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146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4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湖南娄底期末)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A论持久战B论十大关系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等信息可知,这段论述出自论十大关系。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也包括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故答案为B项。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战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期间,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2、排除A、C、D三项。2(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建国初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新中国建国初,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3(2018豫南七

3、校摸底)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主要宗旨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答案D解析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

4、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4(2019四川成都月考)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A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D优先发展

5、重工业的时代背景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9521966年”“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以及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故D项正确。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是对材料断章取意,故B项错误;报考清华大学,也能体现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可知北京钢铁学院学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不能等同于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故A项错误。5(2019辽宁阜新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

6、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们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C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可能存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6(2019河北蠡县月考)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上确立了“推行识字

7、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教育方针。此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通过教育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以人民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C培养提高国民民主政治意识D变旧教育为新型的人民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1950年”说明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农教育会议”“识字教育”体现出当时教育的性质,而从当时背景看,教育主要是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服务,而不是革命,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C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与设问要求不符,故排除。7(2019山西大同二中月考)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

8、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答案B解析1952年,是新中国开始建设时期,这时需要大量专业的建设人才。因此高校院系实行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故选B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和各层次的人才,而非限定于专业的建设人才,排除C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是外部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所在,排除D项。8(2019江西

9、南昌十中月考)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C“双百”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成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材料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故C项正确。社会民众对文艺一直有需求,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在

10、1953年底,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9(2019北京朝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材料二鉴于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并在文化学术领域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恶劣

11、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答案(1)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

12、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2)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暴露;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意义: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遗传技术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得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暴露;由材料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得出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双百方针的影响得出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