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352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新人教.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评估检测(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评估检测(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DNA 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1,2,3,4,5,6,7,11,26 2.DNA 的结构和复制8,9,10,12,13,14,15,16,27 3.基因的表达17,18,19,20,21,22,23,24,25,28,29,30,3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 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与 R 型菌

2、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S 型菌的 DNA 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解析: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 使 R 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整合到受体 DNA 上并得以表达,属于基因重组; 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由于 S 型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 DNA),进入吞噬 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 病。 2.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

3、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 论是( D ) A.实验 2 只出现 R 型菌落 B.实验 1、3 均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 C.DNA 是转化因子 D.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解析: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培养基加入的酶种类,实验 1 中加入 RNA 酶,由于 S 型菌的遗传物 质是 DNA,加入的 RNA 酶不起作用,R 型菌可能发生转化,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同理推出实验 3 也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实验 2 中加入 DNA 酶,破坏了 DNA,R 型菌不发生转化,只出现 R 型菌落; 三个实验说明 DNA 是转化因子。本实验不能得到 DN

4、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的结论。 3.如果用 15N、32P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用35S、14C 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 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B ) A.在外壳中找到 14C、35S、32P B.在 DNA 中找到 15N、32P、14C C.在外壳中找到 15N、14C D.在 DNA 中找到 15N、35S、32P 解析: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而蛋白质不含 P,故不能在子代噬菌体外壳中找 到 32P;15N 在亲代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都有,32P 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 DNA 进入细菌,然

5、后以噬菌体 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合 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故可在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找到 15N、32P、14C;由于利用细 菌提供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 15N;由于 DNA 不含 S,所以不能在 DNA 中 找 到 35S。 4.(2018山东泰安月考)对比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D ) A.两实验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两实验都将 DNA 和蛋白质等分开以单独研究 C.两实验都能说明 S 型细菌具有毒性 D.两实验都有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解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均未

6、用到同位素标记法;格里菲思的实验并未 将 DNA 和蛋白质等分开;格里菲思的实验可证明 S 型细菌具有毒性,但艾弗里实验不能证明 S 型细菌具有毒性;在两个实验中都有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5.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 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 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B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

7、:中 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35S 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放射 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15N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放射性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出 现。 6.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沉淀物 b 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过程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解析: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沉淀物 b 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

8、搅 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 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过程 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 7.15N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 DNA 的含氮碱基皆含有 15N,然后再移入 14N 培养基中培养, 抽 取亲代及子代的 DNA 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子一代 DNA 应为B.子二代 DNA 应为 C.子三代 DNA 应为D.亲代的 DNA 应为 解析:子一代 DNA 即 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产生的 2 个

9、 DNA 分子,都是 15N N,所以应为;子二代 DNA 即 DNA 分子复制两次产生的 4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都是 14N N,2 个为 15N N,所以应为; 子三代 DNA 即 DNA 分子复制三次产生的 8 个 DNA 分子,其中 6 个都是 14N N,2 个为 15N N,所以 应为;亲代的 DNA 都是 15N N,所以应为。 8.下列关于 DNA 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DNA 精确复制的保障之一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C.双链 DNA 内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 D.DNA 分子的特

10、异性是指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千变万化 解析:DNA双链作为模板和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精确复制的两个保障机制;格里菲 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只证明了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双 链 DNA 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DNA 分子的特异性是指脱氧核苷酸特定的 排列顺序。 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 DNA 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 DNA 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11、解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可以不等于 DNA 的数目;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 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 因是具有遗传性状的 DNA 片段,构成 DNA 的碱基数远大于构成基因的碱基数;性状由基因和环 境共同决定,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种性状。 10.下面对双链 DNA 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A.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B.DNA 分子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 C.DNA 分子中只有 4 种碱基,所以实际上只能构成 44种 DNA D.DNA 分子中碱

12、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DNA 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 分子中 A 与 T、G 与C数量相等,则A+G=T+C,即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有4n种(n 为碱基的对数); DNA 分子中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即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假设 32P、35S 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 DNA 和蛋白质,其中 DNA 由 5 000 个碱基对组成, 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 50 个子代噬 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子代噬

13、菌体中可能含有 32P、35S B.该过程至少需要 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含 32P 与只含31P 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 124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解析:噬菌体增殖所需要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 DNA 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没有 35S;A+C=50%,若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30%,C 占 20%,G 占 20%,复制 50 个子代,需要(50-1)5 000220%=9.8104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含 32P 的有 2 个,只含有31P 的有 48 个。 12.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 DNA 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 DNA 的合成,且遵循碱

