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59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生物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讲义:第27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Word版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7 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b)。3.食物 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4.生物放大(b)。5.营养级(a)。6.生态金字塔(b)。7. 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 (1)含义: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生态系统两类。 (3)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

2、物成分即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 (如多数动物)及分解者。 (4)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食物链、生物放大与食物网 (1)食物链 主要类型:捕食食物链(起点:活的动植物)和腐食食物链(起点: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 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2)营养级的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3)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 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总结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4)生物放大

3、 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 害的现象。 途径:食物链。如 DDT 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5)食物网 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 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3.生态金字塔 (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 倒置。 归纳总结 生态金字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特例 (1)数量金字塔在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养级

4、的生物个体很小时,会出现倒置 现象。 (2)生物量金字塔也有特殊形状,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 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 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表明流过生产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少。 (3)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如人工鱼塘中 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者(鱼)的多。 (1)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

5、是分解者( )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7)由于生物放大,DDT 等有害物质对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可能造成灾难性影响( ) (8)在一些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呈现倒金字塔形( ) 请根据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或绿色植物鼠蛇 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鹰。 (3)图中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呼吸过程。 (4)草原比农田生

6、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 调节能力强。 1.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 D、C 为“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 ,则 A、B 为消费者和 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 D、C 中指出箭头多的 D 为“生产者” , 指入箭头多的 C 为“非生物成分” ,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若为自养型生物, 则为生产者, 包括绿色植物、 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判断消费

7、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 费者。 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 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2.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1)下面图中, 图 1 和图 2 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 1 中的食物链是丙甲 乙丁 ; 图 2 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 图 3 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 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 4 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图解,A 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D 是非生物成分,其中的食物链是 AB。 (2)数

8、据表格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 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ABCD Pg15.9870.70.9141.0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约 1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3)数据表格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 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ABCDE 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 由于生物放大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 A 有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 一营养级,C 和 E

9、 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 有机汞浓度最高,属 于最高营养级,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命题点一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D.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C 解析 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细菌),但腐生细 菌都是分解者,A 项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如硝化细菌),B 项错误;自养型生物

10、能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都是生产者,生产 者也都是自养型生物,C 项正确;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故 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 2.下图表示 DDT 沿着食物链转移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B.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各营养级代谢排出有毒物质的能力减弱 C.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D.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 答案 D 解析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都是 分解者,所以“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辨析生产者、消

11、费者和分解者的生物组成 (1)细菌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则属于特殊的 消费者。 (2)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未必都是绿色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 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4)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 (5)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命题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与稳定性 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对应种群的集合,称为该生

12、态系统的群落 B.食草昆虫的锐减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C.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10 条食物链,其中狐处于两条食物链中 D.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不仅仅是青蛙和蜘蛛 答案 D 解析 图中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 群落,A 项错误;食草昆虫的锐减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化,致使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减弱,B 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9 条食物链,C 项错误;吃虫的鸟和蜘蛛之间、猫 头鹰和蛇之间也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 项正确。 4.(2019杭州模拟)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 3 条

13、食物链 B.生物体内 DDT 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 C.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 D.蛇在此食物网中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食物链的书写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图中的食物网共有 3 条食物链,A 正确 ; 一些有毒物质(如 DDT)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会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 缩,B 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C 正确;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第三和第四两个 营养级,D 错误。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 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 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14、 。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简单记为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 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 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 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 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 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

15、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 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 环节少的先看见” 。 命题点三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生态金字塔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 系统的基石,A 项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 腐生细菌、真菌

16、和少数动物,B 项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 项正确;食 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项正确。 6.图 a 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 b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 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组成 a 和 b 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流经 a 或 b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a 或 b 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C.b 生态系统可以对 a 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D.人类活动均对 a 或 b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答案 B 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不能满足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需要,必须从其他生态 系统获取物质和能量。 考点二

17、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g/(m2a) 或 J/(m2a)(a 代表年)。 (1)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2.8 106 J 叶绿体 (2)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 GP 表示。 (3)净初级生产量 : 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 生长和繁殖,用 NP 表示,即 NPGPR。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1)

