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000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1 二 汉代儒学 .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孔子 孟子 荀子,创始人 发展 改造,系统 完整 蔚然大宗,人数之多,沉重打击,春 秋 战 国,秦,“焚书坑儒”,汉,成为正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知识梳理,儒学的兴起,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表现,罢黜百家 太学出现 科举选官,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1、原因:,(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一、背景:焚书坑儒(秦朝),2、概况:,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

2、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焚书的范围: 不焚的书:,3、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消极: 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统一,思想走向专制。,探究2 为

3、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秦始皇,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大一统得到巩固; (2)专制主义政体定型; (3)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 ( BC179BC104 ) 广川(

4、今河北)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稳定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同桌互动,归纳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同桌互动,归纳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2、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

5、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定为教科书; 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3、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1)中央: 2)地方:,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3)对统治基础: 4)对儒学:

6、 5)对政坛:,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思考: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 2、确立;,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朝;,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3、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

7、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提示: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上升、成为正统的过程。,互动合作,(1)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仁爱,维护周礼。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仁政,认识到“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变革时期,儒家学说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统一国家、相互争霸的需要,没有得到新型统治阶级的重视。,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

8、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小结:,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西汉初年,汉武帝时,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正统思想;,儒学的兴起,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受到汉武帝的推崇,主要是因为它( )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D.有利于文化教体的发展,C,基础检测,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不包括以下内容( ) A.“君权神授” B.“节用而爱人” C.“天人感应” D.“天人合一” 3、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 ) A.举贤良对策 B.兴办太学 C.设五经博士 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