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25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5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五)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作业时间:月日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不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 B推行抑商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是对井田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思想。题干所述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故A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所述并非对井田制的改革,故D项错误。2下

2、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掘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铁农具并非全部都是官营手工冶铁业所生产的,故B项错误;当时冶铁业产品应该是多样化,并不是以生产农具为主,故C项错误;D项中“全面”说法太绝对。3两汉时期,西域的农牧业生产均曾取得较大发展,成为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兼营的区域经济总体特色。西域绿洲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3、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提高C水利灌溉的发展 D土地兼并的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西域农业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农牧业,对于西域农业来说水资源是最重要的,所以水利灌溉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题选择C项。A、B两项确实对农业发展有利,但并不是对西域农业最重要的,因此排除;D项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4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这反映了汉代()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

4、完备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铁农具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的铁农具种类而非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由材料“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可知农具生产系列化,由材料“规格统一”可知农具生产标准化,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汉代以后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故D项错误。5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

5、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工具的发展。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但并不是强调关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故A项错误;重农政策在唐朝一直被贯彻,故B项错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反映了农业耕作工具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6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

6、本题考查唐代到元代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这与材料中“唐朝后期”“元代”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仰给江南”不等于北方经济衰退,其实是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经济所占比重更大,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经济现象,不是政治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中“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7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田种植以水稻为主,到明清时,则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松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

7、代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人地矛盾激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小农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C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未松动,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南北经济对比。从表格数据看,中唐以后,长江以北地区灌溉工程数量大

8、幅减少,长江以南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战乱频繁,政局混乱,灌溉工程有的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项时间不符,错误;材料没有其他地方的经济数据,无法进行比较,不能得出“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C项错误;南方灌溉工程数量多于北方的原因并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项错误。9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整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导出唐代()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农耕技

9、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排除。10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耕作技术相对发达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南宋江南地区的农耕技术。“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突出江南农业耕作技术相对发达,故A项正确;“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没有涉及粮食总产量

10、的内容,故排除B项;仅与蜀中地区农耕技术的对比无法得出当时江南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排除D项。11宋代立国后,不仅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还同时推行土地买卖的“官版契纸”(官方印制的土地所有权变更的证书和“标准契约”)。这些措施()A强化了国家对土地的管理B阻碍了土地所有权流转C有利于当时农业的发展D导致农业经济的衰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农业政策。材料体现的不是国家强化对土地的管理,而是土地买卖的规范化和法律化,A项错误;“不抑兼并”会加剧土地兼并,也就是加速土地所有权流转,B项错误;材料说明国家对土地私权的合法化作出规定,这顺应了封建土地私

11、有制的发展需要,C项正确;宋代农业持续发展,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12.史载,明代江南地区嘉定县,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农业经营方式。从材料反映的情况来看,明代江南地区有种棉、种稻、养蚕缫丝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区域的分工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本商末理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作物品种增加的史实,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2、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上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

13、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答案

14、:(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耕地面积当在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稻种“御稻米”

15、,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耕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答案:表现:人口激增,耕地面积的增长;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作物推广。原因: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或政府鼓励垦荒);赋税制度的变革;国家重视河工水利;传统农业科技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