18、单位:g/m2或 J/m2。 (2)NPGPRError! 3.次级生产量 : 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次级生产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 有机物质。 (1)单位:g/(m2a)或 J/(m2a)。 (2)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 提醒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1/2,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 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 (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R( ) (3)陆地的初级生产量0,则生物量增加 ; 若 GPR0, 则生物量减少,D 正确。 2.(2

19、018宁波中学期中)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包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 B.为次级生产量 C.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答案 C 解析 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可利用的能量,所以不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为 植食性动物摄入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剩下的即是有机物积累量,可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之和为植物有机 物积累量,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命题点二 有关生产量、生物量表格、坐标曲线图的分析 3.(2018学军中学期中)如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

20、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光强度下降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 c 点所示的状态,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在自然状态下,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 答案 D 解析 曲线中随水深增加, 净初级生产量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光强度下降影响了光合作用, A 项正确;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 c 点,净初级生产量为 0,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B 项 正确;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C 项正确;在自然状态下, 净初级生产量高的生态

21、系统次级生产量不一定高,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D 项错误。 4.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周龄1239171819 体重(g)57921386101 2311 2531 255 周增重(g)2435469257222 A.每周体重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 答案 B 解析 生物量、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都指干重,即有机物的量,每周体重测量值为鲜重, 所以不能指生物量,但是可以用鲜重来反映其变化趋势,周增重指一周内动

22、物增加的体重(包 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等),能反映动物的有机物的量在增加,动物一周内有机物的增加即 为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A 错误,B 正确;动物次级生产量为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即只 包含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故 C 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动物的体重(鲜重)一直在增加, 从而可反映出动物的生物量(干重)一直在增加,但是到最后三周时,体重(鲜重)增加的量已经 很少,从而反应出生物量(干重)增加也很少,所以延长饲养时间不能提高效益,D 错误。 探究真题 预测考向探究真题 预测考向 1.(2017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

23、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答案 D 解析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 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 主,B 错误;捕食食物链中,不存在分解者,C 错误;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和 富集,D 正确。 2.(2017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

24、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答案 B 3.(2018浙江 11 月选考,27)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 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 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答案 C 解析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 错误;生物量 金字塔倒置未必数量金字塔也倒置,B 错误;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一半,

25、D 错误。 4.(2016浙江 10 月选考)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 1 所示, 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 2 所示。 请回答: (1)图 1 中的生物构成了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种。 (2)图 1 中生物体内 DDT 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 (3)图 2 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 效率是_(用图 2 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_的同化 实现的。 答案 (1)10 3 (2)北极狐和雪鸮 (3)分解者 100% 生产者(苔藓、苔草等) b a 解析 (1)由图 1 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10 条食物链,苔藓和苔草是

26、生产者,都是第一营 养级;雪兔、旅鼠、驯鹿均以苔藓和苔草为食,故雪兔、旅鼠、驯鹿这三种生物都是第二营 养级。 (2)DDT 可以通过生物放大作用,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含量最高,在图 1 的生态系统中, 北极狐、 雪鸮同属于最高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故生物体内 DDT 浓度最高的生物是北极狐、 雪鸮。 (3)在图 2 中,、表示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所以是生产者,和是消费者, 甲可以利用、 、 的物质和能量, 故甲是分解者 ; 由图示可知, a 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 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故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b/a100%;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

27、光合作用实现的, 此题中生产者指的是苔藓、 苔草等。 5.(2017浙江 4 月选考)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 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 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直接 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 答案 (1)8 四、五、六 (2)减少 自我调节 (3)不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 蚤

28、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 解析 (1)图中共 8 条食物链, 绿鹭可以处于第四、 五、 六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 划蝽将吃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 主要是由于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 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鲶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水蚤同化量中的一部分,故鲶鱼粪 便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是由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湖州模拟)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型生物均位于食物链的起点 B.分解

