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43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 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 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学在民间 解析:解析: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百家争鸣,文 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 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百家争鸣,文 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 A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

2、案:A 2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 出 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 出( ) A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D “仁政” “仁政” 解析:解析: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提 出了“仁政”的思想。 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提 出了“仁政”的思想。 答案:答案:D 3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 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

3、) A打倒封建阶级打倒封建阶级 B加速社会流动加速社会流动 C推动士阶层兴起推动士阶层兴起 D保障社会平等保障社会平等 解析: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材料的意思是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 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免官为民,墨子的这一理想一旦 被社会接受,必将加速社会流动,故 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免官为民,墨子的这一理想一旦 被社会接受,必将加速社会流动,故 B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B 4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 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 相符的是 庄子说

4、:“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 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 相符的是( ) A万物齐一万物齐一 B超然旁观超然旁观 C鄙视权威鄙视权威 D顺应自然顺应自然 解析:解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 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 人只能顺应自然, 不可能改变自然,君主必须无为,而臣下和百姓还是要有为的,万物 齐一不符合题意,故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 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 人只能顺应自然, 不可能改变自然,君主必须无为,而臣下和百姓还是要有为的

5、,万物 齐一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超然旁观不符合题意,故项错误;超然旁观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 鄙视权威不符合题意,故 项错误; 鄙视权威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 顺应自然符合题意,故项错误 ; 顺应自然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5学校出台新规定:学生在校不得使用手机。某班就此举行了主 题班会,下列同学发言中能够体现法家思想的是 学校出台新规定:学生在校不得使用手机。某班就此举行了主 题班会,下列同学发言中能够体现法家思想的是( ) A甲:循循善诱,耐心说服甲: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B乙:严肃校规,违者严惩乙:严肃校规,违者严惩 C丙:顺其自然,慢慢改

6、正丙:顺其自然,慢慢改正 D丁:倡导节俭,不买手机丁:倡导节俭,不买手机 解析:解析: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A 项 体现了儒家思想; 项 体现了儒家思想;B 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C 项体现了道家思想;项体现了道家思想;D 项体现了墨家思想。项体现了墨家思想。 答案: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充足军备充足),民信之,民信之(百 姓信任 百 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 ”子贡

7、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 ” 论语论语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得到百姓的拥护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8、”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荀子王制王制 请回答: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3)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 答案 :答案 : (1)关键 : 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德” ,关心爱护百姓。关键 : 取信于民。统

9、治者应“为政以德” ,关心爱护百姓。 (2)“民贵君轻”的观点。“民贵君轻”的观点。 (3)继承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继承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 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拥有无限 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学派 是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 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拥有无限 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学派 是( ) A儒、道、法 儒、道、法 B

10、儒、法、道儒、法、道 C法、儒、道法、儒、道 D道、法、儒道、法、儒 解析: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反映的是顺应自然的“无为” 思想的道家 ; 由“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中的“专制”可知是法家思想 ; 由“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中的“同情心”可知 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点。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反映的是顺应自然的“无为” 思想的道家 ; 由“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中的“专制”可知是法家思想 ; 由“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中的“同情心”可知 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点。 答案:答案:D 2阅读表格,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阅

11、读表格,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 思想家思想家思想主张思想主张 孔子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制天命而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解析:解析:由材料中的主张可以看出早期儒学家都强调统治者应重

12、视 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由材料中的主张可以看出早期儒学家都强调统治者应重视 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答案:答案:C 3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 于 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 于( ) A道家道家 B儒家儒家 C法家法家 D墨家墨家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行仁政而生”指的是主张 统治者实行仁政,因此应是儒家。 根据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行仁政而生”指的是主张 统治者实行仁政,因此应是儒家。 答案:答案:B 4明代列仙全传中有一幅插图,并配有“隐居九疑山,开凿 九眼泉,炼得仙药和酒饮,家

13、人三百尽飞天”的诗文。你认为那幅图 画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明代列仙全传中有一幅插图,并配有“隐居九疑山,开凿 九眼泉,炼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的诗文。你认为那幅图 画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法家思想 解析: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 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 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 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 答案:答案:C 5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 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

14、重视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 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 A人情关系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礼仪秩序 解析:解析: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 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 重在依靠法律,故 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 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 重在依靠法律,故 C 项正确,项正确,A、B、D 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 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 与材料主

15、旨不符合。 答案:答案:C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 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 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

16、法常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解析: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 统治者的默认”是吻合的,所以本题答案选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 统治者的默认”是吻合的,所以本题答案选 B。 答案:答案:B 7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孟子孟子

17、B韩非韩非 C墨子墨子 D荀子荀子 解析:解析:孟子主张德治,韩非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题干 材料强调“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意即用儒家思想中的礼仪 教化,用法家思想进行矫正,儒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故 孟子主张德治,韩非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题干 材料强调“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意即用儒家思想中的礼仪 教化,用法家思想进行矫正,儒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故 D 项 正确。 项 正确。 答案:答案:D 8.如图为范增国画精品 竹林七贤 , 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 他们“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竹林七贤的人 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18、 如图为范增国画精品 竹林七贤 , 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 他们“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竹林七贤的人 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墨家学说的影响 解析 :解析 : 由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 “竹林七贤”不拘礼法,清静无为, 聚众在竹林饮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和处世准 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 由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 “竹林七贤”不拘礼法,清静无为, 聚众在竹林饮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和处世准 则明显受到老庄

19、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 答案:答案:B 9 “文王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 诸侯 西周时的 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 事异。”这反映了 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 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庄子的“齐物”观点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世异则事异” ,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 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所以 根据题干

20、材料“世异则事异” ,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 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所以 B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B 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解

21、析:解析:A 项只能体现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观点,与题意 不符 ;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的是儒家思想,主张“贵贱有序” , 项只能体现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观点,与题意 不符 ;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的是儒家思想,主张“贵贱有序” ,B 项排除 ;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项排除 ;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C 项排除;中国古代的文化学术 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其源头,百家争鸣局面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故 项排除;中国古代的文化学术 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其源头,百家争鸣局面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

22、:答案:D 1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已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 族的宝贵财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已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 族的宝贵财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材料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论语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

23、有不善。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 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 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岳麓版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是谁?他的 思想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是谁?他的 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 子“仁”的思想的? 材料

24、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 子“仁”的思想的? (3)请你谈谈对“爱人者,人恒爱之 ; 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看法。请你谈谈对“爱人者,人恒爱之 ; 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看法。 解析:解析:第第(1)问,依据材料出处回答。第问,依据材料出处回答。第(2)问,由“人无有不善” 可知是性善论的主张;结合“仁政”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第 问,由“人无有不善” 可知是性善论的主张;结合“仁政”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 注意答题角度,即“爱人”和“敬人” 。 问, 注意答题角度,即“爱人”和“敬人” 。 答案:答案:(1)学派:儒家;代表:孔子;核心:“仁”和“礼” 。学派:儒家;代表:孔子;核心:“仁”和“礼” 。 (2)看法:性本善;发展:“仁政”看法:性本善;发展:“仁政”(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3)从“爱人”和“敬人”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爱人”和“敬人”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