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6588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3)及答案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3)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珠海模拟)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材料不涉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是分封制下的政治

2、关系,反映了西周国家体制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是宗统和君统合二为一,C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得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2、(2018青岛模拟)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

3、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3、(2018常州模拟)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段材料表明()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

4、的发展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解析:选A根据材料“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只能”说明法国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D项错误。4、(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政府赋税

5、重要来源地解析:选A据材料“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得知乌镇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结合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发达,促使乌镇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故A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纺织业发展最迅速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5、(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它反映了()A小农经济封闭性的要求B工业化水平高的要求C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 D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选C题目

6、中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说明当时的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即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正是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的弊端,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工业化水平很低,农业合作化也是为了配合发展工业的需要,故B项错误;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建国初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6、(2018舒城模拟)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

7、点()A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解析:选A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可知,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7、(2018衡水模拟)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解析:选A根据材料“王阳明认

8、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可知,王阳明认为学习经书等儒家经典的目的就在于“致良知”,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实践”问题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8、(2018黄山模拟)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

9、解析:选B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革命的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材料二19

10、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材料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

11、强的领导”。(8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9分)解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依据,重大转机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3)问,回答时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及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回答。答案:(1)“现代的制度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12、制度。(4分)“坚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4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4分)转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4分)(3)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每点3分,共9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

13、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材料三1663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70年顾炎武日知录1690年洛克政府论1691年王夫之宋论1734年伏尔泰哲学通信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9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

14、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归纳为三纲、天人感应;根据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归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归纳为“小学”求知

15、养性;“大学”穷理究因。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三小问,从佛教道教的发展,儒学地位受到削弱以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两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的思想家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共同思想内涵是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第二小问,选择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来回答;选择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儒学继承与发展,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3分)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

16、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分)(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4分)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2分)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3分)(3)内涵: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2分)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8分)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