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983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33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整合(五).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五),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等。,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掌握。隋唐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也是选拔和培养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

2、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考题例证1】 2018山东滨州期末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 ) 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 A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清朝废“三司”,在地方设固定的督抚制度,实际上把地方行政权力归三为一,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了,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故A项正确;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行政制度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

3、项错误;材料中讲到把原来的三司变为巡抚、总督,实际上是把权力集中了,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并非降低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由多长官制变为单一长官制,实际上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并未违背中央集权制原则,故D项错误。,二、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 1.发展演变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个朝代都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已经形成。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

4、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商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制度。,(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公元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形式由早期的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时期,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了广泛贯彻,通过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秦代崇尚法治。秦律在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峻法。,(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

5、君主专制制度相互结合提供了一条途径。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期,伴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儒家的礼教与法家的“法治”的融合彻底完成了,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中是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2.特点 (1)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

6、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 (2)鲜明特色: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 (3)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 (4)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了中华法律体系。,【考题例证2】 2018福建福州质检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九章律。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 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 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 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 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汉初统治者

7、的做法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措施,而非严刑重罚,故A项错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汉初统治者继承并发展了秦律,体现出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贵族的刑罚,与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初统治者的措施体现出积极有为,故D项错误。,三、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经济重心:经历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工商

8、业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存在,但手工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商业较繁荣。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题例证3】 2018安徽亳州期末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 A 【解析】据材

9、料“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纺织业发达,纺织业的发达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体现出经济结构发生转型,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长途贩运贸易,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错误。,四、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 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

10、有黄金和白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 4.秦到唐:统一币制。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唐高祖铸“开元通宝”钱(之后货币的范式)。,5.北宋:铜、铁、金、银各色货币并存,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6.元朝:以纸币为主币(由于通货膨胀,未发展为现代纸币)。 7.明朝:明初禁用金银交易;中期以后,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 8.清朝:清初沿袭明朝,以白银为主币。鸦片战争前后,外国银圆陆续输入中国。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进英国机器,开始铸造名为“光绪元

11、宝”的银圆。中国进入机器铸币时代。,【考题例证4】 下表是15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 )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答案】 D 【解析】1519世纪前半期中国每千克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数量在不断减少,说明粮食价格上涨而不是下降,故A项错误;1519世纪前半期处于中国明朝及清朝前期,该时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故B项错误;该时期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西欧掠夺的大量金银流入中国市场致使中国白银价格下跌,与“海禁”政策没有关系

12、,故C项错误;中国该时期白银购买力下降与新航路开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故D项正确。,五、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考题例证5】 2018山西晋中质检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写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弊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 ( ) 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 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 D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故A、B、

13、C项错误;据材料“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可知,顾炎武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项正确。,六、中国古代文学、书画、戏曲艺术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整理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华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

14、始形成;书法艺术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发展,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对外交往扩大及开明的态度,使唐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书法艺术成就辉煌。,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使话本、宋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元杂剧标志着戏曲成熟。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这一时期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盛;强调个性的文人画盛行。,【考题例证6】 2018河南郑州一模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名称表,它可以作为个例来

15、说明 ( )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答案】 A 【解析】材料表格中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姚伯子至孝受显荣等信息都与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孝和重义轻利的观念有关,显然这些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八股取士与小说文学形式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重义轻利和孝仍旧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小说虽是民间文学,但材料中的重义轻利和孝观念,仍在传统三纲五常的体系内,没有注重彰显个性,故D项错误。,中外链接,七、明清时期影响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考题例证7】 下表为1617世纪中叶

16、中西方科技成就的对比表。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 ) A.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文化间的交流加深 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政治体制本质差异,【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农业、医学等领域的总结性著作,西方属于理论性的著作,两者属于科技的不同方面,故A项错误;1617世纪处于明末清初,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的科技依然是总结性的传统科技,是农业经济继续发展的结果,而西方却是理论性自然科技,属于工业科技的先声,故C项正确;1617世纪时西方社会也基本是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八、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考题例证8】 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

17、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于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 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C.地方自主权力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答案】 D 【解析】根据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官僚体制的灵活变动和运转,故A项错误;B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皇帝临时派出”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权力的不断把控,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权限相对较小”“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承办的多是关于国家安危的大事”得出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18、故D项正确。,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点比较,【考题例证9】 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 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踹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踹,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 )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答案】 C 【解析】材料“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踹,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不能体现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故A项错误;据材料“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踹,索添工银”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无法判断其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

19、材料描述了雇佣工匠为争取更好的待遇而罢工的史实,新的矛盾已经产生,故C项正确;“年荒米贵”是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不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历史素养,素养五 程度判断型材料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题型特点 这种题型的主要特征是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如“根本上”“实质”“完全”“都”“彻底”“不包括”“与材料观点相反的是”“不属于”“(不)合理的是”“错误的是”“判断”等。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学生必须通过比较和分析,才能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题干要求标准的那个“最佳”选项。,【考题例证】 2018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期末 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

20、商人贮藏财产的重要办法。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累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下。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多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 ) A.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 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D.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内流转,【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明代闽南海商窖藏西班牙银币,这说明在明朝“海禁”政策之下,民间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断绝,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古代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贮藏财产的行为,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及了西班牙银币曾在中国窖藏,不能以偏概全表述为“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内流转”,故D项错误。 【答案】 A, 运用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