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076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huLiHua201906021101565625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外交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时期。它包括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三个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成就与失误并存。政治上,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蕴含的“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外交上,废除旧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中国积极出席国际会议,参与讨论和解决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破冰。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第27讲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外交成就目标解读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4.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5.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6.毛泽东。重大史实 新中国成立、三大政治制度建立、三大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实践、中共“八大”和“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奠基: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3)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

5、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4)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易错点拨】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意义中国结束了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

6、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和。(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7、领的规定;新中国政局相对稳定,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意义: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正式确认。(4)实施: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建立了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知识拓展】 我国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

8、宁夏于1949年9月23日解放,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于1949年12月解放,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于1951年5月23日解放,1965年9月1日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危害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

9、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国家的根本大法成为一纸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也不能实行。(3)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防止个人崇拜。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a.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局面。b.国内: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新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内容“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10、的社会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过程: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11、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a.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c.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a.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c.概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知识拓展】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革命性: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同革命运动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内向性:受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过渡性: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平等性: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基础。7.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过: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13、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无力阻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问题思索】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经过: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易错点拨】 1972

14、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美国放弃压制中国中美正式建交不是在1972年,而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以及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3)中日邦交正常化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促使更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8.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选修4)

15、(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工农运动:19251927年,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果断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1935年的

16、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长征胜利: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3)建立新中国抗日战争:毛泽东抓住全民族要求抗战的历史机遇,果断地实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人民解放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仅用三年多时间,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

17、国。(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至1956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他所阐述的思想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考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

18、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根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史论结合】史料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

19、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解读史料“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在仪式的

20、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体现了利用开国大典及国庆等节日塑造国家形象;“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反映了从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塑造新秩序,树立新形象;“群众运动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说明当时采用了群众运动的方式;“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对内体现了新政权的建设,对外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特点。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考点二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

21、冲突。(根本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在中国“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实现关系正常化,最终建交。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西欧和日本实力迅速上升,威胁美国的地位。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为了牵制和应对苏联的威胁;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其主要表现在:统

22、一与反统一、发展与遏制、西化与反西化、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史论结合】史料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23、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联合公报解读史料反映了中美双方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个中国等共识。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30中共八大依托历史记载,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环境2018全国卷30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外交活动从19481949年的外交活动切入,综合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2016全国卷31中西贸易与外交政策从中西方贸易情况切入,考查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考题1 2018全国卷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

24、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考题2 2018全国卷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

25、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考题3 2016全国卷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考题4 2018北京卷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

26、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考题5 2017江苏卷 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考题6 2015安徽卷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

27、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考题7 2014江苏卷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考向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期末 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

28、。这说明()A.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B.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考向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3.1958年之后

29、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通过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4.2018天津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联考 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

30、治制度考向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5.2018青海西宁检测 习近平同志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以下集中体现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的是()A.“另起炉灶”“一边倒”B.“乒乓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D.亲、诚、惠、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6.2018广东广州综测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

31、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考向420世纪70年代外交工作的突破7.2018江西九江二模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构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建立国际统一战线。这个“一条线”构想是()A.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平联盟B.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C.在外交上彰显“以阶级斗争为纲”D.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策略8.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文、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文、法文、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A.法语、英语的普及使护照语种发生变化B.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C.中国以开放姿态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D.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影响护照语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