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0022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3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一)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1、条件,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2、代表人物:,(1)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

2、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2)朱执信(革命派) :介绍马、恩生平及学说,(3)无政府主义者: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政治原因)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外因) 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直接原因),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适合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二)正式

3、传播十月革命之后,1、历史条件,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6年5月回国,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2、李大钊号召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号召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 )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宣传特点:宣传不全面,社会影响不大),【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4)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与中国古代“大同

5、社会”的愿景相契合。,1、时间:,2、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五四运动及以后,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瞿秋白,与其他社会思潮的难辨,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 新村主义: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

6、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五四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无政府主义,时至今日,很多

7、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无政府主义者。“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 在世纪初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其实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比如毛泽东 、周恩来、瞿秋白 、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 等人。,“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三次论战:,1919年李大钊与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8、,胡适,李大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点一滴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的希望,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即进行革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交锋,(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

9、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失败的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

10、主义者队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原理、方法论等来 解决中国问题。 必须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意义,使中国人民找到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成果,马克思主义广泛

11、传播的影响,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课堂探究】,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 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专题小结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 1、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

12、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2、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13、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3、无产阶级: 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