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850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版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北师大版讲义:第2章 章末整合(二)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章末整合(二)(教师独具)本章网络构建_;_;_;_;_;_。答案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体温的平衡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神经调节与稳态激素调节转导信号的分子机制生长素规律方法整合方法一巧解内环境示意图典例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进入A、B、CB组成体液,其中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进入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和,最终被排出体外答案C解析图中分别为淋巴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A、B、C、D分别为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红细胞。组织液可进入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淋巴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组成体液,

2、其中淋巴液、组织液、血浆构成内环境;尿素分子要排出体外,能由进入,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排到组织液中,再进入血浆,最终被排出体外。方法链接示意图的最大特点是文字图形化,即将题目中的信息蕴含在生理结构图中。解答此类题,要认准各结构的名称及功能,然后综合分析、挖掘示意图的内涵与外延,将图形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准确地用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完成“图文”转化。最后,一定要将“对图形的认识”与所学的基础知识、原理进行印证,以判定“图文”转化的正确与否,以及各选项的真伪。迁移训练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A BC D答案B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液,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方法二巧辨内环境稳态实现的条件典例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以恢复血糖浓度答案C解析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A项正确;机体依靠肾脏排出多余代谢废物,B项正确;细胞有氧呼吸保证细胞能量供应,但不能实现内环境稳态,C项错误;机体靠肝脏维持血糖稳定,D项正确。方

4、法链接1实现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组成成分或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2细胞内液中成分的增多或减少,理化性质的改变,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3通过呼吸道、肺泡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尿道、汗腺导管排出水和无机盐,虽然通过了人体的外界环境,但都维持了内环境气体、水和无机盐含量的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迁移训练2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O2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B图中的D、E分别是消化系统、排泄系统C图中虚线框可代表高等动物的内环境D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实现的答案D解析

5、营养物质进入机体要经过消化系统,食物残渣的排出也要经过消化系统,B正确;图中虚线框中的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C正确;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方法三水盐平衡调节核心内容分析典例3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C解析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在B肾小管、集合管上,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血浆渗透压下降。C为渴觉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方法链接1正常成年人每天随饮食进入体内的水

6、分和排出的水分大致相等。2水平衡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抗利尿激素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由下丘脑下部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然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再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3机体内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要是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渴觉和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控制血浆渗透压的稳定。4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合成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5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吸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二者作用的靶器官均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7、。迁移训练3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无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物或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B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C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排水的途径有多条,机体主要通过调节排尿量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水盐平衡D少饮水,只要减少小便次数就可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答案D解析人每天产生3050克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必须溶解在一定的水里才能排出,所以每天必须饮用一定量的水,才能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少饮水,仅靠减少小便次数不能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方法四体温调节

8、的易错警示典例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人体体内的热量是在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 BC D答案C解析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实现的,其他叙述均正确。方法链接1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是大脑皮质。2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可总结为: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等分泌量增加。产热是物质氧化的结果,由

9、于代谢强度的不同,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产热多。安静时,产热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最多的是骨骼肌。人体散热可总结为:皮肤散热(主要途径);呼吸散热;大小便散热。3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对冷刺激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使产热增加;三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活动促进产热代谢,提高体温,两者在升高体温上的作用是协同的。迁移训练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

10、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为25 条件,则可能为0 环境B在时间内人体耗氧量增加C在时间内酶的活性比时间、低D在时间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方法五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典例5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A细胞分泌的B结扎胰岛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

11、变化,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C激素和激素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激素促进糖原合成,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激素的分泌也可以作用于胰岛细胞引起激素的分泌答案A解析首先明白是胰高血糖素,是胰岛素。饭后半小时,血糖开始上升,此时血液中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B细胞分泌的;结扎胰岛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外分泌部)变性,但不会影响到胰岛细胞(内分泌部)的变化,因此不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那么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作用于肝脏,二者共同作用调节血糖的平衡,其作用区别在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

12、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方法链接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变化。在此调节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机体合成足量的激素,另一方面需要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2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作用机制归纳如下:(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协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为血糖,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4)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迁移训练5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

13、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抑制过程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方法六巧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典例6如图表示某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

14、应T细胞C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溶酶体有关D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过程答案C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时有识别过程,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靶细胞裂解与靶细胞内溶酶体有关,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方法链接1观察有无细胞产生的物质与抗原结合,有则为体液免疫。2抗原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后,是否要经过另一种细胞的呈递,如果需要则为体液免疫。3免疫的最后阶段中,如果清除了抗原,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则为细胞免疫。迁移训练6如图为人体某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产生抗体的是细胞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

15、巴因子C细胞和细胞分别为巨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答案D解析图中细胞为巨噬细胞,细胞为T细胞;细胞为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细胞浆细胞;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抗体;细胞为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方法七巧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典例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 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M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S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M或MS一般情况下,M的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后释

16、放的能量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A BC D答案B解析图中上有神经节,判断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M,因为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所以决定了在反射弧中也单向传递。一般情况下,M中的细胞将消耗葡萄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图中有两个突触,判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方法链接1根据灰质形状判断: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1:2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2:3根据突触结构判断: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也可识别轴突末梢,如图:

