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072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检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质检第31页1.(2018安徽合肥三模,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

2、,渗透扩张。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9分)参考答案(1)变动: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2)影响: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是

3、由列强共同支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则演变为日本独霸;根据材料“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可知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第(2)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对中国而言,由于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即“短暂的春天”;最后,对中国的政局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2.(2018四川成都三模,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

4、941年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内容如下: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公海航行自由不受阻碍;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了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据李

5、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哪些共同诉求。(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7分)参考答案(1)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谋求生活保障;各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政府形式);贸易的自由化与平等互利等。(2)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自由、民主的愿望;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为战后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可知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根

6、据材料“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可知各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政府形式);根据材料“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可知贸易的自由化与平等互利等;根据材料“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可知保护生命安全,谋求生活保障;根据材料“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可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第(2)问,结合大西洋宪章颁布

7、的目的和结果分析。3.(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要求德国放弃马克,接受欧元,加快欧盟统一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性,加紧外交谈判,1

8、990年7月在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分裂和重新统一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对德国统一态度不同的实质以及德国统一的影响。(7分)参考答案(1)分裂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战后美苏展开冷战,柏林危机的产生,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统一原因:共同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东欧剧变提供

9、的机遇;苏联对统一问题的让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不懈努力。(2)实质: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外交方针。影响: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德国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战后美苏冷战、柏林危机的产生、柏林墙的修筑导致了德国的分裂。第二小问统一的原因,根据材料“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可知东欧剧变提供的机遇;根据材料“在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知苏联对统一问题的让步;根据材料“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

10、历史机遇的责任性,加紧外交谈判”可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不懈努力。第(2)问,第一小问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态度的不同在于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实现了统一,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德国的发展;作为欧共体的成员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

11、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战争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

12、纪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参考答案(1)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具有国际性;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反战形式多样;以民间力量为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可知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具有国际性,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可知参与人员广泛,反战形式多样;以民间力量为主。第(2)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