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728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48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ppt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现代历史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 (山东省选考专用),五年高考,考点一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A组 山东省卷、课标卷题组 (2018课标,33,4分)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 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 A 本题

2、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材料信息看,共产主义者同盟强调全世界无产者 的联合,以实现财产公有和人类的解放为目标,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故选A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表述有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命题评审 本题以历史文献为背景材料,考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试题呼应马克思诞辰200周 年大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分析材料信息,联系基础知识解答。,B组 课标、及其他省(区、市)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 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

3、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 C 本题以马克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 史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体现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经典理论的特 征,增强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材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故C项 正确。材料强调对旧世界的批判,不是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也不是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 合,A、D两项错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表明是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

4、不 是简单的否定,B项错误。,2.(2018天津文综,7,4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 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 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 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 D 材料表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破坏生产

5、力,反映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克服经济危机的一 般方式,而非对经济危机的预见,A项错误;材料表明,消灭生产力只是资产阶级缓解经济危机的 方式之一,B项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文明过度发展的危机,C项错误。,概念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是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具有周期性。,3.(2019天津文综,14,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 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

6、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 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 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 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 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 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 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

7、增加到43家,自主 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 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 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 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 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

8、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 因。(4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 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 历史进步。,解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中“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和 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新 莱茵报是1848年革命的机关报等知识回答。 第(4)问,综合材料

9、信息,结合报纸在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传播思想、推动历史进步 等方面的作用评价。,4.(2017北京文综,40,8分)(节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 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和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8分) 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答案 (2)参考答案要点: 转折点及理由:1848年,马克思

10、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出现了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 (2)主要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依据问题,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历史意义作答。 需要运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进行阐述。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 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思 考作答。,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1课标,28,4分)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

11、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 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 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 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 D 结合材料中“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渴望通过鼓励宣传 获得农村群众的支持,D项为正确答案。从“1871年4月”这一时间上看,A项错误;巴黎公社并 未建立起工农革命联盟,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废除财产私有,排除C项。,评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12、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理解材料的 有效信息,二要运用巴黎公社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判断。,2.(2015上海单科,25,2分)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答案 B 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一项信息就可知答案为B项。,考点二 俄国十月革命,课标、及其他省(区、市)卷题组,(2017江苏单科,17,3分)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 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 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13、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 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材料中“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 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 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指 出起义条件是否成熟,A项错误;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体现的是列宁的思想,B 项错误;“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表明和平夺权 已不可能,D项错误。,考点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A组 山东省卷

14、、课标卷题组 (2015山东文综,21,4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 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 19291938年,美国受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影响,工业总产值呈先下滑后上升的 状态,但总体上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苏联受五年计划影响,工业生产能力增 强,B、D两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虽有发展,但仍落后于美国,C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B组 课标、及其他省(区、市)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 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

15、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 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 C 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 力。试题以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外交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引导学 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从材料信息看,苏俄通过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农民的布列斯

16、特”是指苏维埃政权向资 本主义妥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这说明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 根本利益,故选C项。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 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的方式处理内政,而非武装对抗,故B项错误;1918年,苏俄正值巩固政权和恢 复经济时期,并未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故D项错误。,2.(2016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 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 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

17、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 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 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苏 联吸引美国人,故答案为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主旨不符。,误区警示 不能全面否定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当时 形势下,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探索。(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迅速实现了 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虽然苏联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 业

18、,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对它并不能完全否定。,3.(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 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 材料表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并未带来农业的明 显增产,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 了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C项符合题意。

19、,4.(2015课标,34,4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 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 19301931年,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 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故A项符合题意。,答题指导 19301931年,粮食产量下降,但出口量反而增加,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为国家 积累了外汇资金,二是“从农民

20、身上拿走的太多”。综合分析,答案显而易见。,评析 本题以粮食产量与出口量数据的对比为切入点,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征,考查学生 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较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联增加粮食出口的意图。,5.(2015江苏单科,19,3分)“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 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 B 苏联于20世

21、纪50年代发明的“连续铸钢法”专利技术被28个国家购买,而自身的 采用率却很低,这与苏联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关。计划经济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来管理和 调节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转化,B项正确。,6.(2015广东文综,22,4分)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 C 本题考查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从题干中“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买卖,故C正确;私营企业涌现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才出现的 现象,故A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

22、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出现的现象,故B错误;农业集 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故D错误。,7.(2015天津文综,9,4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 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 A 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哈默与苏俄进行贸易活动得 益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哈默能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得益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政策。选A。,C组 教师专用题组,1

23、.(2014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 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 D “由德国公司负责”体现了当时苏联将部分企业以租让制的形式转给外国资本家 经营的思想,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建设初期采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D项。题干 信息并不能说明苏联缺乏基本的技术基础,排除A项;此时,苏联刚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表述不确切;C项中的“依赖”表述与“一个由苏

24、联自主建 设”不符。,知识拓展 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 济。在新经济政策中,规定国家把一些国有企业租让或租借给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去经营,这 就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2.(2013课标,35,4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 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 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 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

25、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 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 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知识拓展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都注重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 展社会生产力,都注重商品、市场、货币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3.(2013课标,33,4分)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 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

26、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 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 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 D 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农业成绩,并认为以前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已得到彻 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这一论断与实际情况不符,A项错误;1952年以前苏联已实现工业化, B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注意时间是1952年,即二战后,马林科夫认为苏联已经永久解决 了粮食问题,尤其是谷

