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60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不顾苏联自然条件的现状,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是赫鲁晓夫“蛮干”的表现。答案C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舆论认为其改革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

2、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材料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并未真正解决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可见其未突破原有的苏联模式,故选A项。答案A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项

3、表述不当。B项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项。答案C4.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C.没有突破苏联模式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解析民主化、公开性突破了苏联模式,但实际上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否认党的领导。故选D项。答案D5.(图文探究)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图1图2图1:反映了赫鲁晓夫时期“热烈欢送

4、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的景象。图2:有关苏联解体的一幅漫画。走在棺材之前的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探究:(1)赫鲁晓夫农业改革中的垦荒措施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与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上山下乡”本质上的影响是否一致?为什么?(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一致。赫鲁晓夫农业改革中的垦荒措施主要造成的是生态问题,而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造成的主要是人文问题。(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

5、民生产积极性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A2.到1959年,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果园又兴旺起来。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1954年起开始下降,农贸市场日趋繁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集体农庄规模迅速扩大B.副业义务交售制取消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确立解析材料“到1959年,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1954年起开始下降”并结

6、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政府取消了副业义务交售制,从而导致农副产品不断增加。所以选B项。答案B3.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是失败的,但是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答案C4.赫鲁晓夫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

7、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废除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从“义务”到“收购”意味着国家考虑到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并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这是这种政策变化的实质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1970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

8、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解析“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故A项错误;“撤销管理局的办法”不符合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举措,故B项错误;“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体现了下放企业管理权,故C项正确;题中没有体现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6.导学号09504061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9、。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使苏联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解析材料所述为勃列日涅夫改革,其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使得苏联实力增强,可以同美国相匹敌,且在争霸中处于攻势,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将企业联合起来或者减少管理层次,并未建立起股份制、法人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故C项错误;掀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7.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

10、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19251953年B.19541964年C.19651982年D.19821991年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这与勃列日涅夫时期重视军事改革有关。A项是斯大林时期,B项是赫鲁晓夫时期,D项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故选C项。答案C8.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

11、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解析注意关键信息“1990年”,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上台,此表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导致经济的负增长,其改革是失败的。故选B项。答案B9.读右面漫画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片反映了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探索B.其背景是欧盟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C.推动了苏联经济体制向良性发展D.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解析漫画中赫鲁晓夫试图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设

12、中借鉴有益的地方来服务苏联的经济改革,故选A项。答案A10.张汉林教授在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说:“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苏联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B.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C.扩大农业集体经济的自主权,推动对工业经济的市场化管理D.减少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适度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从材料“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改革不彻底

13、;从材料“但无论如何,他对苏联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可见,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答案B11.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题干要求从“内容”入手,A项是错误的;B项错在“同时”;C项“经济方法”在这些改革中都有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2.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根据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编制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

15、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苏联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

16、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

17、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参考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