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467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2019榆林模拟榆林模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 鸦片战争 是因为 “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 贸易,主要在于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 鸦片战争 是因为 “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 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

2、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解析:解析: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 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 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 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 B 项正确 ;项正确 ; 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C 项说法错误,排除;项说法错误,排除;D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答案:B 2(2019河南八市联考

3、河南八市联考)1933 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 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 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 ”这反映了 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 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 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 ”这反映了 ( ) 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 B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 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 解析:解析: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关系

4、我国国 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 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关系我国国 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 重视,故重视,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3(2019百校联盟联考百校联盟联考)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 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 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 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 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 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

5、参与者;二是采 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 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 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解析:解析:从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 国的特权和地位,故 从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 国的特权和地位,故 A 项正确;项正确; B 项是表面现象,排除;项是表面现象,排除;C

6、、D 两项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两项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答案:A 4(2019皖江名校联盟联考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861 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 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 罗孝全曾声称 : 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 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 罗孝全曾声称 : (洪秀全洪秀全)要我来, 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 人。洪秀全此举意在 要我来, 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 人。洪秀全此举意在( ) 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 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

7、目的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 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 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 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 要我来,是让我来 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 B 项。项。 答案:答案:B 5(2019临沂模拟临沂模拟)20 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

8、许多章程,例如 各省咨议局章程 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资政院院章以及钦 定宪法大纲 。这体现了 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 各省咨议局章程 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资政院院章以及钦 定宪法大纲 。这体现了( ) 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 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 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 解析:解析:各省谘议局章程 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资政院院章 说明西方的议会制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带有宪 法的性质,故 各省谘议局章程 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资政院院章 说明西方的议会

9、制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带有宪 法的性质,故 C 项正确 ;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从项正确 ;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从 19 始末开始 的,故 始末开始 的,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也是在项错误;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也是在 19 世纪末,故世纪末,故 B 项 错误;清末的预备立宪使清朝统治基础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 故 项 错误;清末的预备立宪使清朝统治基础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 故 D 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答案:C 6(2019怀化模拟怀化模拟)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 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集中讨论古今问

10、题,尤 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 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 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 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 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解析:解析:依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依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 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这种变化说明对中国社会改造 的层次加深,故

11、 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这种变化说明对中国社会改造 的层次加深,故 B 项正确;依所学,中外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故项正确;依所学,中外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故 A 项错误;依所学,中国近代的潮流是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对中国的 影响并未减弱,故 项错误;依所学,中国近代的潮流是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对中国的 影响并未减弱,故 C 项错误;依所学,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完 全否定,故 项错误;依所学,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完 全否定,故 D 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答案:B 7(2019邯郸模拟邯郸模拟)下表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 化可以用来表明 下表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

12、斗争情况。这种变 化可以用来表明( ) 时间时间结果结果 19121920 年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 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 产业工人的声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 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 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 年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 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 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 政治诉求 经济、 政治诉求)全面全面 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工人阶级逐步

13、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解析:解析: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 是自发, “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 果 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 是自发, “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 果(经济、政治诉求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 A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A 8(2019石家庄模拟石家庄模拟)1927 年年 4 月至月至 5 月,在武汉召开的

14、中共五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 大上, 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并规定 “中央及省监察委员, 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大上, 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并规定 “中央及省监察委员, 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 B重视党内纪律与监督重视党内纪律与监督 C努力加强对国民政府的监督努力加强对国民政府的监督 D开始关注革命领导权开始关注革命领导权 解析:解析:根据题目中“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 员兼任”得出,更多的是关注中共对领导权的重视,并未牵涉党内的 监督,故

15、根据题目中“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 员兼任”得出,更多的是关注中共对领导权的重视,并未牵涉党内的 监督,故 B 项错误、项错误、D 项正确。纠正党内的右倾错误是项正确。纠正党内的右倾错误是 1927 年年 8 月月 7 日召开的八七会议的意义,排除日召开的八七会议的意义,排除 A 项;项;C 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 视党内的纪律与监督,未反映对国民政府的监督,排除 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 视党内的纪律与监督,未反映对国民政府的监督,排除 C 项。项。 答案:答案:D 9(2019佛山模拟佛山模拟)193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