17、迁移训练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E处可测得有兴奋存在BC中的物质可引起E处兴奋的发生C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和在DE的传导速度不同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电流传导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在S处给予刺激,E处可测得有兴奋存在;C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以引起E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递质)的形式传递,速度慢。方法八巧解膜电位变化图示题典例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若将记录仪的A、B

18、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答案C解析图一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0电位差。答案为C。方法链接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

19、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K通道开放使K外流。de段静息电位,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恢复到静息电位。3电位测量(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2)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迁移训练8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

20、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答案D解析刺激a、b两点中央偏左侧,a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b点还处于静息电位,即b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a点左侧,未到b点时,a、b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当兴奋传至b点时,a点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点右侧,a、b两点都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在a、b两点中央刺激,a、b两点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即膜外同时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当a、b两点兴奋后,又同时恢复为

21、静息电位,即膜外同时变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方法九巧辨兴奋传导引起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典例9如图甲、乙分别为神经纤维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其中b为ad的中点,即abbd,在不同部位给予刺激,指针偏转次数相同的是()A图甲中的b点与图乙中的b点B图甲中的b点与图乙中的c点C图甲中的c点与图乙中的b点D图甲中的c点与图乙中的c点答案C解析b为ad的中点,故刺激图甲中的b点时,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图甲中的c点时指针偏转2次。由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速度较神经纤维上慢,故刺激图乙中的b点,指针将发生2次偏转;又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只能从a传到d,

22、故刺激图乙中的c点指针偏转1次。方法链接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如图所示,箭头处为刺激点,如何分析图1、2、3中指针的偏转次数和方向?首先分析刺激点处的兴奋先引起电流计的哪个接头兴奋,然后对指针偏转情况做出判断:如果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如果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1)图1中,刺激a点时,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左,第二次向右;刺激c点时,b和d两点同时兴奋,所以指针不会偏转。(2)图2中,刺激c点时,由于d点距离c点较近,所以d点首先兴奋,然后a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

23、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右,第二次向左。(3)图3中,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所以a点先兴奋,此后d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所以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第一次向左,第二次向右。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即无法由cb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迁移训练9如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故A正确。刺激b点,则b点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

24、奋状态,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故B正确。刺激c点,兴奋只能从c点传导到d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故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故D错误。方法十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典例10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B切除,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C若让某雌性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活动将增强D若让某雌性动物口服雌激素,则活动将减弱答案D解析图中分别表示垂体、卵巢。若切除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会减少,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会增加,而且可以运输

25、到卵巢,但对卵巢不起作用。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其被分解为氨基酸,因此不会导致卵巢活动增强。雌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可以口服被利用,它在体内浓度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方法链接1不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需要分级调节,其他一些激素(如性激素)的分泌也需要分级调节。其过程如下:由图可知,激素的分泌调节要经过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几个等级,所以称为分级调节。2以上的调节方式其实属于反馈调节中的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相对来说,负反馈调节较为常见。3该考点的常见考查形式是破坏某个相关腺体或过量注射某种激素,分析对其他激素含量的影响。

26、迁移训练10如图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的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答案A解析B项中下丘脑(X)才是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X、Y活动加强,a、b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Z除受Y的控制外,还受神经控制和碘的影响。方法十一聚焦下丘脑的功能典例11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

27、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当人体过度紧张或寒冷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出现电位的变化,即图中的;同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即图中的;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即图中的;当血糖含量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方法链接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它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如下:(1)作为神经中枢,

28、具体如下: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分泌。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恒定。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迁移训练11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是温度感觉中枢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29、答案C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质。方法十二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典例12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A解析本实验研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垂体和胰腺的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故A项正确;该实验通过前后之间的自身对照来说明这两种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设置空白对照

30、,故B项错误;在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时,体重增加最多,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故C项错误;从实验结果中不能说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故D项错误。方法链接1切除法:切除有关内分泌腺,观察动物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得出结论。2移植法:在动物体内移入一种内分泌腺(一般是这种动物本来没有的),观察现象并提出结论。3饲喂法:用含动物激素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其变化,要注意饲喂的激素是不需消化液消化就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如可以饲喂甲状腺激素,但不可饲喂胰岛素。4注射法:通常把不能饲喂的激素注入动物体内,观察其变化。如注射胰岛素观察动物体内血糖的变化,也可以给正常的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已摘除

31、甲状腺的实验动物注射甲状腺激素或抑制剂,观察动物变化得出结论。迁移训练12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做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某种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状

32、腺激素是否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除不提供甲状腺激素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由此可确定对照组为:切除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某种溶剂。方法十三巧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典例13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内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乙图有关,与甲图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细胞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的速度快答案D解析甲图表示的是激素调节,乙图表示的是神经调节。方法链接1神经调

33、节:题干中文字或图形中出现神经或反射弧,或能够找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效应器、感受器等,可判断该生理过程属于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题干中文字或图形中出现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或物质进入体液进行调节,可判断该生理过程属于体液调节。3某个生理过程既有神经参与,又有激素或其他因子参与,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迁移训练13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