29、者均位于食物链的顶位 C.食物链是光合产物富集的通道 D.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答案 A 解析 自养型生物均位于食物链的起点,A 正确;捕食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B 错误;食物 链是有毒有害物质富集的通道,C 错误;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10%, 与食物链的长短无关,D 错误。 2.若某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可代表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曲线分别为 a、b B.b 曲线的形成与呼吸消耗有关 C.由图示曲线可知,叶面积指数为 10 时为对该森林利用的最佳时期 D.图示曲线表明叶

30、面积指数越大,森林生产量越高 答案 B 解析 图中可代表净初级生产量的曲线为 b, 代表总初级生产量的曲线为 a, 总初级生产量减 去呼吸消耗量即净初级生产量,图中显示叶面积指数为 4 时,该森林资源的净初级生产量最 高,资源利用在该时期最佳;由该曲线图可推知,叶面积指数过大时,总初级生产量并不随 之无限上升,且净初级生产量反而会有所下降,故 A、C、D 所述均不正确,只有 B 正确。 3.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31、 C 解析 据图可知,该食物网有 9 条食物链,A 错误;硅藻是生产者,B 错误;磷虾只捕食处 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C 正确;蓝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度捕杀,D 错误。 4.(2018浙江模拟)如图为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B.该食物网有 4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C.如果有毒物质 DDT 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 DDT 最多的生物是鹰 D.若鼠的数量大增,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

32、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除了包含图中画出的生物成分外,还缺少非 生物成分及分解者,A 项错误;图中共有 4 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 昆虫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其 中最长的为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B 项正确;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 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 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即鹰体内含 DDT 最高,C 项正确 ; 若某种原因导致 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数量大增,在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

33、数量会增多,随后 鼠的数量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项正确。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 CO2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 都有可能是细菌 D.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 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 曲线 CO2释放量为正值 且不变,表明 a 不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 正确;图中 b 曲线 CO2的释放 量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 b 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 曲线 CO2释

34、放量为负值且不变, 这说明 c 能消耗 CO2,但与光照无关,所以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b、c 同为生产 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 正确;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 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C 正确;b 曲线只能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D 错误。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可能有 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 8 条食物链组成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

35、四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 正确 ; 该食物网中共有 8 条食物链,B 正确 ;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 消费者外, 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C 错误 ; 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等级1营养级级别,D 正确。 7.(2019乐清质检)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 四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甲乙丙丁 B. C. D. 答案 D 解析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 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若生物成分一样多,

36、 则生产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故选 D 项。 8.(2018绍兴选考适应性考试)下表是一个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查 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时间t0t1t2t3 生物量(g/m2)N2N4N4N A.该种群净生产量在 t1t2期间的积累量为 2N B.t0t1期间的呼吸量大于 t1t2期间的呼吸量 C.t2t3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为 0 D.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4N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t1t2期间生物量的差值为 2N,故积累量为 2N,A 项正确;净生产量是初 级生产量与呼吸量的差值,无法计算呼吸量和出生率,B、C 项错误 ; 4N 是指生物量最大

37、值, 与环境容纳量的含义不同,D 项错误。 9.(2018嘉兴联考)下列关于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者就是指各种动物,不包括分解者 C.分解者的生产量不会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 D.顶极群落的初级生产量大于演替中的群落 答案 A 解析 净初级生产量会被第二营养级和其他消费者摄入体内,转化为次级生产量,A 正确; 次级生产者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B 错误;分解者的生产量能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如小鸡 吃蚯蚓),C 错误;顶极群落的初级生产量不一定大于演替中的群落,D 错误。 10.(2018台州校级模拟)下列关于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描

38、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 B.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小于陆地生态系统 C.生态金字塔包含生物量、能量、数量及年龄金字塔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成蛙数量可获得该种蛙的种群密度 答案 B 解析 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A 项错误;海洋生态系统 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1/2,B 项正确 ; 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 态金字塔,不包括年龄,C 项错误;种群密度是指该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数量,而非 只是指成蛙的数量,D 项