27、物问题,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苏联农业实际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 退。因此不能选A项。马林科夫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维护斯大林体制。,4.(2013课标,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 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该思想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 成,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

28、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选项中如果出现“完全”“全部”“彻底”等绝对化的用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错误的选项。,评析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模式,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时可以 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等相关知识回答。,5.(2010课标全国,32,4分)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 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

29、苏联,答案 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形势。从材料中“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 粮”可以看出当时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因为当时苏俄 面临严峻的形势,故B项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粮荒并不是因苏俄的战争政策造成的,故A项 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并未出现工人、士兵到农村征粮的情况,故C项错误。德国法西斯 进攻苏联时,苏联已成为欧洲强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缺粮的情况,故D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 景。,6.(2016浙江文综,22,4分)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30、.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 C 图片显示,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个体农户大量减少,集体农庄农户和工人大量增加, 这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确立后的社会结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的大量减少与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A、B两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前资产阶级和地主 就已消失,D项错误。,1.(2019课标,35,4分)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考点四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课标、及其他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 本题考

31、查苏联的经济改革,通过数据对比,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和运用判断、比 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表格数据显示,1970年,苏联钢、煤、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均低于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 任务,尤其是肉、蔬菜与瓜类的生产缺口更大,这反映出苏联经济建设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 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涉及具体经济政策、 经济改革重点的信息,B、C两项错误;1970年苏联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远远低于1961 年的预测或计划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

32、社会生活需求,不能说明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 化,D项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将经济体制与具体的经济政策混为一谈。,2.(2018课标,35,4分)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 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 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经济发展

33、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七年经济计划延 续了此前的一贯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征。,3.(2018江苏单科,18,3分)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 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 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 C 把撤

34、销的全联盟部管辖的企业移交给地方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体现出地方经济自 主权的适度扩大,故C项正确。1957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当时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式,也没有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A、B两项错误;当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公 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4.(2017课标,34,4分)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 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 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

35、集体化道路,答案 A 本题以苏共中央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材料表明,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 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 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出主 要是针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差别,C项错误;20世纪 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所述措施的使用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5.(2017课标,35,4分)20世纪70

36、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 D 本题以赫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年代出版内容的不同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回忆 录这种史料的史学价值。本题属于典型的史料鉴别与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史料的特点 和史学价值。这本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说明这本书受到了外部因素的 干扰,并没有展示出全部真相。这也就证明了时代对历史叙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 确。题干明确

37、指出该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它不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 迹,故A项错误。回忆录作为史料,主观色彩浓厚,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相比,其可信度并不高, 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到回忆录的内容因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不能确定版本越新越真 实,故C项错误。,拓展提升 影响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一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1.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 小时活, 挣的钱还不够 吃两顿饭。”1844年

38、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 除租机费后只有6 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 ) A.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 B.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答案 D 这两份调查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 实,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无法说明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B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 件成熟,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

39、C项错误。,答案 A “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说明马克思主义阐明 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夺取政权方式、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信息,B、C、D三项错 误。,2.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 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 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

40、义运动的发展,3.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 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答案 C 巴黎公社委员会会议主席“临时推选”,“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 施令”,反映出巴黎公社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公社的局 限性,不是其政权的性质和进步性,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群众基础的信息,B 项错误。,4.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 的

41、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 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 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矛盾的加剧 B.工人运动的推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 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加剧了社会分化,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充分 暴露,这是推动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社会矛盾的加 剧、工人运动的推动,都是这一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B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是实现转变的标志,D项错误。,5.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

42、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 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答案 C 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而且大多数人不是社会主 义者,反映了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条件还不成熟,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时马克思主 义已经得到广泛传播,A项错误;1864年建立的第一国际实现了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公社实施条件不成熟,不是马克思没有亲自指导,D项错误。,6.列宁

43、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 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 )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 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选A项。人 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它,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具体的斗争手段, 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排除。,考点二 俄国十

44、月革命,1.有学者指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首都夺取政权只是在其规模宏大的进程上的一个环节(尽 管是重要的),这个进程在1917年之前很早就开始了。”这说明十月革命 ( ) A.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在首都起义带动下迅速成功 C.以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基础 D.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领导核心,答案 A 材料表明,布尔什维克在首都夺取政权只是整个革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说 明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首都起义成功是革命发 展的重要环节,不是开端,B项错误;夺取政权是革命的目标,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 历史必然性,不是强调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核心作用,D项

45、错误。,2.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 ( ) 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 B.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答案 C “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 义”,表明联共(布)认为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相 提并论,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封建沙皇专制统治,符合俄国历史的发展规律,A项错误;二 月革命是人民追求面包与和平的产物,B项错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是二月革命的

46、积极意义,D 项错误。,3.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 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 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 )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 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答案 D “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 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故D项正确。1917年夏秋,掌 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夺取政权方式的信

47、息,B项错误;初步确 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C项错误。,4.俄国学者苏汉诺夫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 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 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 ) A.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C.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D.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A 苏汉诺夫认为,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既不符合俄国的国情,也与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相悖,是对列宁四月提纲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的批评,故

48、A项正确。材料没有 涉及俄国国外环境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汉诺夫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不是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态度,C、D两项错误。,5.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 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 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答案 B 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其被赋予“世界革命”的称号,是因为十月革 命后

49、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故B项正确。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是十月革命的国内意 义,材料的主旨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A、D两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的,俄 国仍处在资本主义的封锁包围中,无力大大推进全球工业化进程,C项错误。,6.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 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 ( ) 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列宁认为,与“1789年和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1871年”的巴 黎公社相比,十月革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