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078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1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效作业(十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呼和浩特高三统考)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既反对国民

2、党反动统治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华北事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从2017年1月10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2(2019双鸭山高三评估)卢沟桥事变后

3、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中央参加抗战。这一态度表明()A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B国民政府威望高涨C军阀派系纷争消除 D抗日战争开始兴起解析由材料“抗战图存”“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选A;材料只反映中央抗战得到桂系军阀的拥护,不能说国民政府威望高涨,排除B项;军阀派系代表不同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非卢沟桥事变,排除D项。答案A3(2019丹东高三模拟)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

4、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B项;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D项。答案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

5、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即可知道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4(2019承德市高三摸底)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D正面战场的抗战支援敌后战场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

6、阴谋毒计,至深佩慰”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答案为C项;A、B两项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支援,排除D项。答案C5(2019株洲高三模拟)19411942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析1941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

7、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了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战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制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故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不是国共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无法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排除C项。答案D点睛结合1941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和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分析这个时期的政策。6(2019聊城高三统考)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

8、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解析由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民众支持暴力革命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美国支持国民政府打内战的态度,排除D项。答案A7. (2019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右面是一张报纸的号外,其报道的事件

9、()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爆发B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决战阶段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解析材料中“沈阳解放东北解放”与辽沈战役有关,表明解放战争处于大决战阶段,故排除A项,选择B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C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D项。答案B8(2019荆州高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

10、了战争的结果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解析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相关内容,解题时要求学生结合选项和材料加以作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9新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

11、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

12、的特务政策”等等。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

13、 828户,已收股金12 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异同。(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陕甘宁边区和山东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14分)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相同:由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二者采取的措施都包含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以可以得出二者的措施都很全面;由材料一中的“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和材料二中的“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

14、治制度”可以得出二者都重视基础民主建设;由材料一中的“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和材料二中的“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可以得出二者都重视生产的合作互助;由材料一中的“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和材料二中的“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可以得出都重视学校教育。不同:陕甘宁边区:根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所以其措施都是在全区推行;由于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所以中国共产党在边区采取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使得民主范围更广泛;由材料一中的“没有共产党

15、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可以得出政治性强的特点;由“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等信息可知其效果显著。山东地区:由材料二中的“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可以得出由个人主持(或机构主持)和个别试点实验;由“政教合一”“乡村的自治组织”可以得出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由“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可以得出最终被迫中断。(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首先要注意这两个地方都是在进行改革,所以都有其顺应现实的积极之处,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16、等角度来思考作答,即政治上,都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经济上,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上,都推动农村教育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但由于二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二者政权的性质也有差异,所以要看到二者还存在不同的结果。具体来说,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措施因为服务于抗日的需要,所以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它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而山东地区的乡村建设代表的是国民党政权利益,其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成功和推广。答案(1)相同:措施全面;重视基础民主建设;重视生产的合作互助;重视学校教育。不同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全区推行;民主范围更广泛;政治性强;效果显著。山东地区:个人主持(或机构主持);个别试点实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被迫中断。(2)评价:都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教育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但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措施符合时代要求,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山东地区的乡村建设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成功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