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264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7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七)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作业时间:月日1“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其核心观点是()A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的瓷器在宋朝时开始外传D贸易交流促进文明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瓷器的输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生活习惯,由原来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说明瓷器的传入有利于该地区文明的演进,故选D项。材料主旨不是说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中国陶瓷受到

2、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排除A、B两项;中国瓷器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外传,排除C项。2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家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无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3宋代学者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描述了广州港陶瓷的出口

3、盛况:“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当时,陶瓷成为广州港口交易运输最普遍的商品。这些现象可用来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有利于充实国家财政B良好的运输条件推动了陶瓷外销C广州成为对外出口的唯一窗口D中国陶瓷受欧洲市场的追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对外贸易。材料反映了宋代广州港陶瓷的出口盛况,“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说明当时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推动了陶瓷外销,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充实国家财政的问题,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宋代瓷器的出口方向,故D项错误。4据宋代东京梦

4、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控比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答案:B5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答案:

5、D6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南京()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对服饰的影响。材料提到,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所戴头巾殊形诡制,日新月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明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促使社会文化诉求多样化,故士大夫所戴头巾也殊形诡制,A项正确。7据明代中后期官员张瀚的松窗梦语记载:“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沿汴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

6、四方。”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A开封的手工业经济发达B开封已成全国商贸中心C中原地区贸易繁荣D南北方形成互补性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业发展。材料叙述了开封的地理位置及商业情况,材料中“车马之交,达于四方”体现了中原地区贸易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发达的信息,排除A项;明代中后期的商贸中心在江南地区,开封不属于江南地区,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南北方形成互补性经济,排除D项。8明代王士性广志译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

7、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这反映了晋商()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C经济活动重“契约” D采用雇佣劳动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晋商。根据“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可知,晋商合伙经营,讲求诚信为本,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契约”,排除C项。9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答案:B解析:本

8、题考查明清手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这些现象说明江南地区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出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表明江南地区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因此无法体现该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该地区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故D项错误。10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嘉定一带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商人载米而来者,

9、舳舻相衔也”表明嘉定与其他区域贸易往来频繁,材料未涉及交通问题和长途贸易的问题,故A、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的嘉定一带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可知,明清之际嘉定地区,由原来以农业为主转为以棉纺织业为主,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材料“明清之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1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包括1 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商业的发展。“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说明当时农业种植逐渐通过市场来平衡,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A、C两项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全国性市场”在当时并没有形成。12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无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的“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

11、的新趋势”说明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主要农产品进入市场,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故答案为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雇佣关系,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题干所述变化主要是由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排除D项。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钱、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铁钱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

12、,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使交子发行权掌握在官方手中,以36万贯铁钱做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宝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

13、可将米麦折算白银缴纳税赋。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并指出明朝白银地位的变化。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2)相同点:多种货

14、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剔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计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题目自拟;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题目:扬州清代市镇经济的典型。阐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普遍建立。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因此发展迅速,社会富庶,成为重要的商业中枢,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扬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文官选拔的重要来源;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结论:扬州的发展体现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理念和社会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