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64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微题组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苏教.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微题组五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微题组五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非选择题 1 1.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效果除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发 育时期、激素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时间外,还与 有关。 (2)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用植物幼茎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在其他条件适宜时,图中 点之后,植物幼茎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不成正比。据图中生长 素与乙烯的浓度变化关系分析,其原因是 。 (3)有关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脱落酸能促进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有人提 出:脱落酸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

2、乙烯合成来实现的。为了验证这种假设,研究者选用 缺陷型突变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进行处理,对照组 处理; 一段时间后,检测 。若检测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说明上述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答案(1)信息 激素的浓度 (2)T1 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 M 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3)脱落酸 不(或用等量清水) (实验组和对照组)乙烯含量 不成立 解析(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子,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 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2)在其他条件 适宜时

3、,图中 T1点之后,植物幼茎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不成正比。原因是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M 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3)研究者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幼苗 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进行处理,对照组不处理或用等量清水处理;一段时 间后,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乙烯含量。若检测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则说明脱落酸对根生长所 产生的作用,不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故上述假设不成立;若检测结果是实验组乙烯含量低于对照组, 则支持上述假设。 2 2.(2018 北京朝阳一模)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 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据

4、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用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 如图所示: (1)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 ,BR 可以 (填“促进”或“抑制”) 生长素运输,且对 (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二: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 号1 23456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芹菜幼苗的 平均株高/cm/cm 1 6 20 38 51 42 20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3)第 2、6 两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相同,油菜素内酯(BR)对芹菜幼苗生长的 (填“促 进”

5、或“抑制”)作用相同。 (4)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 BR 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 (填“赤霉素”“乙烯” 或“脱落酸”)。 答案(1)双向 促进 尖端向中部运输 (2)油菜素内酯(BR)的浓度 (3)促进 (4)赤霉素 解析(1)从图中看出,在甲、乙两个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故生长素在根部的 运输方向为“双向”,且在实验组(加 BR)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含量都多于对照组,由此 推断 BR 可促进生长素的运输。但在乙组实验中,实验组的放射性碳标记的 IAA 含量与对照组的差 值较甲组的大,故 BR 对尖端到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2)由表可知,该实

6、验中油菜素内酯 浓度是自变量,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是因变量。(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 的促进作用存在最适浓度,在低于最适浓度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升高,其促进作用增强;在 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升高,其促进作用减弱;故在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时,会出现 BR 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的现象。(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衰老并抑制细胞分裂,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和植株增高,与 BR 作用类似。 3 3.(2017 海南)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 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

7、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 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枝条 数 第 9090 天 存活枝条 数 第 9090 天存活 时 的生根枝条 数 首次出 根 所需天 数 050501275 0.550504030 1.050504325 1.550504130 2.050433830 3.05037333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 。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 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 (答出 两点即可)。 (3

8、)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 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3)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解析(1)生长素用量为 0 时,促进生根的生长素为内源生长素。由于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 切口部位的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故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2)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 枝条生根的影响,除了第 90 天存活时的各组生根枝条数和首次出根所需天数外,还可以从每个枝条 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指标进行观测,以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3)低浓度 生长

9、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增高,又能 够抑制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故表现为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4 4.水稻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为水稻籽粒的增重期。水稻穗顶部的籽粒为 强势粒,基部的籽粒为弱势粒。 注开花后第 4 天受精 图 1 图 2 (1)水稻籽粒增重与内源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强势粒的增重在 迅速开 始。弱势粒受精后增重缓慢,直到第 20 天强势粒 才开始迅速增重。ABA 含 量与对应籽粒增重的变化趋势 ,推测在水稻籽粒增重时 ABA 能调节光合作用产物 的 。 (2)在水稻灌浆结实初期喷

10、施一定浓度的 ABA,以喷水为 ,结果如图 2 所示,喷施外源 ABA 对水 稻 的增重更明显。 (3)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水稻增产提出合理建议。 。 答案(1)受精后(或开花后第 4 天) 增重高峰过后 相似 运输(或转运) (2)对照 弱势粒 (3) 在水稻灌浆结实初期喷施一定量适宜浓度的 ABA 解析(1)比较图 1 中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的两条曲线可知,强势粒的增重在受精后(或开花后第 4 天) 迅速开始。弱势粒受精后增重缓慢,直到第 20 天强势粒增重高峰过后才开始迅速增重。比较图 1 中强势粒和弱势粒中 ABA 的两条曲线可知,ABA 含量与对应籽粒增重的变化趋势相似,推测在水稻

11、籽 粒增重时 ABA 能调节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或转运)。 (2)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在水稻灌浆结实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 ABA 为实验组,则以喷水为 对照组;根据图 2 可知,喷施外源 ABA 对水稻弱势粒的增重更明显。 (3)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要使水稻增产,可在水稻灌浆结实初期喷施一定量适宜浓度的 ABA。 5 5.某兴趣小组对生长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芽的数量大大增 加,从生长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 是 。那么下列四个图中,能正 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 1、侧芽 2、侧

12、芽 3 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 远) 。 (2)番茄营养丰富,若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高浓度生长素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子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 (3)下面是他们研究生长素的三组实验设计示意图。 根据实验设计示意图 1 结果可知,切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终来 自 。 如果实验设计 1 是为了研究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 实验是 。 实验设计图 2 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 如果实验设计 3 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将实验设计示意图中的 甲、乙两图画图补

13、充完整。 答案(1)解除了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 B (2)C (3)胚芽鞘尖端 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琼脂块,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右侧(对照组为空白琼脂块,其他与实 验组相同) 实验结果为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如图,或放于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中间,比较直立生长高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采茶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顶芽 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首先运输到最近的侧芽,越靠近顶芽的侧芽,其生长素浓度越高,而侧芽 1、侧芽 2、侧芽 3 距离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所以侧芽 1、侧芽 2、侧芽 3 处的生长素浓度逐渐降 低。(

14、2)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因此用高浓度生长素喷洒 幼果,可能会导致部分果实脱落。(3)实验一中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放置 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最终来源于胚芽鞘尖端。若需完善实验,应以未放置胚芽鞘尖端的空白 琼脂块做对照,以排除琼脂块本身的作用。实验二中的单侧光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起作用,所 放置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右侧的生长素较多,应该向左弯曲生长。在探究单 侧光对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时,可将切下的尖端放在 A、B 两个琼脂块上,在单侧光下照射 一段时间,之后将两个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观察两个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所得 现象应该是放置背光侧下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程度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