39、错误。 11.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植物 B,它们的营养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 A.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植物 B 这三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了生物群落 B.鳙鱼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了 C.适当施肥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 B 的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鳙鱼的产量 D.若浮游动物 A 的次级生产量为 0,则它的生物量也为 0 答案 C 解析 生物群落包括该池塘所有生物,如微生物等其他生物,A 项错误;鳙鱼粪便中的能量 属于浮游动物 A 的同化量,B 项错误;适当施肥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 B 的光合作用能力,流 经

40、该食物链总能量提高,故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C 项正确;浮游动物 A 的次级生产量 为 0,表明浮游动物 A 没有生长积累有机物,但是其生物量不为 0,D 项错误。 12.下列与生物放大及生态金字塔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有害物质可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从而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造成生物放大 B.若以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所构成的金字塔应为正 立的 C.就数量金字塔而言,某些状况下可能呈现倒金字塔形 D.就能量而言,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置的 答案 B 解析 由于生物放大作用,营养级越高,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越大,因此若以杀虫剂

41、与有 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所构成的金字塔应为倒立的。 13.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 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解析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能量在由土著鱼流向鲈鱼的过程中减少,因此鲈鱼的 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 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 土著鱼 a、 b 的数量都下降, 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相应地浮游植物总量先锐减后急升

42、最后趋于稳定, A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2018杭州一模)微藻是一群体型微小、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 它在水产养殖、 水质净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型。请回答: (1)图中属于植食动物的有_。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若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重金属 污染,则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水生生物是_。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将_(填“降低”“基本不变”或“增高”)。 (3)在一段时间内,某人每天都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但他的体重却没有发生变化。从能量流动 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答

43、案 (1)牡蛎、桡足类、虾 6 (2)分解者 鱼 降低 (3)摄取的能量等于呼吸消耗和随粪 便排出的能量之和 解析 (1)图中属于植食动物的有牡蛎、桡足类、虾。该食物网中包含了 6 条食物链。(2)从生 态系统成分分析,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若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则重 金属含量最高的水生生物是鱼。 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 则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降低。 (3)在一段时间内,某人每天都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但他的体重却没有发生变化。从能量流动 的角度分析,摄取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量积累量(体量),所以其原因是摄 取的能量等于呼吸消耗和随粪便排出的能量之和。 15.(2019温

44、州十校联考)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 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生物构成了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 (2)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段上,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3)由于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则可使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 藓和地衣的数量_。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出生率明显降 低,其年龄结构将呈_型。 (4)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 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最高。此现象称为_。 答案 (

45、1)5 浮游动物、北极兔、驯鹿 (2)水平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衰退 (4)生物放大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藻类、苔藓和地衣属于生产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图中食物 链有 5 条,分别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类海豹北极熊;苔藓和地衣北极兔北极狐 北极熊;苔藓和地衣北极兔北极狼北极熊;苔藓和地衣驯鹿北极狼北极熊;苔 藓和地衣驯鹿北极熊。(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 5 条食物链,根据各条食物链的组 成可知,位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北极兔、驯鹿。(2)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 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由于北冰洋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 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北

46、极熊在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会导致驯鹿数量减少,从而导 致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 北极熊出生率明显降低,其年龄结构将呈衰退型。(4)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 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 质的浓度最高,此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16.(2018金华十校高三联考)某池塘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池塘的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形成_。太阳鱼处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_个 营养级。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可以流向生态系统的 _成分中。 (3)水

47、质中轻微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在鲈鱼体内高度积累的现象称为_。 若污染严重,大量生物死亡将会引发_调节。 (4)如果去除池塘中的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 答案 (1)生物群落 四 (2)分解者 (3)生物放大 正反馈 (4)增加 解析 (1)各种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 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太阳鱼处于第四个营养级。(2)浮游植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 作用,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污 染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生物死亡又会导致更严重的污染,这是正反馈调节。(4)除去双翅目幼 虫,相当于减少一个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浪费,鲈鱼产量将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