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91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7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Word版含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第卷 本卷共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9 年到 1982 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 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A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全形成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21939 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 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 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凡赞

3、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 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3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 合同法等相继制定。 进入 21 世纪, 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41949 年 6 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指出要教育农民,

4、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在 “人民专政”中的领导权及担负的教育农民的责任。由此可知,材料 A坚持农村工作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坚持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同盟军作用 C强调工农联盟在民主革命中的基础作用 D体现了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5据统计,1949 年 10 月至 1954 年 9 月,我国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只有 48 件,而 1954 年 9 月下半月至 1957 年则达 430 多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走向健全 B社会主义改造急需法律保障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 D宪法颁布后明确了立法方向 6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 年 8 月 3 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

5、问题的决定” ; 2013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 这意味着已实施 50 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材料说明了 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政策名称 1947 年 5 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80 年 3 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 1997 年 7 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6、C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D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8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 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9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 年宪法修正 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

7、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 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 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 101949 年 9 月 30 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 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 A体现了新中国政府主权的人民性 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坚定信心 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 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 11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 1982 年,全国

8、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219641978 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 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 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 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13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

9、: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 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 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 141955 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 批转 15 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151948 年毛

10、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 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 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 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 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 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 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 16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成果 1953 年 12 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 4 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6 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 年 4 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

11、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17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 年 1 月 28 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 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8 19551971 年, 一共有 44 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中非洲国家有 25 个, 亚洲国家有 12 个。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C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如图所示

12、,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用周易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来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 项基本原则的外交创举。据此可知,习近平主要强调该外交原则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 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C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D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11955 年 1012 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1958 年 2 月,日本工商界访华代表 同中方签订了钢铁领域的长期(1958 年至 1962 年 5 月)货贸协议,引起了

13、各方的重视。这说明 A中日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B日本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经济交流突破意识形态束缚 D中国外交方针实行重大调整 22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 1952 年的 撤离地狱 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 1962 年的 诺 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 2009 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 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23下面为中国公民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备注”栏变化情况统计表,由此得出的最准确

14、的历史结论 是 版本备注 1949中俄文对照 1953从 1956 年 8 月 13 日起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 1971中法英文对照,印章有“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75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1980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A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B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242018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迎来成立 60 周年大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最早成立于新疆地区了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被 1954 年宪法

15、正式确认 第第 II 卷卷 本卷包括本卷包括 25、26、27 三个大题,共计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 时代风貌 时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 年 到 1978 年以前 12 人 36 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吴 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 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 五反”、台海纷争、达赖叛逃、“大 跃进”、中越战争、文化

16、大革命、尼 克松访华等 1978 年 以后 40 余人近百次,政要仍占据封面人物的主流, 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 8 次。1996 年,女 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 发、杨紫琼、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 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 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杨振宁、李泽锴、吴仁宝、 刘雯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 逝世、台独活动、台湾地震、贫困 落后、环境污染、港澳回归、移居 国外、SARS、北京奥运会、人民币 国际化等 上表能反映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变化,选取其中一个变化,并说明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20 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 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 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 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 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 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囯作为有

18、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 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 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 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 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 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

19、 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 互流动,改变了 22 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1949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 法律、法

20、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 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 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 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 1982 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 年,宪法第 11 条增加“国家允许 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 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 年,宪法第 15 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

21、, 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 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 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 年 1997 年, 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 5.8 万人发展到 29.2 万人。到 1996 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 15.7 万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10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20 世纪

22、80 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 并说明其影响。(10 分)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 历历 史史 答答 案案 第卷第卷 1【解析】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 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故 C 正确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提出, 21 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 A;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全形成是 20 世纪 90 年代,B 错误;表明经济 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是 1984 年,排除 D。 【答案】C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边区参议会的“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 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措施有

23、利于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巩固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 奠定基础,并且边区参议会的建设经验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有意的借鉴,故 D 选项正确; 直接民主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 不通过中介和代表, 材料内容 “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 说明参议会不是直接民主,故 A 选项错误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 年 9 月已经建立,故 B 选 项错误;边区参议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巩固统一战线,最后取得抗日战争 的胜利,这时期还没有完全实现人民的当家做主,故 C 选项错误。 【答案】D 3【解析】“担保

24、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 则”这一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 法制建设,C 正确。A 中最完备说法绝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开始提出是 1997 年,B 错误;材 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D 错误。 【答案】C 4【解析】题干中强调“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在人民专政中的领导权及担负的教育农民的责任”, 再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49 年 6 月”,可以推论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成功,工人阶级将 要执掌政权,所以中国革命重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故选 D; 1949 年 6 月中国民 主革命

25、的任务即将完成,所以题干所述不该是民主革命,选项 ABC 都是关于民主革命的结论,均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C。 【答案】D 5 【解析】 材料中 1954 年 9 月以前我国制定的法律缺乏明确的宪法依据, 因而法律法规制定的很少, 而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为制定法律法规提供了宪法依据和方向, 从而促进了大量中央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D 项正确;材料中大量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利于健全法 律体系,而不是法律体系健全的结果,A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始于 1953 年,B 项错误;材料中 的现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无关,C 项错误。 【答案】D 6【解析】劳教制度一

