” “仁”和“为政以德” C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 解析:解析:孔子的民本思想指的是“仁” ,即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 德” ,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的重视。 孔子的民本思想指的是“仁” ,即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 德” ,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的重视。 答案:答案:B 2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 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 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 ) A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B“克己复

11、礼”“克己复礼” C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解析:解析:“人伦”是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 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就是指遵守西周 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人伦”是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 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就是指遵守西周 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答案:答案:B 3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 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 的是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 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

12、主张的“他律”指 的是( ) A君主意志君主意志 B “爱人”之心 “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礼乐规范 解析:解析: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A 项不符合 孔子思想; 项不符合 孔子思想;B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 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 。 故排除 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 。 故排除 A、B、C 三项,选三项,选 D 项。项。 答案:答案:D 4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 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

13、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当仁不让 解析 :解析 : 从材料中的“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得出从材料中的“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得出 B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B 5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 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 ,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 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 ,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14、( ) A 道德经 道德经 B 孟子 孟子 C 论语 论语 D 荀子 荀子 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 道生自然。 其思想源于 老子 , 即道德经 。故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 道生自然。 其思想源于 老子 , 即道德经 。故选 A 项。项。 答案:答案:A 6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 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 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 A民

15、贵君轻,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解析:解析:老子认为人民难以治理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的“有为” ,因 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 老子认为人民难以治理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的“有为” ,因 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 答案:答案:D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7季路问事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孔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 “敢问死。”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 “敢问死。”(孔子孔子)曰 : “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 早期儒家思想 曰 : “未知生,

16、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 早期儒家思想( )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解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 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 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中:“未知生, 焉知死?”的意思是: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 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 在敬奉鬼神上面,

17、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中:“未知生, 焉知死?”的意思是: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答案:答案:B 8 论语 论语先进篇中记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先进篇中记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冉求)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 映出孔子 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 映出孔子( )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 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具有具有定的爱民精神定的爱民精神 解析:解析: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 没有

18、对统治者的要求,故 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 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 A 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 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 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 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 教育缺陷导致的,故 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 教育缺陷导致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 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 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 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9老子曰:“合抱之木,

19、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 D强调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治 解析: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积少成多,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实现向 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 应指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故 材料强调的是积少成多,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实现向 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 应指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故 A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A 10古代

20、中国某位思想家说 : “桂可食,故伐之 ; 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 是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 : “桂可食,故伐之 ; 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 是( )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解析: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 为可以派上

21、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 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 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 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D 项属于老子思想。项属于老子思想。 答案: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规范)为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为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

22、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论语 材料三 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材料三 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 民无知无欲。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道德经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 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 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答案:答案:(1)维护奴隶制度。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维护奴隶制度。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 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 而治” 。 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 而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