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60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ZHUANTISAN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故选D项。答案D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

2、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时期,不是经济恢复时期,D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3.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过渡时期,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社会主义

3、建设时期的到来。故能反映三幅图全貌的是C项。答案C4.中共七大、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是()A.召开于中国处于重大历史转变之际B.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斗争经验C.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奋斗目标D.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析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背景之下;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答案A5.中国在19651976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现象,分别是在1965年

4、、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纠正“左”倾错误答案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我国许多重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毛泽东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建设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就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摘编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

5、和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认识。参考答案(1)状况: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落后。措施: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认识:工业化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工业化建设要和本国国情相适应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

6、会主义民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两大主要任务,即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题干中的“不失业、不饥饿”反映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A项正确。答案A2.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5%富农、地主14.5%54.8%7.9%8.5%A.土地改革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社会主义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答案A3.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1911年,始称“盛锡福帽

7、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厂和前进帽店,而80年代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A.为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形势B.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对企业进行公私合营C.在中共八大指导下对企业进行改革D.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易名解析把握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原因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择B项。答案B4.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生产责任制解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主要方式就是成立合作社

8、,故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之后实行的政策,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49年到1952年实行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故D项错误。答案A5.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8%,农业为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解析“一五”计划制定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

9、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年增长率较快,但没有体现轻重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由于“一五”计划的指标都超额完成,这说明“一五”计划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故C项正确;题干只体现了工农业的增长幅度,没有体现“一五”计划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6.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手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解读正确的一项()年份百分比类型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合作化手工业0.50.82.23.55.611.719.992.995.2个体手工业99.599.297.896.594.488.380.17.14.8A.到1957年我国已经完全

10、消灭私有制B.手工业改造是我国三大改造的开端C.表格说明手工业领域公有制基本确立D.手工业改造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解析从表格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手工业总产值中合作化手工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个体手工业并未彻底消失,排除A项;在三大改造中农业首当其冲,B项错误;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主要是“一五”计划的实行,排除D项。故答案选C项。答案C7.导学号09504023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1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国和美国,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格局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跃

12、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C.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人们持不同的态度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解析“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都表明人们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有不同态度。故选C项。答案C9.“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的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了(

13、)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解析“大跃进”的开展主要在工业领域,故A项错误;“1958年有85篇1960年只有1篇”说明“大跃进”于1958年达到高潮,故B项错误;1960年人民政府在农村纠正“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说明“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故D项正确。答案D10.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14、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A项符合题意。所有制结构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项。由于该体制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排除D项。答案A11.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询问笔录问:你的鸡蛋是拿来卖的吗?答:我喂有两个鸡生产的,只有10个问:你带鸡蛋进城市沿街出售对不对?答:我来卖鸡蛋是错误的,应该卖给国家,今后的东西完全卖

15、给国家,改正错误。处理意见:教育后,鸡蛋收购。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依据材料可知,计划经济时期,不允许买卖鸡和蛋,该时期实行配给制,取消了商品买卖,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D12.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 ,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粉碎了林彪集团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C.邓

16、小平大力整顿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解析粉碎了林彪集团是在1971年,故A项错误;1975年国家没有出台新的工业政策,故B项错误;1975年,邓小平对工业进行整顿,工业生产有所好转,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众缺乏建设国家的热情,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而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外部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内部的国民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

17、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18、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提出了怎样的任务?(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

19、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参考答案(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差,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实践:实施“一五”计划。(2)含义: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变化:由重工业变为信息化。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4)认识: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4.阅读图文材料,完

20、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材料二1959年谷物产量下降了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千克下降到1960年的163.5千克,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了23.4%。材料三1959196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1)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这一事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简要指出材料三体现的经济发展特征,并分析其中增长趋势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1)实质:变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历程: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广大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2)重要现象: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城乡人民生活困难。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农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原因: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