16、。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 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 和国。 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 和国。1936 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 解析:解析: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 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 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体现了马克

17、思主义中国化, 故 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 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 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故 A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A 10(2019安徽十校联考安徽十校联考)2014 年年 9 月月 3 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 鸣个方阵, 鸣14声礼炮 ; 同时, 纪念馆南而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 声礼炮 ; 同时, 纪念馆南而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 14 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米。对

18、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 B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 C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D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 解析:解析:中国抗战中国抗战 14 年是从年是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 战算起,表明肯定东北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故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 战算起,表明肯定东北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故 B 项

19、正确;项正确;14 是纪念 中国抗战 是纪念 中国抗战 14 年,与抗战起始时间的界定无关,故年,与抗战起始时间的界定无关,故 A 项错误;项错误; 1937 年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一致抗日,故“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与材料不符,故 年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一致抗日,故“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但不 是材料中突出 项错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但不 是材料中突出 14 年抗战的主要意图,故年抗战的主要意图,故 D 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答案:B 11(2019广州模拟广州模拟)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

20、介石与李 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 , 更要考虑 “政略” 。“七七” 事变后, 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 “政 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 要意图是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 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 , 更要考虑 “政略” 。“七七” 事变后, 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 “政 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 要意图是( )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确保上海重要的国

21、际市场地位 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解析:解析:根据“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 ,更要考虑政略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 一个国际市场”可得出其想取得外交的主动,改变国际形象,赢得国 根据“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 ,更要考虑政略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 一个国际市场”可得出其想取得外交的主动,改变国际形象,赢得国 际援助,故际援助,故 C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C 12(2019安康模拟安康模拟)在在 1949 年庆

22、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周年时, 毛泽东说:在过去 周年时, 毛泽东说:在过去 28 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 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 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 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 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 A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B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 C旨在为七届二

23、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D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只不过是像万 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根据材料“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只不过是像万 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1949 年年 6、 7 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中共面临着建国、社会主义革命等艰巨任 务,故 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中共面临着建国、社会主义革命等艰巨任 务,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共共 2 小

24、题, 第小题, 第 13 题题 25 分, 第分, 第 14 题题 12 分, 共分, 共 37 分分) 13(2019山西五地市联考山西五地市联考)(25 分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 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 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 ; 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 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 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 “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 人与家庭

25、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 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 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 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 ; 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 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 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 “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 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 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

26、化来实现在乡村的 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 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 “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 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 “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19 世纪世纪 70 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 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 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

27、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 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 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 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 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 “效法美国选举 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 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 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 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 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

28、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 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 “效法美国选举 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 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 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16 分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 历史因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 历史因素。(9 分分) 解析

29、:解析:第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 二小问原因, 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经济、 政治、 思想等方面回答。 第 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 二小问原因, 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经济、 政治、 思想等方面回答。 第(2) 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答案:(1)特点: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儒 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家国同构;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重视伦理教 化等。 特点: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儒 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家国同构;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重视伦理教 化等

30、。 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 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 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 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 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 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 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14(2019泰安模拟泰安模拟)(12 分分)阅读材料,完

31、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 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 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 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材料 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 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 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 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 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

32、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 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 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再 结合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的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这一主 题可以确立的主题是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然后再结合国共 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论述时一定围绕着所立的主题进行 阐述。 根据材料信息“两党在相同的社

33、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 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再 结合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的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这一主 题可以确立的主题是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然后再结合国共 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论述时一定围绕着所立的主题进行 阐述。 答案:答案:论题论题 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阐述:阐述:(1)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 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

34、,导致政权垮台。 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 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 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 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 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 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 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 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 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 否则必然会失败。 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 否则必然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