14、基 互补配对原则。 DNA 合成时,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 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 GTACATACATG 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 4 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 度的子链最多有( D )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解析:以单链序列 GTACATACATG 为模板,遇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停止,遇 4 种脱氧 核苷酸,子链继续延伸,模板链中共有 4 个腺嘌呤,在此情况下复制时,可最多形成 5 种不同长 度的子链。 13.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

15、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 DNA 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 DNA 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 D.DNA 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DNA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但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 14.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菌 DNA 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B.DNA 分子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时的模板 C.相同的 DNA 复制后一定会形成相同的 DNA D.DNA 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 DNA 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解析:细菌中的

16、 DNA 主要分布在拟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 DNA(如质粒),因此细菌中 的 DNA 复制发生在拟核和细胞质中;相同的 DNA 复制后,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不一定会形成相同 的 DNA;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因此 DNA 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 DNA 聚合酶可同时 发挥作用。 15.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 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随后细胞中的 DNA 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 RNA 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

17、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由题意可知加入该物质后,DNA双链不能解旋,将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使有丝分裂 被阻断在分裂间期;该物质可抑制 DNA 的复制,因此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1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 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 DNA 分子的一 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 D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C ) 解析:DNA分子中(A+C)/(T+G)应始终等于1;一条单链中(A+C)/(T+G)与其互补链中(A+C)/(T+G) 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A+C)/(T+G)=0.5 时,互补链中(A+C)/(T+G)=2;一条单链中(

18、A+T)/(G+C) 与其互补链中(A+T)/(G+C)及 DNA 分子中(A+T)/(G+C)都相等。 17.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 B.同一细胞中两种 RNA 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D.tRNA、rRNA 和 mRNA 都从 DNA 转录而来 解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有些氨基酸可有几种密码子编码。 1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于细胞拟核 DNA 中 B.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 mRNA 都不相同 C.细胞中转录和翻

19、译时的模板及碱基配对方式都不相同 D.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解析: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细胞拟核 DNA 中,少数储存在细胞质 DNA 中;真核细胞在 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 mRNA 不完全相同,而不是都不相同;转录的模板是 DNA 的一条链,碱 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TA、CG、GC,翻译的模板是 mRNA,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UA、CG、GC,因此转录和翻译的模板不相同,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不完全相同, 而不是都不相同;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19.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RNA 聚合酶能与 mRNA 的特定

20、位点结合,催化转录 B.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保证转录的速度 C.细胞中的 RNA 合成过程可在细胞核外发生 D.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解析:RNA 聚合酶能与 DNA 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而不是与 mRNA 的特定位点结合;密 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不同密码子能编码同种氨基酸,这样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细胞中的 RNA 是 转录形成的,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由 DNA 传到 RNA,再传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20.正在分裂的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一般不会是( D ) A.从 DNA 流向 DNA B.从 RN

21、A 流向蛋白质 C.从 DNA 流向 RNA D.从 RNA 流向 DNA 解析:从 DNA 流向 DNA 属于复制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复制过程,合成 DNA;从 RNA 流向蛋白质 属于翻译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从 DNA 流向 RNA 属于转录过程,细菌 细胞中能进行转录过程,合成 RNA;遗传信息从 RNA 流向 DNA 属于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 病 毒 侵 染 的 细 胞 中 , 在 细 菌 细 胞 中 , 遗 传 信 息 的 流 向 不 包 括 该 过程。 21.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 制

22、RNA 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如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 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完成图中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B.图中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两个生理过程 D.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通过抑制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解析: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为翻译,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 A U,UA,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为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 AT,UA,故二者碱基配对方 式有所不同;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因此抑制细菌体内的过程,细菌体内不 发生过程;利福平能抑制 RNA

23、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因此利福平 和红霉素分别通过抑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22.apoB 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 mRNA 中某碱基 C 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 码子 CAA 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UAA,最终合成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D ) A.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mRNA 与 RNA 聚合酶结合后完成翻译过程 C.该 mRNA 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 D.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 mRNA 中嘧啶碱基所占比例 解析: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 mRNA 中某碱基 C 通过脱氨基作用

24、发生了替换;RNA 聚合 酶催化 RNA 的形成;该 mRNA 翻译之后才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由于 mRNA 中某碱基 C 通过 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 CAA 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UAA,因此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 mRNA 中嘧啶碱基比例。 23.细胞核中某基因含有 300 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占 2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A.该基因中含有氢键 720 个,其转录的 RNA 中也可能含有氢键 B.该基因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 1 260 个 C.该基因可边转录边翻译 D.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最多含有 100 种氨基酸 解析:基因中含 600 个碱基,G 有 120 个,C

