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160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解析 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中国造纸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

2、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2018聊城高二期末)在欧洲,最早大量出版的就是机印书圣经,人人手捧圣经独立阅读,不再需要别人的口授与解释;新教就是典型的“印刷宗教”;机印书九十五条论纲半个月之内传遍德国,一个月之内传遍欧洲。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印刷术 A.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B.破除了民众对教会的迷信 C.导致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普及,解析 据材料“最早大量出版的就是机印书圣经”“机印书九十五条论纲半个月之内传遍德国,一个月之内传遍欧洲”,可知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和传播,故A项正确。,1,2,3,4,5,6,7,8,9,

3、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A.割圆术 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C.极限思想 D.精确的圆周率,解析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它用有限的符号可以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4.下表中史实与结论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

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欧洲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5.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 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 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

5、解析 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6.(2018桂林高二期中)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解析 由材料可知元世祖为授时历的编制提供了大

6、力支持,表明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历来”表述绝对,故排除;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7.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化统治阶级 B.服务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中的“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当时的人们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所以B项符合题意。,1

7、,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8.(2018保定高二期末)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 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可知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

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9.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每一部分各有侧重。其中之一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下列篇章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关雎 B.生民 C.鲁颂 D.伐檀,解析 生民,全名为大雅生民,是一首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9、22,23,24,25,26,27,28,10.(2018周口高二期末)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解析 材料“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屈原的心志是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1.(2018湖北重点

10、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北魏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是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孝文帝可能读过,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2.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

11、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解析 题干没有提及百姓疾苦,故A项错误;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故B项错误; 通过“涂巷中小儿薄劣”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的市井生活,故C项正确; 题干不能反映出深入民心,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3.(2018大连高二期末)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

12、、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A.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 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 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 D.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解析 根据材料“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4.(2018周口高二期末)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

13、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元杂剧的影响,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科举制对元杂剧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对元杂剧的影响,故C项错误;元杂剧属于通俗文学,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5.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

14、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解析 题干中“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以及嘉庆帝和道光帝对小说的评价,可知小说对社会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6.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

15、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反映当时 A.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B.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C.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D.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黑暗,“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弊病日益呈现,出现反封建的思想,“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均反映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7.(2018大连高二期末)在敦煌壁画中,魏晋

16、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解析 不同历史时期壁画的内容不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体现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8.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

17、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解析 C项与材料中“多是宣扬浮生若梦”“获得解脱与自由”相符,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9.京剧研究学者刘彦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

18、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解析 根据“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0.(2018郑州高二期末)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

19、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解析 据材料中京剧“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可知其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1.(2018大连高二期末)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解析 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的书写越来越简单规范,实用性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1,2,

20、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2.(2018河南三市高二期中)下列图片展示的是中国不同时期流行的字体。其中因其适用性至今仍然成为主要书写字体的是,解析 因其适用性至今仍然成为主要书写字体的是楷书,A项是楷书,故A项正确; B项是隶书,故B项错误; C项是篆书,故C项错误; D项是草书,故D项错误。,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3.某学者就楷书在

21、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解析 本题可结合楷书的特点分析。楷书笔画工整严谨,适合于比较庄重的场所,故唐人崇尚楷书。所以答案为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4.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

22、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解析 据材料“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可知符合草书狂放不羁的特点,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5.程朱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符合材料的是 A.青花瓷、珐琅彩呈现争奇斗艳 B.文人

23、画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意趣 C.服饰风格夸张开放尽显华丽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忽略法度,解析 宋朝时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像苏轼,其行书追求个性,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补充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

24、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材料二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据马克垚

25、世界文明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词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宋词“兴旺”的主要原因。(13分),答案 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及对文学艺术的创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26、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12分),答案 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渭绘画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把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融合为一体,在笔墨上豪放纵逸、酣畅淋漓,从而把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能书写内心情感的最高境界,把水墨大写意推向巅峰

27、,开创了近代大写意的这一体派。徐渭的画风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对清代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徐男浅谈徐渭的绘画艺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材料二 徐渭生活的明朝中后期,政治风气极为腐败。这种状况致使正直的读书人在仕途上屡遭碰壁,从而把精力集中到诗文书画、戏剧、小说等艺术的创作上去。与此同时,王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逐渐取代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给徐

28、渭这些富有开拓精神,追求个性解放的读书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摘编自孙冰、杨芳徐渭艺术的两面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渭画作的艺术特点。(6分),答案 个性鲜明;开创写意画新风;借物抒情,以形写意;用笔不拘一格;集多种艺术风格于一体。,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徐渭的画作属于文人画,结合文人画和他的开创性总结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9、,25,26,27,2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渭艺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7分),答案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江南经济的发展;心学的兴盛;“经世”思想的发展。,解析 考查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可从材料的“政治风气极为腐败”“心学逐渐取代了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等概括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

30、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

31、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6分),答案 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

32、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空前繁荣。主要因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选官制度的促进和教育的发展等。,解析 第(1)问和第(2)问中的“特点”从材料一、二中分别概括即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唐代诗歌艺术和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6分),答案 特点: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崛起过程艰难。原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