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7136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9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 古代历史人物 1.(2019全国2,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

2、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题干围绕司马相如生平组织材料,特别突出了其在汉赋上的成就。答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汉赋的特点,即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

3、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与汉代中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概括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和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考向一,考向二,2.(2019全国3,46,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

4、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考向一,考向二,参考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第(1

5、)问根据材料“郭子仪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得出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等信息可得出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得出培养人才的历史功绩。第(2)问根据材料中平定安史之乱和劝阻回纥军队等事件可得出身逢时势,勇于担当的结论;根据材料“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等得出忠于朝廷的结论;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的结论;根据材料“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

6、阻”可得出善于领兵,英勇善战的结论;根据材料“子孙与皇室通婚故谗谤不能行”等信息可得出富有政治智慧的结论。,考向一,考向二,3.(2018全国2,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

7、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考向一,考向二,参考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明朝

8、时期为蒙汉修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三娘子;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第(1)问要求“概括原因”,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思考和总结。第(2)问要求简要评价历史功绩,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来思考,要重点思考其活动对“蒙汉关系”和“草原发展”两个方面的影响。,考向一,考向二,4.(2018全国3,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

9、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考向一,

10、考向二,参考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宪宗的“元和中兴”。第(1)问根据材料“整顿赋税,裁减冗员财政状况开始好转”等信息,可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等信息,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材料“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等信息,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材料“讨伐”“主动投附”“分割裁减”等信息,可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1、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考向一,考向二,5.(2017全国1,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

1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

13、同。 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考向一,考向二,6.(2017全国2,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

14、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道德品

15、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弟子颜回。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第(2)问颜回受到后世的尊崇既与孔子的赞赏有关,也与汉代以后儒学受到尊崇有关。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作为孔子得意门生的颜回也因其杰出表现而受到尊崇。,考向一,考向二,7.(2016全国1,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

16、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考向一,考向二,参考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名将高仙芝。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即所谓“时势造英雄”,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民族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即可。第(2)问从“功”“过”两个角度评价高仙芝,从材料信息看,“功”主要指他对稳定西域做出过贡献,“过”可结合材料中的“

18、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等信息概括回答。,考向一,考向二,8.(2016全国2,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

19、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考向一,考向二,参考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郑板桥的艺术风格。材料反映了郑板桥生活的年代、画作的艺术特点等。第(1)问应根据材料中郑板桥对文章的看法,构图的内容、技巧,赋予作

20、品的情趣等,并结合明清时期文人画和风俗画的特点来分析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第(2)问应从清朝江南经济的新发展、艺术的世俗化及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考向一,考向二,9.(2015全国1,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

21、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参考答

22、案(1)原因: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意义: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考向一,考向二,解析本题考查元朝道教名家丘处机。第(1)问“原因”,“兼修儒、释”反映出丘处机学识广博;“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明丘处机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成吉思汗控制了广大的地区,急需寻找治理方法等。第(2)问“意义”,“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反映出中原的思想文化对蒙古最高统治者产生影响;由“丘处机的

23、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可知丘处机西行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从长远看,蒙古统治者采取了丘处机的某些思想,对后来元朝统治全国起了一定作用。,考向一,考向二,10.(2014全国1,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24、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考向一,考向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1)原因: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原因: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名臣包

25、拯。第(1)问“原因”从材料“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可概括出皇帝较为开明,从“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可以归纳出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从“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可归纳出士大夫积极议政;从“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可概括出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第(2)问“原因”从材料二中话本、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包拯的塑造,可归纳出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影响来归纳即可。,考向一,考向二,11.(2013全国1,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

26、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

27、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解析本题考查韩愈的思想主张。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愈生活在唐朝中后期,此时唐王朝由盛转衰。“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说明佛教盛行;“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28、,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说明佛教盛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说明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第(2)问根据材料中“道统”以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唐,前有汉,后有宋明)可得出答案。,考向一,考向二,12.(2013全国2,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

29、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参考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

30、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代对王安石的评价。第(1)问从材料中可得出北宋褒扬、南宋贬斥的评价,并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归纳其评价理由。第(2)问可结合梁启超的阶级属性以及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利用材料信息“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判断其采用的方法是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考向一,考向二,13.(2010全国,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31、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

32、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参考答案(1)态度: 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 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前者尊曹,后者贬曹;原因在于双方的出发点不同,陈寿以曹魏为正统,朱熹以蜀国为

33、正统。第(2)问郭沫若从对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体现了一种唯物史观,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二 近现代历史人物 1.(2019全国1,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34、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 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参考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

35、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及体现的时代精神。第(1)问根据材料“留学美国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将西方先进管理方法引进中国;根据材料“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考向一,考向二,度”,可知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知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

36、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可知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可知体现了热爱、报效祖国的精神;根据材料“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等,可知体现了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据材料“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可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考向一,考向二,2.(2018全国1,47,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

37、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考向一,考向二

3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参考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罗斯福对拉美地区的政策。解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中立政策”和“睦邻政策”的含义,前者不参与国际事务,后者则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由此可解答第(1)问。第(2)问答题时

39、要从时间概念入手,联系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时代特征,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睦邻政策”的作用和实质。,考向一,考向二,3.(2017全国3,46,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

40、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 参考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

41、)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考向一,考向二,解析本题考查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可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全国解放后”“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背景为“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2、”。第(2)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我国实际多角度思考。,考向一,考向二,4.(2016全国3,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

43、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参考答案(1)原因: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

44、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考向一,考向二,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校务改革。材料主要反映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校务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前三句话,可知应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等角度来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设立评议会和学科教授会等机构及这些机构的职能,可得出成立相应管理结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的特点;从“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可得出兼容并包的特点。“贡献”则应从推动改革、提高北大教学水平、培养人才、对新文化运动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45、等角度来分析。,考向一,考向二,5.(2015全国2,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

46、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考向一,考向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参考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47、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解析本题从颁布非常法和对工人运动的态度切入考查俾斯麦。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可总结出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从“一系列社会问题,考向一,考向二,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可总结出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从“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结合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史实,可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第(2)问“

48、政策”从材料中“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可总结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是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从“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可总结出俾斯麦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析”可结合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和改善民生两个方面回答,要注意防止片面化、绝对化。,考向一,考向二,6.(2014课标2,48,15分,难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

49、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