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1882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八单元第56练含解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56 练第 56 练 1.(2019大连质检)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能使突触后膜的 Cl通道开放, 使 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2.(2018济南一中月考)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 P 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 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

2、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3.(2019重庆质检)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 1 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 2 所示 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 位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 D.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4.(2018商丘九校高二期中联考)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

3、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 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 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5.(2018四川石室中学高二上半期考)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 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 Na通透性减小 B.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着 b 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6.(2018山大附中月考)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4、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 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7.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 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8.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

5、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 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下维持相对稳定 9.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 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 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

6、同时间 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 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 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 变为 65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 (3)在缺氧处理 20min 时,给予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填“能”或“不能”) 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主要在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含 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

7、起神经细胞 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10.(2018临川统考)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 以保护肢体 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 1 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 2 为图 1 中神经元 A 和 B 相互接触部分 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 (2)和都属于细胞的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 因是_不同。 (3)图 1 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 A 传递到神经元 B 的过程中, 信号转换是_ ; 请用箭头和图 2 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_。 (4)皮肤感受器在脚被钉子扎了后, 经过_(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

8、 经过中枢的分 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 位变化情况是_。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1.D 2.B 图中共显示三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P 点受到刺 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3.A 4.C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 有消失,膜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D 项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 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 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

9、奋,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5.C 选项 A 中兴奋部位的膜对 Na通透性应该是增大的;选项 B 中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选项 D 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是相同的。 6.C 7.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需要能量,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 触小泡内, 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 A 项正确 ;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项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 项错误;兴奋以局部电 流和神经递质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 项错误。 8.B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10、都有与去甲肾 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 正确 ; 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B 错误 ;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 正确 ; 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下维持相对稳定,D 正 确。 9.(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1)从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可以得出自变量是 缺氧时间,因变量是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2)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据曲线图分析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

11、, 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定义为 0mV。 据柱形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 变为65mV 时,缺氧时间由 0min 变为 20min,阈强度 由29pA变为34pA, 即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变大, 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 (3)据柱形图分析缺氧处理 20min,阈强度大约为 34pA,因此给予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 激,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4)在含氧培养液中,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ATP 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含量减少,将影响需要消耗 细胞内能量的主动运输,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10.(1)协助扩散 (2)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数量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F 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负电位正 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