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415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配餐作业(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配餐作业(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2018德州期末)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 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 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 解析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 如作用于腺 体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A 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 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 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 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

2、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 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使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 正确。 答案 B 2(2017乐山二模)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C感受器就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末梢,它们都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DK外流,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 解析 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故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A 错误 ; 兴

3、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 正确;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 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等组成,C 错误;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K外流,是形成 静息电位的基础,D 错误。 答案 B 3(2017德州一模)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气味分子引起 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解析 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化

4、学信号),产生兴奋(电信号),A 正确;Na通道开放前 后膜内 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 错误;图示细胞膜上 G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 Na通道分 别行使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 正确;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 正确。 答案 B 4(2018临沂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解析 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 错误;效应器由

5、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 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 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 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 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 正确。 答案 A 5 (2018安徽部分中学联考三)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 bc 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 ATP B轴突膜处于 ce 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 ATP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解析 bc 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膜对

6、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 不消耗 ATP,A 错误 ; 轴突膜处于 ce 段时,逐渐恢复静息电位,此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 耗 ATP,B 正确;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 错误;A 处的神经递质 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到后可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 错误。 答案 B 6(2018合肥质检一)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 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某饲养

7、员长期给海狮喂食, 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 这属于条件反 射,需要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 正确;该反射活动最终引起唾液的分 泌,故效应器为唾液腺,B 正确;食物引起的味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脚步声引 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C 错误 ; 在反射活动过程中, 神经细胞之间会传递兴奋, 会发生 “电 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 正确。 答案 C 7(2018宜昌调研)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将同 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

8、(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C图 2 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D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分析和信息转换方面的 能力。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但在不同部位的膜内 钾离子浓度应相等 ; 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先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左 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该处膜电位变化,则电流计指针偏转 1 次,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 电极所连接处时,电流计指针又偏转 1 次 ; 图 2 两微电极均接在膜外,膜外不同部位的电位 相同,因此,所测得

9、的电压为 0 mV; 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至电流 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可以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 B 8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B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 解析 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 向传导的,A 正确;刺激 c 点,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

10、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 传递,B 错误;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的转换,C 正确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向右), 因此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递到 a 神经元,电表不偏转,但兴奋可向右传导,电表偏转 两次,D 正确。 答案 B 9(2018襄阳调研一)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a 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 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 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 c 处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 Na环境中,静息电

11、位将变大 解析 根据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推知为感受器,a 位于传入神经上,则刺 激 a 处,b 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A 正确 ;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发挥作用后, 即失去活性,这样可避免效应器持续兴奋或抑制,B 正确;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其中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有分支),a 处兴奋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c 处兴奋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由于神 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因此, c 处兴奋的传递速率较慢, C 正确 ; 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外流形成,与细胞所处环境中的钠离子浓度关系不大,D 错误。 答案 D 10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以及痛觉信息的流向部分示意图,A

12、、B 为反射弧上的位点。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刺激图中位点 A,该处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情况是_,这种变化主要与 _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 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2)假如要通过刺激位点 A 和 B 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 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 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 _。 (3)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_。无意间, 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 这说明缩手反射受_的调控。 解析 (1)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外

13、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 种变化与钠离子大量内流有关。刺激 A 点,虽然效应器产生了相应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 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3)从图中信息可知,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对 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答案 (1)由负变正 钠 不能 (2)刺激 A 点,测量 B 点有电位变化 ; 再刺激 B 点,测 量 A 点没有电位变化, 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 后膜 (3)脊髓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 11(2018新余联考)图 1 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 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

14、水性通道。图 2 表示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 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 2 中处膜外为负电位,而 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C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 2 处 Na通道开放;处 K通道开放 解析 K从 B 侧运输到 A 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 A 侧为神经细 胞膜的外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图 2 中处膜外为负电位,而 Na浓度膜外大于膜 内;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图 2 中处 K通道开放以 恢复静息电位,处 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

15、作电位。 答案 B 12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 B 的兴奋既能传到 A 又能传到 C,实现双向传导 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 解析 根据反射弧的模式图可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是感受器,是传 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 错误;中间神经元 B 的兴奋只能由 B 传到 A,不能 由 B 传到 C,B 错误;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 信号,C 错误 ; 是突触后膜,其上有

16、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正确。 答案 D 13图 1 和图 2 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 2 中的 Y 来自图 1 中的 A,图 2 中的 X 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释放的递质使兴奋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 释放的递质使抑制 C若用药物阻断与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 奋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 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解析 大脑

17、皮层是动物的高级中枢存在部位, 大脑皮层中枢发出的指令可管理脑干、 脊 髓等处的低级中枢, 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 但当被阻断后, 脊髓内的中枢仍可发挥作用, 例如植物人的排便排尿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 答案 C 14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 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 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 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 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

18、题: (1)图示中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_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连续电刺激部位 测量指标及现象 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电位变化 持续产生持续产生? 运动神经元 电位变化 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 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 表 中 “? ”处 应 填 写 _(填 “产 生 ”或 “不 产 生 ”), 原 因 是 _。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产生习惯化的原因是兴奋在 _(填“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与运 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的_(填“传导”或“传递”)减弱

19、或受阻所致。 (3)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 元 L29 兴奋并释放_(填写具体物质名称), 再受到喷水刺激后, 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 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 部 的 皮 肤 _(填 “能 ”或 “不 能 ”)产 生 缩 鳃 反 射 , 理 由 是 _。 (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 _。 解析 (1)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 个神经元参与。 (2)连续刺激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因为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到

20、 突触前膜。连续电刺激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等部位,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 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而连续电刺激运动神经元,运动神 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 肌肉一直正常收缩, 所以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 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3)研究者通过实验 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 L29 兴奋并释放 5HT, 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 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不能产生缩鳃反射, 理由是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 觉神经元兴奋。(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 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答案 (1)2 (2)不产生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 递只能是单向的)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传递 (3)5HT 不能 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 (4)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