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43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第 4 课宋明理学课宋明理学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 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 可能建于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 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 可能建于( ) A汉朝 汉朝 B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C隋唐隋唐 D宋朝宋朝 解析:解析: “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佛教)、孔子、孔子(儒家儒家)、老子、老子(道 教 道 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

2、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故选 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故选 B 项。项。 答案:答案:B 2(2019全国卷全国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 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 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 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 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张扬自我

3、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解析: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 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 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 ,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 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 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 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答案为 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 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 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 ,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 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

4、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 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 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答案为 B。 答案:答案:B 3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 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 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韩愈 B朱熹朱熹 C王阳明王阳明 D黄宗羲黄宗羲 解析: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论,程朱理学 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论,程朱理学 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 答案:答案:B 4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

5、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 这句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 这句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 A “无为寡欲” “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C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经世致用” 解析:解析:这句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 想。分析各选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 ,即人天生具有良 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故选 这句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

6、想。分析各选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 ,即人天生具有良 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故选 C 项。项。 答案:答案:C 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

7、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解析: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故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故 B 项 正确。 项 正确。 答案: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 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 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熹 材料二 南宋陆九渊说:

8、“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 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 材料二 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 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 陆九渊陆九渊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 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根据材料一,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 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 (3)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比较。第本题考查对朱熹和陆九

9、渊思想的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一 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 上的表现。第 问根据材料一 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 上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就是“心 即理也” 。第 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就是“心 即理也”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答案:(1)朱熹认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 出,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目的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 朱熹认为, “理”是

10、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 出,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目的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 (2)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穷 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穷 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 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

11、创 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 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 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 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 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 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

12、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 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解析:解析: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 A 项错误;材料 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 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 故 项错误;材料 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 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 故 B 项正确 ; 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故项正确

13、 ; 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故 C 项错误;项错误;D 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答案:B 2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中称朱熹是 “新儒家” 的代表。 这个 “新” 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中称朱熹是 “新儒家” 的代表。 这个 “新” 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 “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解析:朱

14、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A 项是董仲舒的思想;项是董仲舒的思想;B 项是荀子的主张;项是荀子的主张;C 项是孟子的学说。项是孟子的学说。D 项是 理学的重要观点,符合题干要求。 项是 理学的重要观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答案:D 3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 ,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 分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 ,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 分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A “仁政”学说 “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天

15、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解析: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 等美德,与题干中“忠、孝、节、义”的进步思想一致。 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 等美德,与题干中“忠、孝、节、义”的进步思想一致。 答案:答案:C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 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 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 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16、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 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解析:解析: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 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得出朱熹比 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选 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 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

17、得出朱熹比 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选 C。 答案:答案:C 5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 。他所主张的是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解析:解析:由材料中“真知” “不行”等可以看出,材料揭示了王阳明 对知与行的认识,即知行合一。 由材料中“真知” “不行”等可以看出,材料揭示了王阳明 对知与行的认识,即知行合一。 答案:答案:D 6佛教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 朝尘尽光

18、生,照破山河万朵。”比较接近这一看法的思想家是 佛教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 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比较接近这一看法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朱熹 B程颢程颢 C程颐程颐 D陆九渊陆九渊 解析: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诗反映了通过内心的反省而幡然醒悟, 寻得良知,这是强调内心的反省,这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致。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诗反映了通过内心的反省而幡然醒悟, 寻得良知,这是强调内心的反省,这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致。 答案:答案:D 7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佛偈诗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唐朝禅宗大师慧能

19、有一首佛偈诗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解析:材料中慧能的佛偈诗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 王心学的主张相似, “心外无佛, 即是佛” 的思想, 宣扬 “心外无物” “心 外无理”的思想,故 材料中慧能的佛偈诗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 王心学的主张相似, “心外无佛, 即是佛” 的思想, 宣扬 “心外无物”

20、 “心 外无理”的思想,故 D 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都是程朱理学的思 想主张。 三项都是程朱理学的思 想主张。 答案:答案:D 8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 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 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人的善

21、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解析: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 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 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 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 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 B。A、C 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D 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答案

22、:答案:B 9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 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 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致良知” D“发明本心”“发明本心” 解析:解析: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守仁的学说。“克己 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 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守仁的学说。“克己 复礼”

23、是孔子的主张,故 A 项错误 ;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项错误 ;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 B 项错误;“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故项错误;“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故 C 项正确;“发明本心”是 陆九渊的主张,故 项正确;“发明本心”是 陆九渊的主张,故 D 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答案:C 10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 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 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 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

24、了当 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解析:解析:材料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有利于重塑社会 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 材料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有利于重塑社会 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 B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B 11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宋代理学

25、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北宋东京(开封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 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 朴矣。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 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 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梦粱录卷十八 请回答:请回答: (1)分析

26、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 间的联系。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 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 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解析 :解析 : 第第(1)问,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坊市界限被打破及商品经济繁荣的状况,材料二中 “侈靡” 、 “不体旧规”反映了宋代社会风俗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回答 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代理学兴起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再联 系材料一、二的相关历史现象分析

27、作答。第 问,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坊市界限被打破及商品经济繁荣的状况,材料二中 “侈靡” 、 “不体旧规”反映了宋代社会风俗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回答 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代理学兴起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再联 系材料一、二的相关历史现象分析作答。第(2)问,材料主要是从社会、 经济方面反映了理学兴起的原因,还可以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补 充。比如思想方面可联系魏晋南北朝以来三教 问,材料主要是从社会、 经济方面反映了理学兴起的原因,还可以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补 充。比如思想方面可联系魏晋南北朝以来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儒学、道教、佛教)合一 这

28、一知识来作答。 合一 这一知识来作答。 答案: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 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 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 “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 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 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 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 “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 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 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 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 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 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