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214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作业时间:月日1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亚欧政策的理论失去了基础,美国在寻找新的对亚政策过程中,患上了“敌手缺乏综合症”,就把中国作为美外交政策需要的新假想敌。这说明()A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B西方阵营对华政策出现分歧C意识形态仍影响美国外交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后美国把中国作为其外交的新假想敌的主要原因。材料中“敌手缺乏综合症”和“新假想敌”反映的只是美国单方面的政策,并不是多方争夺,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原因,并不涉及西方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故B项错误;从材料“美国对亚欧政策的理

2、论失去了基础”和“新假想敌”可知,美国对华政策是为了维持其传统的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政策,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故C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美国对华政策,而不是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故D项错误。22011年,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本次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已经超越发达国家B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重构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特点。发展中国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根据“当今世界已

3、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本次论坛的工作重心”可知,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重构,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的结论,故C项错误;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3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世界政治的走向问题,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单极说、无极说、待定说、单极与多极并存说、多极说等五种,而赞成第一种说法的人偏少,赞成第五种说法的人较多。这说明冷战结束后()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B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得到公认C各种政治力量正在争夺霸权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日渐丧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世界政治的走向问题的认识。“

4、而赞成第一种说法的人偏少,赞成第五种说法的人较多”可见认同多极化趋势的人越来越多,故A项正确;“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单极说、无极说、待定说、单极与多极并存说、多极说等五种”可见没有达到“公认”的效果,还有很多分歧,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冷战结束后,关于世界政治的走向问题,没有统一的说法”,说明世界政治在发生变化,各种政治力量在进行分化组合,但并没有提出各种政治力量变化的趋势与目的是争夺霸权,故C项错误;由材料“单极说、无极说、待定说、单极与多极并存说、多极说等五种”多种观点的分歧说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在一定时间内客观存在,故D项错误。4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

5、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疑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非两极格局瓦解后,且该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美国主导世界的构想在国内的支持者甚少,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美国之外的世界强国或集团挑战美国的单极梦想,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大多数民众反对美

6、国独霸世界,并不是对政府的外交能力质疑,故排除D项。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仅仅是美国面临“灾难”的表现之一,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仅仅是美国面临“灾难”的表现之一,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仅仅是美国面临“灾难”的表现之一,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

7、,两极格局瓦解,中国、俄罗斯、欧盟实力的增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灾难”,故D项正确。6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答案:C解析: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材料中“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符,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

8、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任何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些国家在争夺世界控制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故D项错误。8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

9、,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说明()A美国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B多极化趋势得到一定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国间合作D单方面制裁给美国带来灾难答案:B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谋求单边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说明美国不得不认可多极化趋势,并作一些妥协,故B项正确;C项应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非现象本身,故C项错误;D项仅体现材料最后一句话,片面,故D项错误。9“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

10、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这堵墙曾经()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C是德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象征D使美国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柏林墙倒塌的意义。柏林墙的修建不是为了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是为了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攻。而柏林墙的倒塌则反映了德国的统一,德国由原来的分裂走向统一。10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A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B美国等发达资本

11、主义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C“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D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答案:A11.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很多无辜群众死伤。不久,德国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世界各国对此纷纷谴责。在如今日益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隐患。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遭到挑战B世界民族不对等性加剧了局部动荡C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D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欧盟对外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了一系列恐怖主义,没有反对多极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叙述世界民族的差异,故B项错误;恐怖主义造成了局部动荡,但世界总

12、体趋向和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战思维对欧洲的影响,故D项错误。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手段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

13、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半数以上联大成员的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

14、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要方式: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说明:通过甲午

15、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主要内容:在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坚持“非殖民”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又与欧洲国家结盟,反共反苏。(3)积极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

16、不同的文明。下图对此作了概括:根据材料,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评分说明:观点:语言精练,观点明确。论证:条理清晰,能够采用正确史料,论证逻辑合理。示例一观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由经济格局多极化造成的。论证: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两极格局,但在两极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由于滞胀危机影响,相对实力下降;而欧洲一体化有了较大发展,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大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日本经济崛起;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

17、、日本等力量中心,世界在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出现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示例二观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全球化下各文明冲突融合的结果。论证:人类文明史发展说明,在世界上很早以来形成几大文明圈,比如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文明逐渐成了强势文明,曾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化迅速的发展,各种文明在全球范围冲突融合,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基于各大文明圈而崛起的世界几大力量中心,他们是美国(西方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中国(儒家文明)、印度(印度文明)等。示例三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是由大国力量对比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