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895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长沙模拟)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2(2019河

2、南六市联考)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A依据所学知识,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A项正确;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升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巩

3、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3(2019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A材料“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映了礼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国安邦,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强化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4(2019山西太原阶段测评)礼

4、、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因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A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礼、乐因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等信息可知,礼乐制度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度对社会风俗的作用,排除D项。5(2019山西孝义摸底)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

5、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D材料中齐国因为盟誓退兵,但这并不等同于盟约对春秋各诸侯都有约束力,故A项错误;齐国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地,鲁国是姬姓贵族周公的封地,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齐国君主下令退兵,说明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尚存在着文化认同、天

6、下共主的心理渊源,故D项正确。6(2018甘肃兰州一模)“名义上整个帝国是王土,整个帝国里的人都是王臣,但事实上周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封立诸侯国。周王在畿内,诸侯在国内,各把大部分土地分给许多小封君。”据此可知,周朝的社会组织()A相对较为松散B为历代王朝沿袭C保证了周朝社会稳定 D是宗法制的核心A材料“周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诸侯国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朝的社会组织相对较为松散,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瓦解了,故B项错误;分封制带来周朝社会组织的相对松散,不能保证周朝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分封制不符合,故D项错误。7(

7、2018山东烟台一模)(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A由题干中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说明周天子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集权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分封制下诸侯的出现,并没有体现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故C项错误;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是在秦朝推行郡县制后,故D项错误。8(2018山东临沂二模)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

8、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A由“周郑交质”可知周平王与郑庄公需要靠相互交换质子来互信,说明周天子的权威衰落,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故A项正确;材料中“周郑交质”并不影响王位的继承方式,因而B项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郑国属于同姓诸侯国,郑庄公姬寤生也要求与周平王交质,说明其并没有恪守分封义务,故C项错误;“周郑交质”说明原来的礼乐制不能规范贵族间道德秩序,故D项错误。9(2019四川资阳模拟)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

9、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D材料“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了服从中央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并非为了规范官吏从政和树立法律的权威,也不是加强皇权,故A、B、C三项错误。10(2018吉林模拟)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

10、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A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11(2019山东青岛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C郡县制取代分封

11、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化”趋势,故A项错误;处于封建社会的秦朝推行人治,故B项错误;所谓“礼仪政治”,是礼所维护的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所构建的是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是“现代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12(2019山东、安徽名校联考)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意为掌管,“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这反映出汉代()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A材料“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

12、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等信息说明汉承秦制,许多官员只为皇帝个人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制约体制”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河南豫北十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

13、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

14、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9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

15、的主要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与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6分)(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9分)(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

16、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10分)14(2019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

17、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为例。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2分。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

18、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0分)示例二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2分。或“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行政制度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