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583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2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3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世系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官制 D韩非4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

2、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5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6“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7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

3、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8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10“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

4、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11以下两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图一 图二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1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13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吏部14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5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让我们更形象、更

5、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右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民国妇女与五色旗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17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失望”导致了()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五四运动的爆发C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D一二九运动的兴起18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使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

6、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革命的火焰”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打倒列强,除军阀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19观察下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20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国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理由是因为这一天的前一日()A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C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被日殖民50年的台湾光复21下图中漫画作者想

7、要表达的主题是()A反对独裁,实现民主 B反抗压迫,寻求解放C反对战争,祈求和平 D反对专制,提倡民主2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23两岸关系发展回避不了“九二共识”。当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A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B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C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D提出“三通”的目标24下表是摘自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 录一 独立自主二 三 求同存异 四 以大事小 五 修睦四邻 A.重庆谈判 B“乒乓外交”C和平共处

8、D抗美援朝25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有()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 互利协作 各领域全面合作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吉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

9、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二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0、出明初对外政策的影响。(2分) (2)材料二运用了文明史观论证大国崛起,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6分)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2分)27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进程的有力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他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 (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

11、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选举村民委员会(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做的努力。(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新中国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3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分)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1B根据所学,西周主要封国燕、鲁

12、、晋、卫、齐、宋。齐、鲁相当于今天山东地区,晋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结合材料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可知,其来源于西周分封制,武王伐纣、春秋争霸、山川地形与材料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2C卿大夫以下是士,相对于卿大夫,士是小宗,故A项错误;士仍然按照宗法制分封,故B项错误;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子分封为庶民,故C项正确;士不一定与周王室同姓,有功之臣也可以分封,故D项错误。3B分封制把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使其成为各地诸侯,管理地方,拱卫王室,材料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大宗和小宗关系,这是宗法制的体现,故B项正确;世官制特权世袭,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韩

13、非为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A“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两个句子并列,表明了家国同构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出现“神权”,故B项错误;君主地位独尊,未涉及其他等级情况,谈不上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早期宗法分封制下未形成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5A春秋时期以前,青铜器多为祭祀用和贵族专用,代表尊贵,但春秋时期以后,宗法制瓦解,不论尊卑都可以使用,说明传统统治秩序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与青铜“礼器的比例减少”不相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技术并无根本性突破,故C项错误;“青铜多转向实用”与青铜艺术不相关,故D项错误。6B秦统一中国后,吸取分封制的教训

14、而改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内设郡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政府直接向郡县委派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使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A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故A项正确;朝贡体系的形成应该是在汉朝,故B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西汉早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8C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各司其职,并未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

15、事大权,故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C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的,故D项错误。9B解答抓住关键语“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判断汉高祖采用郡国并行制。汉高祖认为秦朝“前世之弊”在于废分封,行郡县,一旦农民起义,无人勤王,导致速亡。宗法制自西周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制度,A项错误;汉承秦制,C、D两项错误。10B11C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三省的废除,相权的取消,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央官制的简化和提高行政效率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项错误。12B根据所学朱元璋并未分化相权,故A项错误;根

16、据材料元代“主荒臣专”,朱元璋直接废专臣丞相,权归六部,皇帝直接统领,故B项正确;“实现权力集中”是目的,不是措施,故C项错误;“设内阁”始于明成祖朱棣,故D项错误。13C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中书省与材料中“清代圣旨”不符,故A项错误;清初,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与材料中“光绪二十年”不符,故B项错误;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与材料中“光绪二十年”“清代圣旨”相符,故C项正确;“清代圣旨”由军机处传达给中央各部包括吏部执行,故D项错误。14A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

17、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与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阶级借助基督教发起,以反对清王朝统治为目标相一致,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借助本土宗教发起,且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与材料相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是由资产阶级、学生发动的,故C、D项错误。15C根据材料“民国妇女”可知,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之时,民国尚未建立,故A、B项错误;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故C项正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用“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故D项错误。16B“忠君爱国”应指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体现了中

18、体西用的思想;“抑君爱国”应指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宪政部分限制王权,来挽救民族危亡;“叛君爱国”应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来挽救民族危亡,B项符合题意。17B材料中“1919年巴黎和会”是关键词,备选项中只有五四运动符合题干信息。18C“驱除鞑虏”指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国民革命时,该任务早已完成,故A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推翻列强支持的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统治,故C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指1919年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19C根据所

19、学,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即公元1938年9月,当时中国正处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出师讨伐北洋军阀发生在1926年,故A项错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1936年底,故B项错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比较积极,故C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二次合作,故D项错误。20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故A项错误;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故B项错误,C项正确;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故D项错误。21C根据材料“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和“三十四年九月二日作”可知丰子恺先生所指的是1

20、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一事,表示人民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民主、压迫、专制无关,C项符合题意。22A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可知,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A项符合题意。23B“和平统一”的方针是新时期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态度,故A项错误;1992年,“汪辜会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C项错误;“九二共识”后,两岸“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故D项错误。24C25A

21、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由中、俄、哈、吉、塔共同倡导成立的地区性合作组织,故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尤其重视并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联合促进和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故正确;上海合作组织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但并不是一个各领域全面合作的地区性组织,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26(1)影响:宣扬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维护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持久和平;强化了传统华夷观念和妄自尊大的心态。(任意答2点) (2)阐释:在政治文明上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

22、代政治制度;在物质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3)崛起观:继承发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克服自大、自卑、过分自尊的心态;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树立开放自信、不亢不卑、坦荡、主动、乐观、负责任的大国心态。(任意答2点)27(1)基本内涵:政府由普选产生;以三民主义和民有、民治、民享为原则;以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为特征;以独立、团结、统一与合作为外交目的。所做的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促成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倡导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为方针的和平建国的途径;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