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1696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ppt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25,26,27,28,解析 根据拔擢“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即任命平民为官,是对重视世袭制的贵族政治的冲击,故B项正确; 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官反映的是私学兴起,是对“学在官府”的冲击,A项“官学兴盛”与题意不符; C项的土地状况与D项的“百家争鸣”与材料主旨不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2018潍坊高二统考)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

3、反映了先秦儒家 A.主张以人为本 B.强调君民共治 C.强调贤人治国 D.提倡礼法并施,解析 君民共治指领导或者皇帝与民众一起治理国家事务,材料中“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2018佛山高二期末)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诸侯纷争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规范社会秩序,解析 孔子的

4、核心思想是 “仁”,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强调“义”,“义”指合宜的行为语言,亦指合于道理、公正,是孟子面对列国纷争而强调的新的社会伦理原则;由荀子之言及所学知识可知,“礼”与“义”都有利于止乱,即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4.(2018张家口高二期中)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 A.是专政的一种手段 B.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 C

5、.是传播思想的手段 D.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解析 “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均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5.(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

6、证法思想的萌发 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根据题目中“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得出韩非子对道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

7、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解析 C项表述与题目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相符,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7.(2018山丹高二期末)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8、A.事异则备变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制天命而用之,解析 从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所提倡的,故D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8.(2019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检测)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

9、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解析 西汉陆贾提出秦朝的教训是“举措太众、刑罚太极”,也就是统治者做了太多的事情,而且刑罚过重,为吸取教训应该无为而治,而且要宽刑薄税,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9.(2019武汉高二调研)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加强思想

10、控制 B.培养政治人才 C.扩大儒学影响 D.确立选官制度,解析 由材料“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可知董仲舒主张兴建太学的意图在于培养政治人才,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0.(2018周口高二期末)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使法律丧失

11、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解析 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反映出儒法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1.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独尊儒术”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天人合一”,解析 材料中将君王的四政和上天的四季相比,意图说明四季与四政相对

12、应,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主张相符,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2.(2018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期中)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 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 C.三教并行 D.儒学式微,解析 由材料中的博士徐旷、沙门慧乘与道士刘进喜,及孝经心经老子可佐证,此时三种思想并行,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 “二程”是理学的开创者,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宣扬“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B是孔孟儒学,C是心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4.

14、(2019太原五中高二月考)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认同 A.先气后理 B.存天理,灭人欲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天理”指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他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继承并改造了孔子的思想,使其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

15、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5.(2018潍坊高二期中)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 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 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 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 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解析 C项与材料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相符,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

16、9,20,21,22,23,24,25,26,27,28,16.(2018聊城高二期末)“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两宋时期理学家辈出 B.理论化思辨化的儒学形成 C.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 D.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解析 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更具有理论化思辨化,也需要更多的儒学典籍充实其体系,故能起到推动四书地位上升的作用,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

17、,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7.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尽管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专制的精神,但仍未脱离封建传统思想的范畴,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尚未发生巨大变革,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18、4,25,26,27,28,18.顾炎武认为,“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曰吏胥”;“病民之尤者,生员也”。他大声疾呼:“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这些言论主要体现出顾炎武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致力于社会变革 C.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D.重视博学与考据,解析 从材料中主张废除生员,即改变读书人在国家的地位,是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思想,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

19、7,28,19.(2018晋中高二期末)顾炎武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挑战了先秦儒学权威 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人性、命运、天命等问题,圣人很少谈论,当今君子却整天挂在嘴上;如何进退、举止、辞受、取予是孔子、孟子经常谈及的,当今君子却很少提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顾炎武并不赞赏人们总空谈性、命、天道,而是主张注重实学,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

20、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0.(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下图形象地反映了 A.传统科技的兴衰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 儒家思想在汉朝和宋明时期出现高峰,契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1.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21、 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 根据材料中主旨,特别是“理岂外于吾心哉”,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2.(2019汕头高二质检)儒家学术研究中,对五经原文的注释称为“传”,后世对“传”加以注释称为“注”,对“注”进行阐发称为“疏”,此外还有“正义”“集解”等多种解释方式。这表明儒学 A.注重传承并不断发展 B.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C.流派众多各有侧重 D.兼容并包内涵丰富,解析 根据材料,儒学的研究在后人

22、的“传”“注”“疏”“正义”“集解”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3.(2019武汉高二调研)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黄宗羲认为臣子是为天下人做事,以天下为事的臣子则是君主的师友,体

23、现了君臣平等关系,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4.(2018周口高二期末)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表明王夫之 A.严格自律,注重名节 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 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 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解析 材料“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表明王夫之不同流合污,严格自律,注重名节,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

24、,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5.明清“民本”思想倡导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等。这说明明清“民本”思想 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 B.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C.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D.超越了儒家传统思想范畴,解析 明清“民本”思想中“平等论、限君论”“义利并重论”等观点与传统民本思想不同,甚至相悖,这些理论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等时代特点,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5、19,20,21,22,23,24,25,26,27,28,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纲领性作用。朱熹反对当时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认为这是诱人“干禄蹈利”“忘本逐末”、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教育。他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阐述:“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摘编自李婷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

26、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也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监督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

27、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摘编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4分),答案 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即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为人处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 主要内容:反对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

28、身”的人才;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修身、处事、接物等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建议建立的学校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朱熹、黄宗羲教育思想的相同之处。(11分),答案 特点:监督政府机构;具有议政功能,限制君权。 相同:都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都通过学校教育教化社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7.(

29、2018运城康杰中学高二期中)(13分)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0、25,26,27,28,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 “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31、26,27,28,(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6分),答案 孔子主张“仁”。被冷落。因为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被汉武帝采纳,并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思想核心”可根据材料概括,遭遇与原因应当从思想内涵与客观环境两方面概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根

32、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答案 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强调实践,具有务实倾向。,解析 “进步之处”需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归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3分),答案 原因:儒家能不断吸收其他学说,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能不断改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解析 “原因”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兼容并包和不断革

33、新等方面分析归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8.(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高二期中)(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 (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

34、,“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12分),答案 示例: 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 阐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确立论题,根据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可概括出论题,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