34、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ABE过程为神经调节,而BCDE过程为体液调节,故水盐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B细胞接受刺激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即为CDE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人手被针扎时,产生缩手反射,应为神经调节;体温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有甲状腺的参与,也有下丘脑的参与。方法十四昆虫激素难点释义典例14某种物质可以抑制昆虫产生某种激素,用它喷洒在一些害虫身上,害虫会过早地蜕皮,发育成无生殖能力的成虫。这是因为使()A昆虫体内缺少保幼激素B昆虫体内缺少蜕皮素C昆虫体内缺少脑激素D昆虫性外激素分泌减少答案A解析保幼激素具有保持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状

35、出现的功能,当这种激素减少时,昆虫会过早蜕皮。B和C这两种激素减少时,不会促进昆虫蜕皮。性外激素是在体外起作用的激素,与昆虫的发育无关。方法链接昆虫激素:由昆虫内分泌器官的细胞分泌到体液中或体外,对其他器官或同种其他个体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分类如下:(1)内激素的种类如下:名称分泌部位作用与特性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作用于咽侧体和前胸腺等,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蜕皮素前胸腺控制幼虫期的蜕皮(前胸腺至成虫期前退化消失)保幼激素咽侧体使昆虫保持幼虫状态,抑制成虫性状的出现(2)外激素(信息激素)的种类如下:名称作用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如雄蛾靠触角来识别雌蛾分泌的性外

36、激素结集外激素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进行个体间的信息联络警戒外激素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受到天敌袭击时用来告警同类个体踪迹外激素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离巢外出时再归巢迁移训练14家蚕的最后一次蜕变为蛹,而不是继续发育成一只更大的幼虫,其原因是()A保幼激素释放量没变,蜕皮素释放量增加B保幼激素释放量没变,蜕皮素释放量减少C蜕皮素释放量没变,保幼激素释放量减少D蜕皮素释放量没变,保幼激素释放量增加答案C解析根据保幼激素和蜕皮素的作用推知,家蚕的蜕变应该在不断释放蜕皮素的前提下进行,最后变成蛹即说明不再保持幼虫状态,原因是保幼激素产生量少。方法十五巧辨不同处理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典例15如图甲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

37、,那么一段时间后,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可以发现有顶端、有单侧光。由此可知,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在顶端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一些,因此,A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的。图中由于A琼脂块生长素浓度大于B琼脂块,故A侧生长比B侧快,结果胚芽鞘向B侧弯曲生长;图的胚芽鞘是放在旋转器的中心位置,故与的结果一致;图中由于去掉顶端后单侧光不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故弯向B侧生长。方法链接1各种处理2对比分析(1)图、图对比表明:光并未抑制(或促

38、进)胚芽鞘的生长。(2)图、图对比表明:光照不均匀(单侧光照射)会引起胚芽鞘生长不均匀,即造成弯曲。(3)图、图对比可得出:(植物生长并弯向光源是因为有了胚芽鞘顶端的缘故)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顶端有关。(4)图、图对比表明:植物生长与否和琼脂块本身无关,而是与经胚芽鞘顶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中的某种物质有关。(5)图、图对比表明:该物质能向下运输,则植物生长;反之,则植物不生长。(6)图、图、图对比表明:胚芽鞘顶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生长。(7)图、图对比表明:琼脂块中所含物质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是造成植物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8)图、图对比表明:感受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顶端。(9)图

39、与图对比表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在胚芽鞘顶端,即感光部位(感受单侧光后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迁移训练15如图所示,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射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中胚芽鞘直立生长,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故中胚芽鞘直立生长;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中由于胚芽鞘没有顶端,对光不产生反应,植物向右弯曲生长

40、;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是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向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方法十六生长素作用的曲线解读典例16如图表示某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生理效应,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将一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植物根和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B给植物单侧光照射,茎的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与图中的c、g点浓度对应C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和邻近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与图中b、f点浓度对应D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溶液抑制根和芽的生长,促进茎的生长答案D解析因重力作用,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时植物根和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

41、侧生长素浓度;单侧光照射下,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背光侧生长得快,从茎的曲线上分析茎的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分别与图中的c、g点浓度对应;表现顶端优势时,植物的顶芽由于生长素浓度低先生长,而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高受到抑制,从芽的曲线分析,顶芽和邻近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与图中b、f点浓度对应;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溶液只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和茎的生长。方法链接下列图解中,甲图、乙图和丙图都是与生长素作用特点相关的曲线,分析如下:(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

42、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大小:根芽茎)。曲线在A、B、C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前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根据此原理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杀死农田中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即g,在OH段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

43、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侧生长速度小于背光侧)。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迁移训练16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值达到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值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

44、鞘的生长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从图2可知,b点时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此时值最小,故A项错误;在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值将逐渐减小,故B项正确;c点时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当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浓度时,将抑制生长,故C项正确;图2能够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D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值最大,为90,当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时,值最小。方法十七聚焦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典例17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顶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