25、 有 120 个,A 有 180 个,T 有 180 个,基因中含有的氢 键为 1203+1802=720(个),基因转录的 tRNA 中含有氢键;该基因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的腺 嘌呤为 180(23-1)-180(22-1)=720(个);真核生物基因先转录,后翻译;氨基酸共有 20 种。 24.如图为某细菌 mRNA 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一分子 mRNA 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 相连 B.mRNA 上的 AUG 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 成的 C.一个 mRNA 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 mRNA 可翻译成多种

26、蛋白质 D.在该 mRNA 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解析:核酸单链均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基因中的启动子是调 控序列,不转录,故不存在对应的mRNA;据图分析,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 以翻译成多种蛋白质;细菌为原核细胞,基因表达时边转录边翻译。 2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 和 a、B 和 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 RNA 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 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

27、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B.图示中过程与过程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 B 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解析: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和 aaBB、aaBb;图示中过程 与过程的模板分别是基因 B 的两条链,基因 B 的两条链上嘌呤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图示表 示基因 B 的链 1 和链 2 分别转录的 RNA 和 mRNA 互补配对,使翻译过程无法进行,酶 b 不能合成, 提高了产油率;图示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

28、状。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8 分)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如图为其所做实验中 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噬菌体的核酸位于 (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2)在图乙实验过程中,经过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 。 (3)图乙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 ,根 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4)以 35S 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5)若用一个含有 32P 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这

29、些噬菌体均复制 3 代后 (假设复制是同步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的个数是 。 解析:(1)噬菌体的核酸位于图甲中的 A 头部中。(2)由于细菌的密度较大,在图乙实验过程中, 经过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细菌及进入细菌的噬菌体 DNA。(3)标记 DNA 应利用 32P,根据该组实 验结果可以说明 DNA 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本实验只验 证了 DNA 进入细胞,没有验证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胞。 (4)35S 标记组,若搅拌不充分可能出现上清 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放射性。(5)DNA 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噬菌体 DNA 的两条链解旋, 分别作为模板链,

30、形成子链,无论复制几次,亲代 DNA 两条链始终分别在两个子代噬菌体中,故 最终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含有 32P。 答案:(每空 1 分) (1)A (2)细菌及进入细菌的噬菌体 DNA (3)32P DNA 不能 本实验只验证了 DNA 进入了细 胞,没有验证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胞 (4)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5)2 27.(7 分)请回答下列与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 (1)DNA 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 连接。 (2)在 DNA 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 代表 C 和 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 DNA

31、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 ,原因 是 。 (3)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P)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 的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T、GC、CG,推测“P”可能 是 。 (4)7 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 DNA 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 总数的 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 7 乙基化,该 DNA 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 DNA 分子,其中 一个 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 45%,另一个 DNA 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 。 解析:(1)DNA 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

32、相邻的碱基靠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连接。 (2)A、G 都为嘌呤,C、T 都为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搭建成的 DNA 模型粗细相同。(3) 诱变后一个正常碱基变为U,则以突变的单链为模板两次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 的碱基为 UA、AT。另外一条未突变单链两次复制后形成两个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 是 GC、CG。所以 P 可能是 G 或 C。(4)据 DNA 分子中的 A 占 30%,可知 T 占 30%,C 占 20%,G 占 20%。当其中的 G 全部被 7 乙基化后,新复制的两个 DNA 分子中 G 的比例不变,仍为 20%。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33、分) (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2 分) (2)相同 嘌呤与嘧啶互补配对 (3)胞嘧啶或鸟嘌呤(2 分) (4)20% 28.(9 分)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 T2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 杆菌过程中的功能。如图甲表示 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部 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中的 RNA 聚合酶是在 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子通常 (填“相 同”或“不同”),分子 (填“相同”或“不同”)。 (2)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 。 (3)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 ,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 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的形成过程 (填“

34、完全相同” “不完全相同”或“完全 不同”)。 (4)若用 32P 和35S 共同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 是 。 解析:(1)T2噬菌体的基因表达所需的 RNA 聚合酶是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不同的基 因转录的 mRNA 不同。同一 mRNA 翻译的蛋白质相同。 (2)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翻译过程 中形成的化学键有肽键。 (3)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 mRNA、tRNA、核糖体,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与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4)若用 32P 和35S 共同标记的

35、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情况是所有 噬菌体都不被 35S 标记,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被32P 标记。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大肠杆菌 不同 相同 (2)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2 分) (3)mRNA、tRNA、核糖体(2 分) 不完全相同 (4)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被 32P 标记 29.(9 分)如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发生的时期是 。可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有 (填序号)。 (2)若过程的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 中鸟嘌呤分别占 30%、20%,则与