26、度对维护社会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重视依法治国的今天,劳教制度的 弊端也很明显, 从而被依法废止。 因此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故答案为 D 项。 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来看,国务院当年的规定具有法律依据,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 法律制定问题,不是法律的执行问题,排除 B 项 ; 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 C 项。 【答案】D 7【解析】从表格内容来看,在 1947 年至 1997 年的 50 年间,我国地方管理政策进行了多次创新, 基本适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体现的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政治理念, 故 A 项正确;民族自治区、

27、经济特区不涉及主权问题,排除 B;C 只适用于民族自治区,排除;D 适用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A 8【解析】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 D 项正确 ; 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人大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B 错误;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 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故 C 项错误。 【答案】D 9【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得到了宪法的保护,D 正确;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 革步伐加快、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

28、本方针,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B;中国特色市场 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是正确的,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C。 【答案】D 10【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显然说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国领导人尽力新中 国的信息,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新中国政权性质归属,故 A 项错误;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 底结束是新中国的成立,故 C 项错误 ; 口号只是一种信念,不可能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 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解析】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 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 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经济建设提供

29、了法律依据。故 答案为 D 项。1954 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 排除 A 项 ; 1982 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 排除 B 项 ; 1954 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排除 C 项。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关系。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致使中国外部 安全环境恶化, 中国为应对这一国际局势, 加强了内地的国防军事等发展。 故答案为 C 项。 AB 项, 改变旧有工业布局、发展内地经济并非主观目的,而是客观结果,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 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已经完成,而且这次调整主

30、要是调节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 与材料中“中西部地区”“三线建设”无关,排除。 【答案】C 13【解析】根据“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 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故 C 正确;由材料“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可知中国摒弃意 识形态的对抗,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维护主权意识而非发挥 中国的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4【解析】新中国试图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在坚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以国家利益 为重,独立自主地制定外交政策,故答案为 C 项。当时中国

31、并未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 A 项 ; 当时世界上处于两极对峙的局面,排除 B 项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发生在 1972 年,排除 D 项。 【答案】C 15【解析】依据材料“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 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 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 美国和平共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外交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故 C 正确;新时期 我国实现不结盟政策,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16【解析】材料中展示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

32、中国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 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 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结盟外 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 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 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 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 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

33、动的结论,排除。 【答案】C 17【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是二十世纪 70 年代,A 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 项错误;1964 年中法建交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但 不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C 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加紧控制西欧, 为对抗美苏,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 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终奉行独 立自主外交政策,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8【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

34、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此后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故 D 正确;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中 时间 “1955-1971 年” 不符, 排除 A; 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 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排除 B;材料表明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建交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D 19【解析】由图表可知第二次建交高潮是 1969 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多极 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 C 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 化是 1972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 ; 中

35、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 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 1953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答案】C 20【解析】材料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 断和选择,因此习近平在材料中主要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 C 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出了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没有体现突破意识形态禁锢的内容,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的内 容,故 B 选项错误 ; 材料“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故

36、D 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21【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两国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但从材料信息 来看,两国之间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说明两国的经济交流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故答案为 C 项。中日建交是在 1972 年,20 世纪 50 年代两国关系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排除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没有进 行重大调整,排除 D 项。 【答案】C 22【解析】五六十年代是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走向反面;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政治丑化减少;美国电影中“中国成

37、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反映 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大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已经为美国认同;美 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两国间关系的发展,相互交流得到发展,故 C 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电影中 “中国形象” 的变迁, 无法体现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排除 A ;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表述错误,排除 B ;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电影和美国政府的关系,排除 D。 【答案】C 23【解析】题中表格“备注”栏中从 1949 年版“中俄文对照”到 1971 年版“中法英文对照”, 说明我国逐渐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

38、系;再到 1980 年版“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说明 我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故 A 项正确 ; B 项只符合 “文革” 期间的护照, 排除 ; C、 D 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答案】A 24【解析】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共同纲领,最早确认是1954 年宪法,D 正确 ; A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是内蒙古;C 中高度自治错误。 【答案】D 第第 II 卷卷 25(12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本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社会发展方面,二是对外关系方面,结合表格的具体内容来看社

39、会发展方面主要从经济迅速发展、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以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多方面分析才可以。 对外关系方面特别要突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积极参加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 流加大加快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示例:1978 年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原因:中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改革开 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化,加快了与世界的交流;等等。 26(20 分) 【解析】 (1)原因:根据“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得出西欧的衰落, 美苏的兴盛 ; 根据“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

40、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 得出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根据“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得出国家利益的竞争。 (2)背景:根据“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得出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根据 “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得出世界格局已萌发 出多极化的趋向;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因经济危机而实力衰落也是尼克松主义出台的重要原因。 (3)影响:根据“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得出提高国际地位;根据“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 能性”得出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根据“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 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得出加快社会主义现

41、代化建设;根据“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 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得出推动科技文化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正常 化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答案】 (1)原因: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兴盛;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竞争。 (2)背景:美国因经济危机而实力衰落;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世界格局已萌发出多 极化的趋向。 (3)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中国与 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27(20 分) 【解析】 (1)结合材料“在无产阶级

42、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 六法全书。”、“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 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可以答为: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 较深。第二小问,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归纳,可以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 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 (2)由材料“

43、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 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家制 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 法律”和“1979 年 1997 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 5.8 万人发展到 29.2 万人。到 1996 年,全国专 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 15.7 万人。”,可以答为: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第二小问,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 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 (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 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 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 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 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 (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 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 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