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146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一贯追求”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呈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2019吉林通榆期中)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止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

2、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C依法治国取得辉煌成就D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我国不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故选B项。虽然截止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依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并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故排除A项;题意无法体现依法治国的内容,故排除C项;我国最高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非人大,故排除D项。3(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

3、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答案D解析该制度涉及少数民族管理问题,与行政区划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该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早在建国初期就得到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施行”,该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4(2019陕西咸阳摸底)浙江省

4、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故D项正确。村委会享有行政权,不是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故A项错误;B项错在“直接处理村委员会事务,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故C项错误。5(2019辽宁阜新月考)中共

5、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C保障人民的议政权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是民主制的原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两项;人民的议政权属于民主政治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C项。6(2

6、019江苏南京调研)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统一后台湾有立法和外交等自治权力答案A解析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项;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不限

7、于国共两党,排除B项;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项。7(2018河北邢台期末)有学者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国家是否统一,关键不是看各地方实行的具体制度是什么,而是看主权是否统一,是否满足了统一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满足了这些最基本要求,允许不同的地方保持自己原有的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A使港澳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B提高了国家统一的标准C改变了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D具有很强的政治包容性答案D解析材料“只要满足了这些最基本要求,允许不同的地方保

8、持自己原有的制度”反映了在国家主权统一的前提下可以实行不同的制度,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很强的政治包容性,故D项正确。港澳并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中国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并没有提高国家统一的标准,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并不享有独立主权,没有改变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故C项错误。8(2019浙江台州质量评估)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A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B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

9、共识C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D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符合民众的意愿,故A项正确。“九二共识”是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不是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并不是“纲领性文件”,排除C项;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结果,且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两岸关系亦有所改善,允许探亲、观光、投资等活动,排除D项。9(

10、2019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下表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据上表可知()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B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881992年,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体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香港1997年才回归,“一国两制”才能发挥作用,故A、C、D三项错误。10(2018贵州凯里一中期末)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11、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具有世界意义,而不限于国家之间的关系,故“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说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中美两个大国的敌对关系结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中美在联合国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D项错误。11(2019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外交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高明外交,在国际社会上、在国

12、际组织多边的框架内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能体现这种“高明外交”的是()A提出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发展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多边外交C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共同反帝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社会上、在国际组织多边的框架内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故D项正确。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故B、C两项错误。12(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新中国

13、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排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社会主义在和资本

14、主义的斗争中处于优势位置,故C项错误;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是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江苏如皋调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材料二早在新

15、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3)根据材料一、二,就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2)民主建设:重新召开各级人大,恢复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198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础民主。(3)认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任答两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等信息即可概括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主要因

17、素。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可从恢复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可从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等方面思考作答。14(2019湖南茶陵月考)“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一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史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材料二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

20、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案(1)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突出特点

21、:因俗而治。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2)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归纳出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的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政策可知是因俗而治。第三小问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族矛盾、抗日战争开始以及中共部分让步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理论意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回答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