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8702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Word版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第1节一、选择题1(2016松原高一检测)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C)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解析拉马克提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但没有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也是其进化学说的主要缺陷;拉马克学说是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学说虽然否定了神创论,但真正摆脱神学束缚,走上科学道路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2(2016遂宁高二检测)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D)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

2、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解析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为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点。3(2016安康高一检测)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D)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

3、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但是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4(2016常德高一检测)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模型,下列事实中不会引发个体间生存斗争的是(D)A资源有限B过度繁殖C种群个体数量较多D生存条件适宜解析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为生存而斗争;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引起竞争有限的资源,引发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生存条件适宜,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不会引起生物的生存斗争。5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4、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A中间体色与环境色彩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方可被保留并繁殖后代,否则将被淘汰。6(2016山东淄博高三模拟)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5、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都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也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二、非选择题7(2017兴化一中高一期末)资料:一位农夫在一个农业实验站养乳牛。乳牛生活的牛棚里有很多苍蝇,以至影响到乳牛的健康。农夫就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过了一段时间,苍蝇又多起来了,农夫又喷洒了杀虫剂A,效果和第1次差不多。大多数苍蝇死了,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没过多久,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A,如此反复进行了5次。但农夫发现

6、,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农夫注意到,这些杀虫剂是一次性大批量配制的,每次喷洒用的都是这些配制好的杀虫剂。于是农夫就猜测,可能是时间放久,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1)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请你简要解释如何验证农夫的这个猜测。_将新配制的杀虫剂和原来配制杀虫剂,同时用于两组相同的且没有接触过该杀虫剂的苍蝇,观察它们的效果_。(2)农夫猜测,时间久了, 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用来解释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请你给出2个和农夫不同的理由用来解释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的原因。_具有抗药性的苍蝇能够生存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环境条件的改变(如温度),杀虫

7、剂使用方法的改变等_。 (3)如果继续使用杀虫剂A,那么每代存活的个体数占该代总个体数的百分比将不断_增加(上升)_。由此你认为同一个人使用同一个品牌的牙膏好,还时经常更换不同品牌的牙膏好?理由是_不更换好_(更换好)_。_防止把口腔中对人有益的菌杀死,破坏口腔菌落的稳定。(可以及时把口腔中不同的有害病菌杀死,防止出现病菌的抗性增强)_。解析(1)本题中涉及了三个控制变量,即苍蝇的类型、杀虫剂的使用时间、苍蝇是否接触过杀虫剂。根据涉及实验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可将新配制的杀虫剂和原来配制的杀虫剂,同时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的效果。(2)其中一个解释提到具有抗

8、药性的苍蝇能够生存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下一代。另一个解释可以如: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杀虫剂使用方法的改变等。(3)结合(2)题的解释可知,如果继续使用杀虫剂A,那么每代存活的个体数占该代总个体数的百分比将不断上升。由此可知,同一个人经常更换不同品牌的牙膏好,这样可以及时把口腔中不同的有害病菌杀死,防止出现病菌的抗性增强;若答为不更换好,则可以防止把口腔中对人有益的菌杀死,破坏口腔菌落的稳定。8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说明:(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差异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不定向_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选择_作用。(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_生存斗争_。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_具有抗药性的_个体。(3)下图中能反映甲虫的变化曲线的是_c_。(纵坐标表示个体数目,横坐标表示抗药性由弱到强,表示最初状态)(4)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_前_(填“前”“中”或“后”)。(5)现代研究表明,_生物杀虫剂_必将代替化学杀虫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