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1692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七)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 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C材料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中

2、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这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学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到1959年

3、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C项正确;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题干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方的对比,故D项错误。3“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讲道,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C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4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

4、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念的喜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5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

5、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C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6(2018天津一模)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新中国成立以

6、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7(2018昆明调研)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

7、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D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8(2019天津河北区期末)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

8、了当时中国()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B材料并不能反映出我国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工科毕业生的比较,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的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9(2018乌鲁木齐一模)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A经济体制改

9、革的需要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推动教育发展,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10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增强民族认同感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C材料中的现象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

10、情以及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而不是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故B项错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不但不会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11(2019湖南怀化期末)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A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B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C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主

11、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故A项正确;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并未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后,先后进行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可知未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错误;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12(2019重庆调研)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等地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方谈话”。他振聋发聩地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北方谈话”()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为农村经济改革推明了方向C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D推动了改革开放新

12、时期的到来D题干信息“他振聋发聩地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对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铺垫作用,为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

13、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材料二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4、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9分)(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一“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根据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第(2)问,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的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

15、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2分)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

16、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7分)(3)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时期留学美国官费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

17、,詹天佑、唐绍仪等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官费自费各半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苏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 635人来华留学。李彦宏、张朝阳等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根据材料信息

18、,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析:首先,须认真审清题干,“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即从材料近代中国四个留学阶段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即可,角度方面则从特点、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须审清这四个阶段:同治时期、光绪年间、五四前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针对各阶段具体状况进行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第一阶段:特点:主要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

19、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4分)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4分)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4分)第二阶段: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4分)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4分)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4分)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4分)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4分)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4分)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4分)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