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665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专题练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基础组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武邑中学猜题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可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22016冀州中学仿真2014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

2、土重来了。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统勇敢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伟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答案B解析欧洲“冷战”、亚洲局部“热战”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重要特点,故B项表述错误。32016武邑中学预测上面是一幅反映二战后美苏关系的漫画。据漫画可知,斯大林所采取的阻止措施是()A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建立华沙条约组织C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D积极加入马歇尔计划

3、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项正确;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组建的;B项虽是苏联组建的,但它属于军事政治组织,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属性不对应;D项错误,因为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苏联不可能加入马歇尔计划。42016衡水二中模拟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冷战”诱发的“热战” B美苏两大阵营直接对抗C美国被迫调整全球战略 D美军被迫撤出朝鲜半岛答案A解析从漫画中的地图和时间可以看出,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开始,到1953年7月停战,这是“冷战”诱发的“热战”,故A项说法正

4、确。朝鲜战争期间,美苏没有直接对抗,美国调整亚洲战略是越南战争的结果,至今美军在朝鲜半岛依然有驻军,故B、C、D三项说法错误。52016枣强中学期末1963年11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肯尼迪的讲话说明()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C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答案C解析肯尼迪的话只能说发出了中美关系解冻的信号,“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是在尼克松上台后,故A

5、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权力受到国会、联邦法院的制约,故D项错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62016衡水二中仿真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回忆录中说: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后,“对外国舆论来说,我国突然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主角。人们再也不把它当作一个跑龙套的了”。法国由“跑龙套”到“主角”的角色变化,反映了()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开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C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D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了反对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主角”说明国际政治舞台上又多了一支政治力量,这是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表现,C项正确;美国

6、的霸权地位虽受到了严重削弱,但没有完全丧失,A项错误;二战后法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法国要求政治上的自主性,但没有说明法国反对美国的冷战政策,D项错误。72016枣强中学期中2014年7月25日8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南美5国进行了访问,除强化日本与中南美国家的合作关系外,主要是为2015年日本参与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拉票。这说明日本()A开始与美国争夺拉美资源B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出现破裂C借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D已再次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中日本首相为日本竞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拉票,说明日本欲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7、的表现,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82016衡水二中热身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中国已成为其重要成员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该材料描述的组织是“不结盟运动”

8、,然后根据其史实判断正误。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并非与发展中国家结盟,A项不正确;20世纪70年代,西欧已和美日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B项不正确;中国不是成员国,而是观察员国,D项不正确。92016武邑中学期末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两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洲处于两极格局的夹缝之中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C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受沉重打击D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答案B解析“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指的是欧盟即将成立,“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指的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这些均是世界政治多

9、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由此可知,B项正确。10.2016衡水二中预测上面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A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C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政治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故A项错误;日本并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在多极格局中仍具有优势,故C项正确;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

10、了世界和平,但在题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2分)112016枣强中学月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三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格局时期原因及表现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2)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3)和华约的形成

11、,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动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2)20世纪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3)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以来(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12、一。观察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列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影响美国军费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6分)(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黑色三角形“”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中的原因及表现。(4分)(4)发展的观点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世界多极化趋势。(8分)(要求:评价认真细

13、致,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答案(1)阶段A军费上升:朝鲜战争爆发;阶段B军费上升:越南战争爆发。(2)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二力图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对美苏冷战作出评价。(3)北约;苏联解体。(4)世界多极化趋势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体现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

14、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解析第(1)问,依据图片中军费开支的两个时间高点可知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并使地区冲突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知是从辩证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事件。第(4)问属于论证题,解题关键是围绕发展的观点,从多极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进行论述。能力组 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

15、每小题4分,共28分)122016衡水二中猜题1946年3月,针对西方国家的某言论,斯大林说:“必须组织广泛的反宣传来反对新战争的宣传者和保障和平。”据此可知,斯大林针对的是()A美国欲“领导世界”的主张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1946年”和“新战争的宣传者”等信息可知,这是针对丘吉尔“铁幕演说”中的反苏言论,B项正确;A项虽体现了二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但其并没有宣传战争;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于1947年3月;D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并不宣传战争,时间与材料也不符。13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16、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答案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故D项正确。14.2016冀州中学周测上图为

17、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发现新大陆,其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动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是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C导致了美国战略优势地位丧失D客观上推动美苏对话机制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中显示的古巴的英文“CUBA”,再联系“赫鲁晓夫”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A、B两项不符合史实;美苏双方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这场危机,也体现了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排除C。这一事件客观上催生了美苏间通过和平谈判、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故选D。152016冀州中学热身“(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

18、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这说明()A西欧国家试图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B东盟国家试图从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C欧洲煤钢共同体即将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试图加强反恐合作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等可知,该共同体试图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观点,只反映经济合作;D项与材料中“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不符。162016枣强中学周测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

19、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表明东欧剧变对德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说明东欧剧变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反映了认识东欧剧变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分析。故选择C项。172016冀州中学预测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

20、“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力量都制约着美国的霸权主义。D项为最佳选项。182016衡水中学期末法国和英国前任领导人都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基本终结B多极化的发展趋

21、势已不可逆转C未来世界将成为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当今世界,重大国际问题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一个也解决不了,同时也不是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决定的,而是需要由世界各种政治势力共同解决,这充分说明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192016武邑中学期中“柏林墙”是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和共管。1946年10月,柏林“盟国城防司令部”根据“大柏林临时宪法”举行选举,产生了统一的大柏林政府和市

22、议会。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决定合并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苏联抗议无效后,于同年6月16日退出“盟国城防司令部”,停止四国共管柏林的工作。1949年5月,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分裂为西柏林和东柏林。1958年1011月,民主德国和苏联要求收回西柏林,爆发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通道。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两德和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柏林墙”名存实亡。材料二柏林墙分割的不仅是一个城市,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大陆和世界,它的倒塌意味着全球迎来了自由的承诺。埃皮尔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的主要因

23、素。(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墙的修筑和倒塌对德国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对埃皮尔曼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答案(1)修筑:二战和美苏冷战的影响;民主德国企图阻止国民流向西柏林。倒塌:苏联放弃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东欧剧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言之成理即可)(2)柏林墙的修筑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和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柏林墙的倒塌加快了德国统一进程和德国的崛起,加速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言之成理即可)(3)埃皮尔曼一方面揭示了柏林墙的实质,另一方面,将柏林墙的倒塌视为西方民主自由的胜利,观点片面。柏林墙的修筑人为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是冷战格局的集中反映,柏林墙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标志。柏林墙的倒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表现,埃皮尔曼将其视为西方民主自由的胜利,是意识形态领域冷战思维模式的体现。解析第(1)问,修筑的主要因素从二战和冷战的影响、民主德国的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倒塌的主要因素从苏联政策的改变、东欧国家政策的调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从对德国分裂和统一的影响、对冷战格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对材料的观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