36、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3)过程中 Y 是某种 tRNA,它是由 (填 “三个” 或 “多个” )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 CAA 称为 ,一种 Y 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 600 个碱基对, 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个氨基酸组成。 (4)人体内成熟红细胞、胚胎干细胞、效应 T 细胞中,能同时发生上述三个过程的细胞 是 。 (5)假若转录形成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 目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 解析:(1)图过程表示人体细胞中的 DNA 分子复制,发生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的

37、间期。图表示转录过程,图表示翻译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有、。 (2)链中 G+U=54%,G=30%,则 U=24%,即链的模板链对应区段中 A=24%。 同时可推得其模板链 对应区段中A+C=54%,又知模板链对应区段中G=20%,则T=1-54%-20%=26%,即DNA的另一链对应 区段中 A=26%,则整个 DNA 区段中 A=(24%+26%)/2=25%。 (3)tRNA 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中 CAA 称为反密码子,一种 Y 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由于 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600/3=200 个氨基酸组成。 (4)人体内成熟

38、红细胞无细胞核,、过程均不可进行,效应 T 细胞为高度分化细胞,不 可进行过程,胚胎干细胞为能够增殖的细胞,可同时发生上述三个过程。 (5)若转录形成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可能会使对应的 mRNA 中密码子变为一 个终止密码,进而导致翻译终止,最终使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 答案:(每空 1 分) (1)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25% (3)多个 反密码子 1 200 (4)胚胎干细胞 (5)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 终止 30.(7 分)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 RNADNA 杂交体,这时 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

39、同构成 R 环结构。研究表明 R 环结构会影响 DNA 复制、转录和 基因的稳定性等。如图是原核细胞 DNA 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1)酶 C 是 。与酶 A 相比,酶 C 除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外,还能催 化 断裂。 (2)R 环结构通常出现在 DNA 非转录模板链上含较多碱基 G 的片段,R 环中含有碱基 G 的核苷酸 有 , 富含 G 的片段容易形成 R 环的原因是 。 对这些基因而言,R 环的是否出现可作为 的判断依据。 (3)R 环的形成会降低 DNA 的稳定性,如非模板链上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经 次 DNA 复 制后开始产生碱基对 CG 替换为 TA

40、的突变基因。 解析:(1)据图分析,右侧形成信使 RNA,表示翻译,则酶 C 是 RNA 聚合酶。 与酶 A(DNA 聚合酶)相 比,酶 C 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外,还能催化氢键断裂。 (2)R 环中含有 DNA 非模板链和信使 RNA,含有碱基 G 的核苷酸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 糖核苷酸,富含 G 的片段容易形成 R 环的原因是模板链与 mRNA 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不易脱 离模板链。对这些基因而言,R 环的是否出现可作为基因是否转录的判断依据。 (3)R 环的形成会降低 DNA 的稳定性,如非模板链上胞 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U),第一次复制形成 UA,再次复制形成 A

41、T,即经 2 次 DNA 复制后开 始产生碱基对 CG 替换为 T-A 的突变基因。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RNA 聚合酶 氢键 (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 脱离模板链(2 分) 基因是否转录(或 表达) (3)2 31.(10 分)如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 RNA(miRNA,一类基因表达调控因子)调控 lin 14 蛋白质编 码基因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 问题: (1)过程 A 需要酶、 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 中。 (2)过程 B 中,保证每次只有一个氨基酸被加在多肽链上的机制:一是每个

42、核糖体上只有 个 tRNA 结合位点,二是 ; 保证某种氨基酸被加在多肽链的相应位置上而不出错的机制是 。 (3)图中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最终形成的上氨基 酸序列 (填“相同”或“不同”),其原因 是 。 (4)由图可知,微 RNA 调控 lin 14 编码基因表达的机制是 RISCmiRNA 复合物与 结合 抑制翻译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 RNA 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 RNA 基因的表 达具有 性。 解析:(1)(2)过程 A 表示转录。过程 B 表示翻译。 (3)一个 mRNA 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蛋白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 质。 (4)RISC miRNA 复合物与 lin 14 蛋白编码基因的 mRNA 结合,抑制 lin 14 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 翻译过程,调控了 lin 14 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 答案:(每空 1 分) (1)核糖核苷酸和 ATP 线粒体 (2)两 一个 tRNA 一次只能转运一个氨基酸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进行碱 基互补配对 (3)短时间合成大量蛋白质 相同 都以同一个 mRNA 为模板翻译形成 (4)(mRNA) 组织特异(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