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726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91 大小:66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经济课件2.ppt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经济,历史 (天津市选考专用),五年高考,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 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1.(2015天津文综,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 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 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 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 本题

2、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外国资本主义,故C项不正确;仅据材料无法得出B项。据“从事非农业生 产的人越来越多”可判断A项正确。,2.(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 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 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 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答案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解析 (2)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沿海和条约口岸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等方面 回答第一小问。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状况回答第二小问。,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课标,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 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4、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 B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同时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出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本题有助于学 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念。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租借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这样可以获得一定 的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从而推动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故B项正 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民间设厂的高潮,与题中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故A项错 误。材料现象的产生与外国资本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5、 故D项错误。,2.(2019北京文综,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 A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以表格型材料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时空观念和史料 实证。本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从地理位置上看,表格中开滦唐山煤矿位于河北,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与北洋银元局均位于天津, 京师自来水公司位于北京;从建立时间与企业性质上看,表格中四

6、个企业均属于晚清时期建立 的民族企业。故A项正确。这些企业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位于北京,故B项错误。北洋银元局 和京师自来水公司建立时,洋务运动已破产,故C项错误。这四个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不属于近 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3.(2019课标,28,4分)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 B 本题以士人从事实业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过列举部分名 人的出身和从业信息,考查学生完整准确理解

7、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史料实 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 材料表明,士人参与或创办实业,突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的观念,说明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 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人从业的变化,不是科举取士选拔方向的变化,A项错误;有士 人投身实业并不能说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被抛弃,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国内新式工业的 发展,但在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小农经济,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士人从事实业”这一有效信息,联系传统社会结构的特 征进行分析。,4.(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 大

8、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 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 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洋 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选 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是 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知识

9、拓展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具有垄断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点,其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 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

10、鸿章 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 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 况下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知识拓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 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 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使用机器生

11、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 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抵制商业、放宽限制, 再到鼓励商业发展的演变。,6.(2017课标,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12、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 B 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 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造 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得 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时, 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势 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没 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考点归纳 洋务运动的考查视角 洋务运

13、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高考中也经常考查。对洋 务运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面对外来事物,国人观念的变化与冲突;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如创办 企业、培养人才、创办近代海军;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不但使中 国产生了近代化企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7.(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 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 C 材料表

14、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 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 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 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2016课标,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C 材料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

15、,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 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 确。当时中国军队的西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上,远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 B项中“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 要对象之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评析 本题以西方人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预估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所 作的努力,构思巧妙,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围绕“军备优势”分析思考。,9.(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

16、,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 B A项“店铺增多”在题干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 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口岸”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10.(2019课标,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

17、,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 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 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 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 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8、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 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 倾销商品。,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和材料二中“出口税 率”“进口税率”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得出变化;据材料二中“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并 结合所学得出,协定关税后海关税率降低。第二小问,联系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 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等知识回答。,11.(2018课标,4

19、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 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 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

20、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 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 示例一: 启示: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说明: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充满了艰辛与曲折。19 世纪60 年代,面对落后的现实,洋务派提 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但在创办过程中面临设备落后、人才缺乏、原材料短缺等问 题。通过不断探索,创办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突破顽固势力的阻挠,建立起一批 近代化的工业企业。 示例二: 启示: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成功之路。 说明: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后,他采用市场经济手段,

21、募集 资金,解决资源问题,并有效改进技术,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 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 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论: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示例三: 启示: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说明: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 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在汉阳铁厂的筹建过程中,存在设备购置盲目、 选址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

22、题,投产六年后企业濒临破产。由此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和弊端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 的目的,最终幻灭。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凭借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 结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结论:在旧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阻碍因素。,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启示并加以说明。首先要从材料所述现象中总 结出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注意启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从经验的角度谈启示,也可以从教训 的角度来谈。然后运用典型史实论证说明提炼出来的启示,注意论证要充分,做到史论结合,有

23、 理有据。,命题立意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一百多年仍在进行的伟大事业,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景更加辉煌。中国现代化要追溯到内忧外患的近 代。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沉痛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免遭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中国必须富强,而富强只能走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是历史交给中国人民的任务。19世纪609 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最早历程,汉阳铁厂在洋 务企业中具有代表性。这是本题的立意所在。 本题材料讲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生产的曲折过程,在当时众 多的洋务企业中具有代表性。这个过程的细节可以

24、以小见大,反射出许多耐人思考的中国现 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即历史的启示,这些历史的启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是本题 的另一个立意。,12.(2015重庆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 业与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 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 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 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

25、,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 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 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 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 状况。(4分)

26、(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 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答案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 国银行利权。 (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 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解析 第(1

27、)问紧扣“19世纪中后期”,迁移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 相关知识回答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第(2)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银行与票号、钱庄之比较, 自办银行之积极影响角度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判断放款的重点领域; 第二小问从对民族工业、经济近代化产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主要作用;第三小问据材料二中 “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掌握实权”等信息 归纳。,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5课标,28,4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 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

