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886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A.B.C.D.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

2、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3.(2015河南开封二模)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

3、,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B.C.D.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6.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

4、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7.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8.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

5、棉纺织业发展迅速9.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象()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出现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0.“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创办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行政;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材料评价的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11.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纷立,各据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

6、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A.师夷长技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12.下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二、非选择题13.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背景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内容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

7、,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根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14.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

8、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中国近代史大纲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钱穆先生学术年谱请完成:(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并说明理由。(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与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

9、中国1.B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错误,排除含的选项。2.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时却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3.C解析:题干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中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

10、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4.C解析:题干材料“彼邦商船源源而来”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故正确;“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反映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即一个国家在中国取得特权,其他国家都能取得同种特权,这加剧了列强侵华,故正确;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大肆掠夺原料,加剧了中国商品出口,而非限制出口,故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正确。由此可知,选C项。5.A解

11、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本题题眼为“近代”,即中国的近代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题目从对外战争角度设问,中国传统的军制为陆军,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真正的出场与角逐,这体现了军事现代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宣战与媾和并非近代战争的特有现象,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维新思想是从思想角度来看,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C解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洋务企业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

12、应仍官督商办”,可知不是纯封建官办企业发展日盛,而是官督商办企业发展兴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可知洋务派除了创办官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还创办了官督商办的企业,其经营方式有所变化,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7.B解析: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缓慢,且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上海某个县的情况,不能以此代表整个中国,故A项错误;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上海一带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受挤压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无法反映D项。8

13、.A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9.B解析: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并未开始全面的近代化历程,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列强侵略,实施自救运动以摆脱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应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0.B解析:“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说明该材料与农民战争有关。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著作,与农民战

14、争无关,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故B项正确;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C、D两项错误。11.D解析:1840年以来,中国各时代思想特征尽管不同,但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救亡图存是这些思想的“原始动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1840年以来,中国各个时代的主要思想,均排除。12.C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为洋务运动培养实用人才,并未被外国列强操纵,故A项错误;学生仍然拖着辫子,中国社会的习俗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说明了旧的思想观念与

15、新的学习内容杂陈,故C项正确;洋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不仅仅专注于翻译人才,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2)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14.参考答案:(1)同: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异:评价视角不同;理由:后者兼顾了历史文化和政教渊源。(2)原因:“时人”代表顽固派,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危机加深;政治腐败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