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19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皖南八校联考)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 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断性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解析:选B。从材料中1954年宪法的制度契机和雏形在共同纲领中已经孕育可知,1954年宪法沿袭了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项正确。2(2019齐齐哈尔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

2、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基层的意见,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故B项正确。3(2019吉林省百校联盟联考)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析:选C。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部宪法

3、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4(2019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B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解析:选B。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的结束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

4、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方针,我国的政协是在中国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服从于中共的领导,所以没有其规定,故B项正确;我国这时并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说明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它仍是统一战线组织,故D项错误。5(2019江西省阶段性检测考试)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盛行于十年动乱时期,并曾于1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材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民主法制认识的理性回归B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C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

5、选A。根据材料“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1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可知,1975年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对民主法制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故A项正确。6(2019中原名校质评)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解析:选A。材料中呈现的是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材料跟人文主义精神无关,而且人文主义不是中国的一贯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1982年宪法保证

6、公民的权利,没有呈现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呈现的是宪法对个人权益的尊重,故D项错误。7(2019全国名校大联考)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A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B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C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D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其共同点是均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故B项正确。8(2019武汉模

7、拟)下图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A。根据“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夹克上的“想家”等信息可知,当时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2019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捍卫统一、求同存异是中国地方管理制度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习近平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

8、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图一政治局面的制度因素。依据图二,从区域分布和对象分析该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造成香港问题由来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请举两例说明“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因素,根据“战国时期诸侯国形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分封制。第二小问特点,根据图二,从区域分布来看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对象来看包括同姓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其中以同姓王族为主。(2)第一小问条约,结合所学可知是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第二小问举例,结合近代国力衰弱导致香港被一步步侵占和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收回香港等方面来举例。答案:(1)制度因素:分封制。特点:从区域看,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对象看,包括同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任答其中两点),其中以同姓王族为主。(2)条约:南京条约。举例:清政府统治时期,国力衰弱,列强侵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收回香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