28、的土布。包 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 1852年时,尽管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对 西方工业品仍有顽强的抵制力,这导致西方工业品很难在中国销售。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曼 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中国被认为是“无用的”、被在华英国商人当作生丝包装布使用,说明英 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故选D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A、C两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 思不符。,2.(2015山东文综,16,4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 使用

29、的考题应是 (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 A 洋务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关注西方科技,“蒸汽有力可用, 由何而生”探究的是西方科技,故A项符合题意。19世纪70年代尚无中国自办的银行,B项错 误;行政机关元首的产生方法属于政治制度,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属于政治问题,D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考查学生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 准确把握洋务运

30、动的思想主张。,3.(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 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 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 D 题干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 法销售出去,造成胡雪岩破产,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4.(2014课标,28,4分)据

31、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 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故D项正确。A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1853年,中 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项与史实不符。,5.(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

32、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 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番舶来银”可知,鸦片战争后,丝织品的国外市 场扩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可知,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均与中国19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不符,A、C两

33、项错误。,6.(2014大纲全国,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 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该人士主张兴办工厂和航运事业,鼓励并主张保护民间参与以分洋 商之利。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鼓励民间办厂,因此出现了民间办厂 的浪潮,所以该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故选C项。,评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 的关

34、键是理解材料反映的是鼓励发展民族工业,联系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7.(20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 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 一言论的含义是 (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修 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 以得出“自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

35、要指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然 不符合题意,D项可排除。,8.(2013北京文综,18,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 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 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答案 D 材料反映出洋纱行销甚广,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使用洋纱的地区,故D项分析正 确。A项洋纱洋布并不是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36、B项完全曲解了材料,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 现。,命题评审 民族工业的生存与转型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题以1893年 某清朝官员的奏折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同时 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较高。,9.(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 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 A 本题

37、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 事物的能力。难度稍大。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张謇是晚清状元,毅然挂冠 经商、兴办实业,这一行为冲破了传统的“商为末业”的观念,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民族工商业竞争”,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步 发展,故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 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 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

38、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 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上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答案 (2)南通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 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 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解析 第(2)问既要从材料中归纳出部分要点,又要回归教材知识,总结出其他要点,如政府的 政策支持、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误区警示 本题以图文材料指向南通近代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原因,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 透过

39、具体现象分析背后原因的思维品质。从考生作答情况看,很多考生没有充分运用材料所 提供的图文信息,而是简单套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性背景和原因,理解题意不 够全面透彻,对大背景下历史个案的理解欠缺,缺乏切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及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 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 可见 ( ) A.英国的

40、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 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的占比情况 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美 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关,因此D项符合题 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C项中“完全”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2.(2016课标,30,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

41、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 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 此时期 (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 从题干中“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关键信 息,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故选D项。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排除;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故B项以偏概 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

42、落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3.(2015福建文综,24,4分)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 用来佐证 ( )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 A 表格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且幅度非常大,这说明美国对华经济侵 略不断加剧,故A项正确。表格数据显示英国对华贸易优势减弱,故排除B项;中国对法贸易呈 出超局面,故C项不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D项结论。,4.(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

43、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 C 材料数据显示,进口火柴数量逐步降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经历了高低高 低高的变化历程,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列强经济侵略、曲折发展的特征,故C 项符合题意。A、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表述明显错误。,5.(2015山东文综,17,4分)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 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

44、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答案 D 示意图显示,该国对华出口在1881年后迅速增长,在19111921年增长更加迅猛,这 体现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大肆侵华并对中国进行大量商品输出的情 况,故D项符合题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德、俄三国在战争期间大量减少对华商品 输出,这与示意图不符,A、B、C三项错误。,6.(2018江苏单科,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 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 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

45、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 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 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 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 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 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 政府组织和

46、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 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 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答案 答案要点: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

47、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 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直接归纳材料要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日本侵华、中国抗战及国民 政府的重大举措等方面归纳。 (2)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 (3)作答时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要从对抗战、地区开发、工业布局的影 响等角度分析,消极方面要从官僚资本的膨胀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制等方面分析。,教师专用题组 1.(2015四川文综,7,4分)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

48、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 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 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B. C. D.,答案 A 据题干时间“1935年”及“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信息,结合20世 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当时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史实,可以判断 正确;当时中国仍受列强经济压迫,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官僚资本势力膨胀,错 误。正确答案为A项。,2.(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 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

49、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 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B. C. D.,答案 B “争相投资”“风起云涌”表明中国棉纺织业投资迅速增长,“外纱复纷至沓 来”表明西方列强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国人竞相投资迅速发展起来的棉纺织业 “一蹶不振”,故B项符合题意。“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表明世界棉 纺织业的发展抑制了中国棉纱的出口,错误;材料中不涉及官僚资本,排除。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对“争相投资”所带来的后果的准确理解。,3.(2016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 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